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萧平旌不惜一切抗旨出战,暗藏着忠臣良将的悲剧源头

琅琊榜:萧平旌不惜一切抗旨出战,暗藏着忠臣良将的悲剧源头

风起长林里面,萧平旌抗旨出战、将大渝皇属军二十万主力斩于马下,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一段剧情。

历史上坑将帅的皇帝不是一个两个,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是胆敢这么赤裸裸忽略掉圣旨的没有几个,当年岳飞还不是被十二道金牌逼回去了,萧平旌这么做真的合理吗?

琅琊榜:萧平旌不惜一切抗旨出战,暗藏着忠臣良将的悲剧源头

其实,萧平旌的情况很特殊,他不是单纯的怀化将军,还是封疆重臣。

长林王府独掌北境,实际上已成封疆之势。

由于中央集权的需要,自古任何一个朝代,朝廷对封疆之臣的要求都是忠心大于能力。

所以萧平旌的抗旨必定会受到朝廷和皇室的报复清算,这不是单纯的是非对错,是家天下的体现,也是皇权集中制的体现。

琅琊榜:萧平旌不惜一切抗旨出战,暗藏着忠臣良将的悲剧源头

皇帝在乎的是一家之兴亡安危,而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不是他首先考虑的东西。

萧平旌和荀白水的冲突,正是这两种立场和因其引发的价值观的冲突。

你在乎的是皇权安危,皇位稳定;而我在乎的是天下兴亡,黎民安居。

这种不把皇权和皇室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封疆重臣,对皇帝的威胁绝对比那个已经被全歼多次的大渝皇属军更大。

琅琊榜:萧平旌不惜一切抗旨出战,暗藏着忠臣良将的悲剧源头

所以,荀白水也好萧平旌也好,都在各自的立场上做出了最优解。

在这两个解面前,双方都没有退让的余地。

而这两个解的差别,既是贯穿了长林王府两代人的悲剧的源头,也是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无数忠臣良将们悲剧的源头。

比如《大明王朝1566》里的海瑞和嘉靖的冲突,与此几乎有着同样的本质。

琅琊榜:萧平旌不惜一切抗旨出战,暗藏着忠臣良将的悲剧源头

不过并不是每个抗旨的将军都立刻受到了制裁,有很多将军独当一面,皇帝实在倚重,对他抗旨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比如北宋李继隆,由于老大赵光义水平太渣还喜欢瞎指挥,基本上每场胜仗都是抗旨赢下来的。

但巧合的是萧平旌抗旨打的那一仗直接把飞鸟打尽了,硬生生的把自己和王府打到了良弓藏的局面。

琅琊榜:萧平旌不惜一切抗旨出战,暗藏着忠臣良将的悲剧源头

随着北境边患的解除,皇帝不再需要长林军和王府,所以顺手清算萧平旌抗旨的罪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你觉得这些道理萧庭生和萧平旌不懂吗?岳飞不懂吗?海瑞不懂吗?于谦不懂吗?

——不是不懂,只是和天下苍生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不屑为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