玉米苗分叉了,是怎麼回事?

手機用戶3222009732


關於玉米分叉的情況,有些朋友遇到過,有些朋友沒有遇到過,因為玉米分叉不是所有地塊都會出現的,只有滿足了一定的條件,才有可能發生。

玉米分叉,用老百姓說的大白話,就是長芽子了,其實這是玉米的分櫱,按理說農作物分櫱是好事,但是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多餘的分櫱不會長出玉米棒,即使有玉米棒出現,也不會結粒,所以,有些朋友就會糾結,玉米多餘的芽子,要不要掰掉,而本篇內容,小幫手主要給大家說玉米為什麼會出現多餘的芽子,也就是什麼情況下,會分叉,從以下4點分析:

1、品種選擇

品種問題佔比不小,經常看到同一個區域的朋友,在溫度、溼度、管理等方面都差不多的前提下,有些玉米種會分叉,有些則不會(或者說多與少),這就是品種的原因,據觀察,葉片窄長的品種比葉片寬短的品種,發生的幾率要大,長勢低的品種比長勢高的品種,發生的幾率要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察下。

2、種植密度

玉米種植密度,大家都知道不要過密,但是也不要過稀,小幫手一直給大家說要合理密植,如果種植過稀,田間養分過剩,會刺激玉米叉子的萌發,形成分叉,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條件下,田間比較稀疏的地方,玉米叉子發生的幾率會增加。

3、水肥充足

玉米生長需要一定的水肥,適宜最好,不要過量,特別是氮肥,有些朋友認為多施氮肥,玉米就會長高,這樣的話玉米棒結的大,能高產,其實,如果過量的話,也不好,就好比人吃飯一樣,吃好即可,不能吃太飽,這樣會感到難受,而玉米也差不多,假如吸收到過多的養分,不僅會向上生長,還會左右生長,最終分叉就形成了。

4、矮小因素

有些地塊因為一些原因,導致植株較矮小,比如控旺劑使用過多、粗縮病等原因,這樣的話,向上生長受挫,而植株又在不斷的吸收養分,所以體內的側芽萌發,形成分叉,也就是我們說的芽子。

以上4點,是比較常見的導致玉米分叉的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溫度、乾旱、病蟲害等,原理和上面差不多,至於大家所關心的,玉米芽子到底掰不掰這個問題,相信朋友們都已看過很多文章,掰或不掰,沒有對與錯,所佔立場不同,至於你是怎麼想的,可在下面評論中說說,大家一起來討論討論。


農民的小幫手


問題:玉米苗分叉了,是怎麼回事?

對於很多農村種地人來說,玉米分叉這種現象應該都見過,那麼玉米為什麼會分叉呢?這個很多農戶卻說不明白,玉米分叉主要是因為其遺傳基因和外部環境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於遺傳基因來說,玉米本身屬於禾本科植物,而“分叉”又或者說分櫱是禾本科植物固有的遺傳特性之一,這就是玉米出現分叉的內因,玉米分叉主要是玉米每個節位有一個葉腋處,上面有腋芽,在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腋芽就會發育並在根莖部形成分叉。

玉米苗在生長過程中,容易造成分叉的外部環境主要有三種,

一是其生長的環境,比如土壤的肥力、土壤墒情、氣候溫度等,一般玉米苗容易在高肥力、高溫度、保墒情的情況下分叉,加之不同的玉米品種對外界環境的敏感度不同,有的玉米品種比較易分叉,而有的則分叉現象較少。

二是玉米種植密度。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如果種植的密度比較小,那麼玉米就更容易分叉,這和土壤中營養物質豐富是一樣的,玉米密度小,競爭獲取營養的就少。特別是那樣容易分叉的玉米品種,在這個時候表現最明顯。因此,玉米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合理密植。

三是病蟲害引發。病蟲害引發的玉米分叉一般都是部分植株,主要是因為病蟲害破壞了玉米的生長點,刺激腋芽生長髮育產生分叉。

在種植過程中,如果出現了玉米苗分叉的情況,應該果斷去除分叉部分,讓主幹健康成長,分叉的部分不除,就會影響整株的健康生長,出現營養不良,將來結奇葩的玉米穗,影響產量。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作者、三農問答達人,我將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講三農政策,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大家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關於玉米分叉,有人抱怨說:一半專家說掰,另一半專家說不掰,我聽專家的還有用嗎?

當然有用,你要聽他怎麼說!

玉米長丫子好不好?當然不好!有專家說丫子越多品種越好嗎?沒有。

那要不要掰?兩大原則:一、瘋長的丫子掰掉好,普通的小丫子不用掰。二、你是個閒人,可以去掰掰玉米丫子;有正事在忙,就別把時間浪費在掰丫子上。

我曾和一個農民說,玉米丫子製造的營養,也可以供根和主莖用,沒有浪費營養。他說那丫子死後的屍體不是營養形成的?我說,玉米葉子早晚也會死,死的時候也有屍體,是浪費營養嗎?小麥的無效分櫱是浪費營養嗎?

“瘋長”的丫子是另外一回事。瘋長的丫子把養分用到開花結實上,可是它結的是無效果穗(見圖),確實浪費營養。這種大丫子都是在地頭地腦。所以如果你是個閒人,大喇叭口期去地邊轉轉,把大丫子掰掉,足夠了。



還有諸如一次性施肥好還是分次施肥好?均勻行距好還是大壟雙行好?都用不著糾結,各有優缺點,總體效果差不多。怎麼喜歡怎麼來。

生活就是選擇。有些是非黑即白,有些模稜兩可。你要參加高考了,你媽去旅遊,你去還是不去?當然不去!高考結束了去旅遊,跟團遊還是自助遊?怎麼喜歡怎麼來唄!這不是廢話,是哲學。


種田博士後


玉米苗分叉,俗稱水叉子。玉米水叉子的多少和品種有關。有的品種在玉米十片葉左右時,根部能分櫱出兩三個叉子。分櫱率能達到90%。有的品種很少有。

玉米分叉除了和品種有關外,和土地的肥力有很大關係。主要是基肥太足,造成苗期生長過旺,從而導致分櫱現象。種植密度越稀,分櫱越重。還和氣溫有關。玉米種植過早,苗期溫度較低,生長點受到了限制,再加上營養過剩,很容易分叉。這些情況在現實中經常出現過。遼南地區春季雨水較少,有的年月商情差,耽誤了播種期。比如2014年我們這在5月8日開始播種,幾乎沒有發現玉米分叉現象。即使有,也是那麼幾家肥水過猛造成的。最近幾年基本上都在4月25—30日之間播種,玉米分叉現象較為嚴重。

經過最近幾年的觀察,發現使用玉米長效專用肥種植的玉米,水叉較輕。就其原因是專用肥使用了緩慢因子,控制了前期生長過旺這個特點。所以建議玉米種植戶,要改變傳統種植方式,儘量使用玉米專用肥,不但是水叉少,而且產量也不低。

那麼已經有了分叉,到底該不該掰掉呢?專家們認為玉米水叉不用掰。說是水叉可以為玉米提供營養。掰了反而影響玉米產量。本人以為分叉矮小,呈僵硬狀,可以不掰。如下圖:


有些水叉生長非常強壯,不掰幾天就可以攆上了老本。如下圖:

無論專家說的是否有理,強大的分叉到了秋收季節還存在著,有的甚至在捎上結了幾粒玉米。就算是不影響產量,也妨礙秋收。特別是人工割地,這些水叉橫七豎八,拌人腳步,還得為它多砍一刀。所以強壯的水叉應該掰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