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區塊鏈到底有什麼用?

目前區塊鏈這麼熱,可能因為很多人發現,拿區塊鏈融資很容易。我看區塊鏈之所以熱,是因為它的能力遠遠比比特幣要大得多,它有可能解決過去很多解決不了的事情。



先把區塊鏈放到未來的世界去看。



未來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強連接的世界,是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連接在一起的複雜世界。


今天,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都進入了第四代。之所以成為第四代,是因為它們跟原來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第一代互聯網是PC的互聯網,特點是計算機和計算機的物理相連,人和人沒有連在一起。


第一代互聯網的核心技術是WinTel,每年大概有3.65億的出貨量,而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高一年出貨量達到一天100萬。



第二代互聯網是移動互聯網,核心技術是Android和ARM,手機系統都是ARM,操作系統是Android(蘋果是很窄的生態鏈,跟別人不相交)。手機的出貨量,2016年已經超過10億,2017年、2018年更多。



第三代互聯網是IOT。如果不出意外,IOT的芯片又是Google來主導。



而操作系統和IOT這一代的標準,目前大家還有希望,畢竟世界上有500億IOT設備在運營。這方面國內的小米比較領先,設備的數量很多。



比如自動購物,IOT設備裡面有一個芯片就是RFID,動一動就有感應。無人售貨的一瓶水,裡面有一個標識,走過這道門的時候能識別出來,所以不可能被偷走。


目前為止,互聯網的前三代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越來越被大公司所綁架,以至於我們越來越沒有自由。


互聯網要進入的第四代,是真正的人和人連網,可以不經過大公司,大家只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協議,這就是區塊鏈。


而人工智能的四代是這樣的:



第一代,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提出人工智能,至今已經是62年了。最早的時候讓計算機模擬人,但這道路走不通,如同飛機不能模擬鳥飛行的道理一樣。



第二代是數據驅動的方法。最早解決的是語音識別問題。為什麼不能解決圖象識別問題?因為沒有數據。



今天圖象識別解決的好,是因為網上照片很多,攝像頭也很多,人臉識別做的很好,所以說數據驅動很重要。



第三代是大數據+機器學習。



第四代是超級智能,由三個部分組成: 人工智能,IOT,區塊鏈。


未來是一個強連接,所有東西都連在一起,產生的數據不是我們人腦能處理的,一定是機器處理。


人工智能是大腦,而數據的獲取,就要通過IOT。IOT是傳感器,相當於眼耳鼻舌身,能夠感受到信號。區塊鏈就是神經系統,這三個合在一起就是超級智能。



怎麼理解區塊鏈?只有放到一個很大的時間場景和空間場景,才能體會到真正的作用。



技術革命的範式。


很多事情不需要我們自己來做,包括人工智能,你可以不用關心人工智能是怎麼做的,但是一定要會用。



技術革命的範式,就是原有的產業加上新技術得到一個新產業。


比如,過去50年裡最核心的技術規律是摩爾定律,原有產業加上摩爾定律等於新產業,這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範式。


討論區塊鏈的時候,我們也要想到:現在產業什麼東西需要用到區塊鏈?技術革命誰會受益?



每次工業革命大家都擔心會不會被淘汰,這是人的正常反映,但是也有可能受益。真正受益的一種是搞核心技術的人,還有一種是知道怎麼用的。


比如搞蒸汽機的瓦特和合夥人博爾頓(是一個工廠主);搞電燈的愛迪生,發明技術的一定受益,而另外最早投資電的摩根,使用電的,比如杜邦,有了電以後做化工,做農藥,做化肥,這是美國當時最有錢的幾個家族之一。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革命,比爾蓋茨,肯定是受益人。



而另一些人,比如吉姆賽蒙斯,用的就是人工智能,通過炒股在全世界財富上排名20名、30名左右,他也是用受益者,就用IT的技術。



區塊鏈到底有什麼用?


