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 「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小暑下雨好還是不好?

農夫也瘋狂


小暑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是在每年7月6號到7月8號之間。小暑的到來標誌著炎熱的天氣即將來臨,全國各地的農作物進入茁壯生長階段。



“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這句諺語主要出自於蘇浙地區,意思是小暑時節下雨,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多雨的天氣。



蘇浙地區屬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每年的六、七月份受梅雨季節的影響,一般在小暑到來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出梅期,如果小暑下雨的話預示著雨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還會停留一段時間。古時候沒有天氣預報老農民根據對天氣和氣候的變化作出總結以此來對農作物進行管理,體現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小暑當天下雨對農作物生長危害還是挺大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受梅雨季節影響雨水較多,小暑下雨預示著雨季的延長,這樣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和收穫都有一定的影響。水稻容易倒伏,棉花、大豆、蔬菜等旱作物容易減產。



“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這句諺語只是適用於部分地區,對於南方地區今年小暑下雨十分不利,雨季的延長不但推遲了水稻的收割還會使水稻減產,其他農作物由於雨水過多造成根苗腐爛影響收成。

你們那裡小暑下雨了嗎?

你們那裡小暑時節有什麼諺語?歡迎留言補充。


鄉下伢仔


這幾日正炎熱難耐,好在今天下雨了!並且天氣預報下週接連幾五天有雨!哈哈!這下可就涼快多了!

題主這個“小署雨如銀,大署雨如銀”的諺語倒是沒聽老人們講過,卻還有許多有關伏天下雨與農事關係的諺語,看來各地的農村諺語也是不同的!

我們北方農村更注意夏季入伏的頭一天,它是判斷三伏天干旱或者雨澇的關鍵!老人們常講“下破公伏頭,旱破狗舌頭;下破母伏頭,鍋頭起蘑菇”!意思是如果入伏的頭一天是單日且下雨,則整個伏天便會幹旱;如果入伏的頭一天是雙日且下雨的話,則整個伏天便雨澇。

入伏的知識先普及一下,“冬至當日九,夏至三庚入伏”,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叫數九寒天,最熱的時候就是三伏天。冬至當日九,意思很明瞭,連冬數九嘛!從冬至這一天開始就數上頭九了!而入伏呢?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



庚日是什麼?我國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甲乙丙了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個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搭配,就得到60個花甲子,比如甲子日,乙丑日......。由於天干是十個,所以每隔十天就出現一個庚日,比如庚子日,庚寅日等!

今年的頭伏是從7月17日開始,是個單數,是老百姓所說的公伏頭,如果這一天下雨了,那麼今年三伏天就要大旱了!

可不敢,寧願頭伏天曬俺流油,也不要遇這事兒!今天小署下雨我們是萬分高興,但7月17日這天,還是曬曬吧!

到時候,您也可以留心這一天的下雨情況,再看看今年夏天三伏天的旱澇情況!再一次驗證下老祖宗們總結出的這些諺語是否可信?!

您哪裡還有什麼不同的農諺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送你一抹夏日涼風!


村姑說村事


金銀自古因其稀有而被當作貴重物品,且金比銀貴。所以,農諺“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的意思就是說,小暑的雨貴如銀,大暑的雨貴如金。題主你說小暑下雨好還是不好?

“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這句農諺出自江浙一帶。有書君就是江蘇人。前幾天,婆婆栽了番薯苗,本來想晚上太陽下山後去澆水,但是因為白天的日頭太足,怕水澆到地裡後會變成熱水燙死番薯苗,便又把澆水的計劃改為第二天早上。土地經過夜的籠罩,變得涼爽,水澆上就去不會發燙了。

先生一看天氣預報,就告訴她第二天可能有雨,不用辛苦去地裡澆水了。第二天真如先生所言,一早起來就已經開始下雨了。然而,星星點點的雨點連路面都沒有溼透,很快就看到太陽公公燦爛的笑臉,婆婆還是去地裡把番薯苗澆透水方才放心。

這幾天連續下了幾場雨,老天終於把大地都澆得透透的了,婆婆再也不用擔心地裡的那些作物們沒水喝了。

前幾天的天氣因為涼爽,舒適度還是很高的。於是,有書君常常會被外面陰涼的天氣誘惑,關上電腦,換上鞋子就出了門。

可如今小暑剛到,天氣就開始轉為大晴天了,前幾天最高30℃的氣溫已經轉為34℃了,看著外面的大太陽,出門只好各種防曬設備,把自己搞得跟防毒工作人員似的。

半個月後就是大暑,大暑天就更難受了,想到去年37、38℃的氣溫我在外面奔忙的情形,還真是有點後怕。如果大暑天來一場大雨,就會瞬間沖走大量的暑氣,人們就能在盛夏感受到一絲涼爽。雨後的晚上,酷暑被沖走的那種清涼的感覺還是挺愜意的。不過,大暑天一般都是很難遇到雨天的。難得大雨傾盆,也會夾帶著轟隆隆的雷聲,倒是讓行路人多有不便。

所以說,無論是小暑如銀的雨還是大暑如金的雨,都是農民喜愛的好雨。大暑天的雨,則更是農作物的甘泉。

關於小暑節氣的諺語還有許多,它們都是人們在大自然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在我們江蘇,還有“雨打小暑頭,四十五天不用牛”、“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小暑過熱,九月早冷”等關於天氣的諺語。

