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縣:「四輪驅動」爲鄉村振興探路

從地圖上看,臺前縣就像伸進山東省腹地的一條腿。老輩人印象中的臺前縣,是“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年年有洪澇,歲歲鬧饑荒”。不過,近年來,臺前縣正悄然發生變化:不但村容村貌日新月異,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更可喜的是農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說起這些新變化,臺前縣委書記常奇民胸有成竹地說:“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近年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把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實施‘鳳還巢’、城鄉一體化建設、移風易俗、抓黨建聚合力四大築基工程為主抓手,‘四輪驅動’為鄉村振興探路,力促臺前加快實現華麗轉身。”

連日來,筆者在臺前縣鄉村走訪時看到,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多彩畫卷正在這片紅色沃土徐徐展開。

千餘對夫妻“鳳還巢”

7月14日,筆者走進臺前縣吳壩鎮石橋村村頭企業,百餘名婦女正在毛絨玩具生產線上有序工作,縫紉機的“噠噠”聲匯成一曲和諧的樂章。

“一人創業,大夥受益。還是在家門口上班好,掙錢不比外出打工少,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在這裡上班的村民於煥玉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於煥玉和該村2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享受到上級各項扶貧政策,還優先進基地務工,人均年增收約2萬元。

“村頭工廠不僅圓了俺的創業夢,還幫助了鄉親們。”毛絨玩具廠負責人範龍勝自豪地說。2016年,在上級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返鄉青年範龍勝、劉曉輝夫婦在村頭創辦扶貧企業,吸納80餘名村民就業。今年,他們又在臨近的吳壩村和吳壩鎮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安置區各建了一個分廠,共安置就業260餘人,人均月工資2000元左右。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聚人氣,根本在於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臺前縣縣長王俊海說。近年來,臺前縣圍繞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下功夫,敏銳捕捉並巧妙運用產業轉移的市場風向,大力實施“引鳳還巢”工程,從農村留守人員中挖掘人口紅利。一批批外出的人才帶著技術、資金、經驗、情懷回鄉創業,激活了農村經濟一池春水,點燃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據不完全統計,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臺前縣有3300餘人返鄉創業,上演了千餘對夫妻返鄉創業“鳳還巢”,發展服裝加工、汽車零部件製造、手工編織、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等各類產業項目1400個,帶動3.28萬名農民就業增收,同步培育壯大了主導產業:全縣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500家;羽絨產品出口40餘個國家和地區;相框產業佔全國50%以上市場份額……“鳳還巢”已成為該縣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

城鄉一體展新景

走進臺前縣侯廟鎮許集村,眼前一派迷人的鄉村風光:四通八達的環村路,乾淨整潔的農家院落,清香四溢的荷塘,各具特色的扶貧企業……

“一年一大變,越變越好看,十里八鄉群眾都來俺村旅遊觀光。”正在村文化廣場健身的村民許慶紅高興地說,“這都是黨的好政策給咱這裡帶來的變化。”

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臺前縣圍繞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做文章,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對貧困村路網、電網、危房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深入實施環衛一體化工程,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全縣372個村莊、9個鄉鎮駐地的連接道路、溝渠、水面等處的生活垃圾、綠化帶垃圾等,進行集中治理,做到環境衛生每日保潔、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轉運處理及時到位,實現了村莊垃圾集中收集全覆蓋,讓鄉村顏值倍增。

臺前縣同步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韻”要求,科學定位村莊主題,高起點、高標準修編村莊建設規劃,深挖歷史底蘊,精心打造朱莊桃李小鎮、王樓花木小鎮、許集綠色風情小鎮、盧莊農業生態小鎮等12個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魅力小鎮,併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一批容貌整潔、生態良好、舒適宜居的鄉村環境初步形成。當地群眾還充分利用村頭巷尾和鄉間道路兩旁的小樹林,因地制宜勾勒了一批鄉村遊園,建成了林蔭小道、圍欄石凳等設施,成為農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文明花開別樣紅

在臺前縣後方鄉的大街小巷,筆者不時看到移風易俗標語,醒目的村規民約,村頭大喇叭播放著相關內容……處處體現著文明之風。

“移風易俗,既有面子又有裡子,咱老百姓一百個擁護。”該鄉農民王廣友高興地說,“縣裡出臺彩禮總數、車輛總數、喜宴酒席標準後,又提倡集體婚禮,不僅錢花得越來越少,也讓我們領悟了節儉、自強等寶貴的道理。”

針對近年來農村出現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不少群眾因婚致貧、返貧現象,該縣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對農村紅白事新辦提出了參照標準,提倡“不要房、不要車,自己家業自己創”的自強創業觀,並列入村規民約,以移風易俗助推脫貧攻堅。隨之,該縣又發文治理“婚鬧” ,引導規範婚慶方式,樹立新型婚慶觀,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婚慶新風尚。

該縣還在全面提升鄉村振興文化內涵上下功夫,以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為抓手,新建和改擴建農村文化廣場215個,配齊配強了村級宣傳文化協管員,搭建起展示農民群眾風采的文化藝術平臺,開展了“好婆婆、好媳婦”“致富能手”“文明戶”“好家風好家訓”等各類評選表彰活動,開設了愛心美德公益超市、鄉村大講堂,引導家家戶戶寫家風、曬家訓、亮家規,講好家風故事,不僅讓群眾在參與中獲得了更多的幸福感,還將人們心中的真善美激發了出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撐。

關鍵還看黨支部

這些天,清水河鄉前王集村黨支部書記王玉燦忙得不可開交:一邊組織自家汽配企業人手加班加點趕訂單,一邊帶領村“兩委”、村民代表考察種植、養殖項目,一邊還要研究以村東500畝閒置坑塘為中心的田園綜合體打造。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靠‘頭羊’。俺村黨支部和村幹部是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服務的。”村民王新明一臉喜悅地對筆者說,“這次村‘兩委’換屆選舉,把帶領大夥致富的能人選進了村‘兩委’班子。王玉燦能當選,說明大夥的眼睛是雪亮的。”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黨。只有切實抓好基層組織建設這個基礎,將村黨支部的優勢資源發揮出來,才能激發農村發展的活力,匯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近年來,臺前縣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著力夯實基層黨建基礎,以基層黨建的建設高質量推動脫貧攻堅高質量。選派288名駐村第一書記,組建了146個駐村工作隊,組織4647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13548戶貧困戶,用釘釘子精神的務實之風將“精準”這把利劍插到脫貧攻堅戰最前沿;開闢了脫貧攻堅一線幹部提拔綠色通道,提拔重用了42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樹立了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高標準高質量組織實施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把“能幹的好人”選進村“兩委”班子,其中372名新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中,269名有致富帶富項目;開設了村“兩委”幹部培訓班、鄉村大課堂,縣主要領導帶頭授課,進一步激發了基層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新活力,匯聚起打好脫貧攻堅戰和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鄉村風光惹人醉,亮麗臺前入畫來。如今,行走在臺前縣鄉村,猶如行走在一幅幅畫卷中。記憶中的鄉村,鄉愁中的田園,正在經該縣人民的巧手,編織成美麗幸福的家園。王為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