那麼,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是在任何東西產生的時候有記錄,它是一個區塊,交易過程是鏈。



阿里巴巴的高管跟我講,中國路邊小藥房裡頭,沒用的藥、過期的藥,根本就是安慰劑,澱粉的藥非常非常多,這個比例說出來嚇死你。這不是哪家藥房能解決的問題,因為現在的技術根本解決不了。



區塊鏈是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瓶藥生產出來的時候,既然有一個區塊,我就產生一個對應的區塊鏈給它。它有一個對應的隨機碼,這個事一旦產生了,在全世界就不能更改了。



它下了生產線,先裝瓶,這一瓶藥就有一個區塊鏈。區塊鏈還有一個好處,幾個區塊鏈可以合併成一個新的,這個箱子本身有一個。我裝一個RFID碼,走出車間,進入倉庫的時候,它就過一道門,又有一個記錄。



這個門到倉庫以後,誰如果把它打開了,換了一瓶藥,這個區塊就不對了,因為每瓶藥上自己有一個區塊。然後進入到貨車,小貨車送到大貨車,然後到順豐快遞,通過飛機運到一個新的城市,放到一個集裝箱裡,最後形成一個大的商品往下傳。



甚至可以驗證這瓶藥不僅是哪個廠生產的,用了哪種原材料,這個源頭是可以溯的。有了這個方法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你就會問,你描述的這個場景是否能成功?檢測一瓶藥或者一瓶水,由於成本問題,可能做起來有待一些時日。




幾年前我們投資一家美國的公司,開始是做區塊鏈來跟蹤智能合約,後來又做跟蹤商品。



美國對伊朗是禁運的,美國政府就問波音,怎麼證明你的飛機沒有賣到伊朗去,或者裡頭一些重要的配件發動機沒有賣到伊朗去?波音、IBM這些大公司就用這家小公司的技術,讓美國政府能夠跟蹤到這臺發動機到底賣到了什麼地方去,它的使用情況是什麼樣的。




現在只是一個成本問題,貴的商品已經做到了,以後你買的一瓶藥,都可以完全跟蹤得很清楚。



這是區塊鏈真正的用處,不少公司看到了這些商業前景。

為什麼又說區塊鏈是生產關係的革命?



生產關係主要有三個要素,生產的錢、生工具、原材料,這些生產要素從哪來?歸誰?



我們先拋開馬克思這一套不說,實際上歸地主也好、資本家也好、企業主也好,隨你怎麼叫。他們提供生產資料以後,你就替他幹活。



為什麼你要把數據存在Facebook上,為什麼存在百度?因為你沒有生產資料,它不歸你。你不存在他們那你存在哪?對於公司來講也是一樣的道理。你為什麼要去那上班?你不到那上班沒人給你工資,生產資料在人家那。既然在人家那,人家說了就算數。



這是第一代的生產關係。



第二代是以硅谷為代表的科技公司的新玩法,現在中國的創業公司都在學。就是說我給你一些股權,每個人都是小老闆了,雖然你才萬分之一的股票,你老闆80%的股票,沒關係,反正你有股權。



再有一個就是發期權,期權是往前看,今天股票一百塊錢,五年後還是一百,你一分錢賺不到,五年後五百,你從期權中賺四百,這是市場給你的獎勵,投資人給你的獎勵。這樣一來,個人和企業利益都一致了。一個小年輕,不小心當年加入騰訊了,或者加入阿里巴巴了,給了期權,那時候可能騰訊的股票才二三十塊錢,現在值好幾百、上千,所以發了這麼一筆大財。這樣就解決了員工內的生產關係。



這是第二代生產關係。



今天,咱們說中國有好幾家獨角獸,滴滴是一家。滴滴怎麼起來的?你說風險投資給它投的,沒有司機願意接單,沒有人去打車,起不來的。其實前一千個願意接單的司機和前一萬個願意打車的人,其實對滴滴的起步貢獻很大。當時,這種公司多了去了,憑什麼它起來了?就是因為有前面這些人在支持它。



