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高中生談戀愛:禁止中學生「早戀」是僞命題嗎

2日,在上海發佈的一份專業調查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座城市的中學生“早戀”現象不容樂觀,但初次約會時間推遲。總體來看,三座城市的青少年性生理成熟“前傾”趨於平緩,性心理日益開放、包容度提升,性行為發生率有所增加,性知識掌握存在不足,性教育有所提高,但仍缺乏科學化、系統化的學校性教育。(中國新聞網7月3日)

42%高中生談戀愛:禁止中學生“早戀”是偽命題嗎

這次調查發現,三城中學生中有約四分之一(26.3%)的人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初戀。具體來看,初中生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為10.6%,高中生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為42.3%。可見,高中生戀愛已成為較普遍的現象。這不禁讓家長們為之感到無盡的擔心,這樣的早戀,會給學生的學業及前程帶伏下很多無法預測的危機。

但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又會是怎樣的呢?2017年8月,北京晚報刊發了一則《2017高考狀元戀愛調查》,內容說的是對全國高考狀元發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回收40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40名參與調查高考狀元中,有16人坦承曾有過戀愛經歷。其中,除1人覺得會影響學習,其他15人均覺得與學習沒有衝突。

42%高中生談戀愛:禁止中學生“早戀”是偽命題嗎

從這個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儘管在人們意識中,早戀確實會影到學習,這是肯定的,但是,這對個調查結果表明的程度而言,卻並非如人們想象的那麼嚴峻,40名參與調查高考狀元中,有16人坦承曾有過戀愛經歷,這樣的比例應當說非常大,但他們一樣也成為了狀元。因此,對於中學生早戀的問題,儘管不能提倡,但也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可怕。

而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又會是怎麼樣的結果呢?早在2014年的時候,廣州日報就刊發了一則新聞調查,說的是廣州市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上,如何處理學生的戀愛關係,成了考題之一。有老師這樣說,“在現在的孩子普遍思想早熟、偶像劇年輕化的情況下,十七八歲的高中生談戀愛,還算早戀麼?”,而受訪的311名老師中,近四成認為高中生戀愛不應該被扣上“早戀”的帽子。

42%高中生談戀愛:禁止中學生“早戀”是偽命題嗎

“在如何看待高中生戀愛現象”這一問題上,老師們態度寬容,63%的老師選擇了“無所謂,可以成為美好回憶,但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影響前途。”有8%的老師甚至選擇了“支持,這是青春期正常需求”,29%的老師認為“必須反對,會產生負面影響。”由此可以看出,“早戀”現象對於一些大城市的老師來說,已經沒有了那麼大的殺傷力,而63%的老師們給予的態度寬容,其實也預示著某種必然的無法改變的趨勢。

中學生談戀愛,這不能提倡,但在現實中也確實難以阻止,因為現在談戀愛的場所已經不僅僅限於電影院或花前月下,所以從以往典型的場景來說,就很難給出禁止的措施,而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所有的社交平臺都以是談戀愛的場所,而對於這種“看不見的戰線”,誰又能開出針對性的禁令呢,看不見,抓不著,就是現在中學生談戀愛的最大特徵,而一部手機在身,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時空穿梭中,互聯網就是他們最大的戀愛場所。

42%高中生談戀愛:禁止中學生“早戀”是偽命題嗎

因此,禁止學生談戀愛,其實已經是一道偽命題,這道偽命題根本不可能有“正確”的解法與答案。而對於這樣的現實,其實只能加以儘可能的引導,而無法給予說教式的高談闊論,因為說教式的高談闊論,只會讓學生感到某“恥辱”這會扭曲他們情感純潔度,而這才是對學生的最大傷害。

而從另一方面講,“早戀”也是“早煉”,而這也是一項要學習的內容,2015新學年首周,天津大學學生們拿到手的選課手冊中赫然列著一門《戀愛學理論與實踐》課程。這門“戀愛課”的授課者不是教師,而是天津大學學生社團“鵲橋會”,其實這才是敢於面對現實的態度,並且也會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求。而這樣的課如果提前到高中,讓這樣的“早戀”與“早煉”成為公開的社會實踐,以有可不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