另外,小暑還有與養生有關的諺語“小暑吃黍,大暑吃谷”,是說小暑大暑天要多吃雜糧。因為黍有益氣補中之效,在這樣的季節裡吃黍等五穀雜糧不僅能促進消化,還能起到健脾補氣的作用。

“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是表示在小暑大暑天裡,天氣熱,人們食慾降低、沒有胃口、腸胃不適;人也變得散漫,連三餐都懶得準備。

農村有“疰夏”一說,在酷熱的小暑大暑裡,許多人尤其是很多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人們從立夏節氣就開始預防疰夏了,有書君小時候就聽大人說,立夏這一天要吃綠殼鴨蛋、吃甜菜湯,否則就會疰夏。各地肯定都有不同的立夏的風俗,大概都是為預防“疰夏”的吧。

小暑節氣已到,接下來就是大暑,大家在涼爽的空調間裡仍然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注重養生,不要“疰夏”。有書君恭祝各位夏安!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小暑、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十二節氣,在日常生活勞作中,老百姓流傳下來很多有關二十四節氣的俗語、諺語。這些俗語、諺語大部分都和農業有關,都是多年來的經驗,但氣候的地域性差別很大,

這句“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就不是哪裡都適用的,它主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就是蘇浙一帶

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在小暑大暑期間的雨水,對農業生產來說貴如銀貴如金。之說以說這句俗語具有地域性,是因為小暑大暑期間,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值伏旱期,農作物生長旺盛,天氣酷熱,水分蒸發快,對雨水的需求極為迫切,所以,就有了“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的說法。

對於江浙一帶的老百姓來說,渴望著下雨,對於其他地區就不一定了,農人是廣西的,小暑天氣十分悶熱,啥也不做站著都流汗,但對於咱們村來說,這樣的天氣再持續一段時間就好了,地裡的西瓜就能賣上個好價錢,品質也會更好,瓜農盼著天熱,可越是悶熱,越預示著暴雨即將來臨,雨水多,西瓜開裂不甜,品質下降,直接影響了當地瓜農的收入

農村的俗語是廣大農民智慧的結晶,地域性是它的一個典型特徵,俗話說的好“盡信書不如無書”,自然是盡信俗語不如無俗語,在日常農作生產中,老話大可借鑑,但切勿盲信,起碼地域性要考慮一下。

有關小暑大暑的老話和俗語還有很多,下面這些老話你聽過多少呢?你知道它們出自哪裡嗎?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一下你知道的有關小暑的俗語和表達的意思。

  1.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2.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3. 小暑熱的透,大暑涼嗖嗖
  4. 小暑怕東風,大暑怕紅霞

農人說民俗


分享一篇小暑的文章吧!希望喜歡。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暑,熱也。”

小暑便是小熱,南方梅雨盡,盛夏始,北方則多雨。此時荷花盛放,木槿正豔,蟬鳴嘶嘶,赤日炎炎。

俗語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故小暑宜靜養身心,勿大喜,喜過傷心。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鷙。”

01

溫風至·小暑啜瓜瓤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此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整個空氣都瀰漫著滾滾熱浪。

古人“粗葛衣裳,茗碗爐香,居深院薄書堆案”靜心度夏。

而現人,空調、wifi、冰鎮西瓜,若緊閉門窗,全然不知窗外的大地正在被驕陽炙烤著。

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暑熱深入,便憂熱煩渴。

清淡小粥度酷暑,薄荷檸檬白凍涼。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

02

青蟬飲露·蟋蟀居宇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高柳亂蟬多。

或悠長,或短促。蟬的叫聲,竟有記憶的美味,歡樂可解憂煩心。剛剛羽化的蟬如同美玉般晶瑩剔透,這樣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自然精靈不知征服過多少人的童真歲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此時,由於炎熱,此時蟋蟀也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熱消暑。它農曆七月後才出穴,活躍草叢間求偶, 到八月天涼,會聚到院中,令小院鳴聲鼎沸,天越涼離人越近。

03

偶得雷暴半圓虹·鷹鸇新習學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仲夏的雨,急乎乎說來就來,頃刻間,又驟然戛止。

地煮天蒸望雨風,偶得雷暴半圓虹。

午後溽氣凝為雲山,又呼風喚雨,待雨彈光鞭過後,林梢簇簇紅霞滿,暑天的晚霞、星空、蟲鳴不眠之夜,都是最美的。

炎光折地,熱不可耐。老鷹也會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歸山入海,炎夏就就這樣來了。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朝晚看雲,白日臥席。無來由,心靜自然涼。


陌上花開玄鳥歸


誠蒙邀請,關於小署雨如銀,大署雨如金的說法,在小署這段時間裡,像我們安徽這裡,還是處在梅雨季節裡,這段時間雨水還是有的,不過天氣悶熱,也正在岀梅的邊緣,雨水也就相比少一點了,到了大署季節,正是三伏天,而且西南風也就多了,那時候雨水更少了。小署雨如銀,大署雨如金是對的。我們老家也有這樣的說法,小署打雷,大署破圩,小署這天最好不要打雷。


家園居士1


又是一個不著邊際的農村俗語。凡不需要的東西,多了就是累贅,就是負擔,甚至是災禍。比如今夏,北方許多地方三日一小下,五日一大下,雨水多得要命。下在小暑或大暑的節氣日,絕對不是金銀,再來上臺風什麼的,可能要恨得人牙癢癢。不要盲目的肯定或否定,農村的俗語,多教是不靠譜的,是靠不住的。

咸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