但是滴滴起來以後,它的員工可能也分到期權,也掙到錢了,你要是前一千個人,不管是出租車司機也好,還是乘客也好,你是一分錢分不著的。當然你說我白打了幾次車,這點小頭跟近一千億的市值是比不了的,你是半分錢沒有的,雖然你是前面的貢獻者。



因為什麼呢?沒法記錄你的貢獻,這貢獻沒法算,而且你打了多少次車,該給你多少獎勵,也沒法算,因為沒法跟蹤。



區塊鏈出來以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就是說每一個人的貢獻,每個人的行為,你打一次車就是一個智能合約,這個事是可以跟蹤的。



尤其像遊戲公司,同樣五款類似遊戲,憑什麼A起來了,B沒有起來?這裡面有很大的隨意性的,早期前面付費的用戶貢獻很大的。



因為有一個馬太效應,越是玩得人多,越是掙錢很快。所以區塊鏈解決了很大的一個問題,這是從收入來講的生產關係。



從生產工具來講,區塊鏈的數據不一定存在騰訊或者百度,你可以存在一個礦機上,你可以存在互聯網的任何一個角落。每個人和老闆、客戶、服務者每一次交易是一個智能合約。



為什麼很多人拿它去發幣呢?



就是這個幣事實上記錄你們的交易行為以及每個人相互的貢獻,我們將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合作關係。我做得好,拿的幣多,我將來發的財就多,很多人是炒這樣一個概念。



現在我提醒大家,99%的幣是騙錢的,不要上當。



但是從技術上來講,提供這樣一個可能性。分配製度變了,控制生產資料這一條變了,人和人的關係也變了。老闆管下屬的情況,或者說店大欺客,價格歧視,這些問題慢慢能得到解決。



區塊鏈是個生產關係,重新定義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相比來講,它未必是把效率提高多少,這一點和人工智能不一樣。



理論上來講,將來假設這個區塊鏈平臺做得特別特別好了,就可以用它的開源軟件建一個以你為中心的區塊鏈,這樣一個應用的場景,你可以自己發你的幣。



比如說,你想出一本書,很多時候出版社說先拿五萬塊錢押在這兒,買書號、編輯費用等等。這書也許最後賣得不錯,教授以前也沒辦法,只好自己掏腰包。有了區塊鏈以後,教授可以發個幣,我籌五千塊,一本書有時候暢銷,前一千個讀者說好話很重要,這一千個開始買了他這幣的人可有動力把這本書做成暢銷書出來。這些人也有貢獻,他們也不是白幫忙的。



將來以太坊是一個技術平臺,可以理解成騰訊的微信,然後在這個技術平臺上,可以發佈自己的內容或應用。



現在你通過一個什麼方式呢?公眾號的方式,或者小程序的方式來發布,將來你就通過區塊鏈的方式來發布。你想要我這個,咱們商量好了智能合約,我加了密,你給我一個幣。



以前是做公眾號,你現在是做一個區塊鏈。以前大家白讀,你現在可以收一個幣,也許你的幣不值錢,你的內容就不值錢。也許你的幣值錢,你的內容將來就值錢。公眾號給你打賞了,區塊鏈的價值就是幣的價值上去了,你就可以從中受益。



區塊鏈技術至少要經過三次迭代。



先看互聯網的例子,我們玩PC機的時候都知道,最早做視窗的操作系統的不是微軟,不是蘋果,是施樂公司做的一個操作系統,做得很漂亮,鼠標什麼的都是他們發明的,你聽都沒聽說過。



除了一些對技術特別敏感的人喜歡玩這個,那個東西不實用,有很多問題沒解決。這一點很重要,第一代技術一定有很多問題沒解決。



到第二代是誰呢?喬布斯最早搞了一個lisa,賣得也不好,長期基本上5%的市場份額,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太貴。所以,第二代技術有時候好,但是用起來成本太高。



第三代技術是什麼?微軟的Windows,滿大街都是。包括手機也好,我們今天用的安卓手機,第三代智能手機。



區塊鏈也即將進入第三代技術。



第一代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實際上是一種加密貨幣,叫不叫貨幣再說,假設叫貨幣。實際上是每一個貨幣對應一個隨機數,這個隨機數只有你知道,別人不知道。你的一次交易把這個隨機數給了別人,就產生一個新的隨機數,舊的就要作廢掉。



這是第一代的,通過這個方式大家認可這個算法,你就可以通過它來買賣一些東西。



比特幣這件事證明了基於一個隨機算法的區塊鏈是可行的,但它一定有很多技術問題,比如效率低下、成本高。



什麼叫成本高與不高?理論上來講,區塊鏈的交易成本可以很低,比如說一兩分錢一次交易。但今天比特幣這一代技術做不到。比如你去買一杯咖啡,星巴克咖啡在美國2.5美元,你如果用比特幣付款,因為每天的礦機挖礦都要挖掉大概上千萬的錢,你算到每天有多少個幣,有多少個交割。



我剛才說了兩個問題還沒有解決,一個是交割時間,TPS,每秒鐘能夠吞吐的量太小。現在其實大家在上面交易量是非常低的,頻率非常低,所以這也是每天價錢上下浮動很大的一個原因。



要做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比較好地應用呢?



基本上信用卡刷的頻率是很高的,哪怕不到信用卡,差不多在納斯達克上買股票的這樣一個頻率才行,所以這是第三代解決問題。



第一代和第二代還有一個不安全的地方。一個就是鑰匙忘了,明知是自己的幣,但永遠找不回來。最大的風險是跑路,這個交易平臺,張三、李四、王五天天跑路的時有發生。跑路完了以後,有些比特幣還有,你在平臺上的一些錢,或者說錢包、資產就沒了。能不能繞過這些交易平臺,完全做到點對點的交易。



第一代第二代都沒解決這個問題,第三代要解決這個問題。



區塊鏈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



從一件事說起,Facebook賣掉了5000萬人的隱私數據,掙了一筆錢。美國國會就說了,扎克伯格不象話,來國會聽證,詢問詢問。這一下子Facebook的市值就掉了700多個億,很厲害。



從用戶來講也挺無辜的,在一個你不知道的情況下,賣掉了自己的隱私。而facebook 一方面用你的數據掙到錢,還把你的數據給賣了,反過來給你做價格歧視。



但你沒辦法,為什麼呢?你不可能把你的數據存在你的計算機上,將來你在網上的行為就不可用了。就算不存在Facebook上、不存在百度,你存在第三方也一樣。只要那家數據有一個擁有者,你現在就有問題。



能不能有一個去中心化的東西,放在互聯網上一個不知道什麼地方,騰訊也好、Facebook也好、百度也好,想用我的數據,咱們能不能商量商量。



為什麼區塊鏈有可能做到這件事?



我把數據放到網上,沒有我的授權同意,沒有跟我之間的智能合約,這事你就幹不了。因為它在數學上有一個很漂亮的地方,你不需要擁有這個數據就能驗證這個數據裡的各種形式。



用區塊鏈跟蹤可以應用於交易的安全,或者合同的執行。



區塊鏈還可以作為一種智能合約,我們簽了合同執行以後可以自動進行,當網店的錢收上來之後該付給出版社的自動付掉了,出版社付給作者的也自動付掉了,作者該付給編輯的那一筆也付掉了。



而且合同將來可以有一套智能的方法驗證,不需要看合同本身,可以驗證合同的真偽。如同有一張100塊錢的鈔票,你使用一個驗鈔機可以驗真假是一樣的。這是區塊鏈的好處,它能做的事遠遠比炒幣多很多。



再打一個比方,人生下來的時候,天然產生了區塊鏈,就是我們的DNA,這是唯一的標識,哪怕孿生兄弟都不一樣。



現在沒有辦法根據基因把你這一生的活動跟蹤下來,而區塊鏈的好處是可以把一生的活動都記錄下來。

————————————————

本文源自吳軍的分享。

吳軍:區塊鏈到底有什麼用?

吳軍:區塊鏈到底有什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