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託服務實體超1.3萬億元,連續11年引領行業發展

中信信托服务实体超1.3万亿元,连续11年引领行业发展

中信信托服务实体超1.3万亿元,连续11年引领行业发展
中信信托服务实体超1.3万亿元,连续11年引领行业发展

日前,中信信託披露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投入實體經濟的信託資金約13,000億元,為受益人分配信託利潤732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淨利潤等多項關鍵性指標連續11年穩居行業前三。

據記者獲悉,中信信託淨利潤35.9億元,較2016年上升18%,創歷史新高,並連續6年保持30億元高位;員工646人,人均創利606萬元;公司註冊資本100億元,固有資產總額362億元,同比增加28%。中信信託建立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體系,向投資者提供了回報穩定且風險可控的投資產品,

為受益人分配信託利潤超過732億元

服務實體經濟 植根本源業務

中信信託堅持以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助力美好生活為出發點,迴歸本源、突出主業。公司貼近市場、貼近客戶,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持續創新服務方式,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大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公司充分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優勢,以高效的方式連接資金端和資產端,信託業務分為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服務信託四類業務。

截至2017年末,公司信託資產餘額為1.98萬億元;年內新增信託項目1,552個,實收信託10,752億元,實現信託手續費收入44億元,持續穩定。信託資產中基礎產業規模佔總規模的比例為20%,金融機構佔比21%,工商企業佔比 12%,房地產類佔比15%,證券市場佔比4 %,其他類佔比28%。

在投資銀行方面,中信信託緊跟實體經濟發展變化,及時調整該類業務方向,公司直接或間接投入實體經濟的信託資金約13,000億元,佔信託資產的68%,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新興產業等領域的發展。基礎建設信託規模超3,800億元;“京津冀一體化”業務規模超1,200億元;參與創設總規模為400億元的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發行規模為200億元的貴州築銀扶貧產業基金;推出“中信·北京中小企業發展信託基金”系列,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670筆,規模超85億元;公司持續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信託業務拓展,規模近1000億元,範圍從傳統基建到公共服務領域,涵蓋醫療養老、節能環保、教育培訓、物流交通等產業。

在資產管理方面,中信信託為滿足買方客戶的不同投資需求,採取多元化資產配置策略,提供不同組合的產品,主要類型包括權益型、混合型等。在財富管理方面,公司配置的金融產品包括貨幣、固定收益等品類,並根據不同的客戶類型設立了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專戶理財等差異化的細分服務。截止2017年底,公司服務家族信託客戶近900位,受託資產規模超120億元,居行業前列,為客戶提供財產保護、教育、養老、定製化家族信託等全方位綜合服務。

在服務信託方面,中信信託憑藉受託人資格、信譽和運營,為客戶安全地持有資產,並提供相應的配套管理和服務,幫客戶解決資產的託管獨立性、流動化等問題,產品包括股權信託、消費信託、資產證券化、企業年金信託、財產權信託、慈善信託等。中信信託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優秀成員評選中榮膺“優秀ABS發行人”,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超1,650億元,連續5年穩居行業領軍地位,同時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行信託行業第一單由信託公司主導、完成全流程的信託型資產支持票據ABN。在消費金融方面,公司積極融合“互聯網+金融+消費”的模式,創新消費貸款與賬戶管理服務信託。

同時,中信信託還通過中信聚信(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保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信惠國際資本有限公司等專業子公司,採用公募和私募等形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這類業務餘額共3,032億元,投向涵蓋醫療養老、科技材料、影視文化等領域。公司通過信惠國際發行的全球機遇基金(國際股票型對沖基金),榮獲全球對沖基金研究機構Eurekahedge“2017年亞洲最佳新成立基金”獎項。

不忘初心 回饋社會

中信信託的發展得到了監管機關、業界同行、主流媒體以及學術機構等方面的廣泛認可。監管部門、主流媒體和學術機構分別授予中信信託“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單位”、“中國金融500強”、“年度最具影響力信託公司”、“中國優秀信託公司獎”、“年度金牛集合信託公司獎”等10多個獎項。

中信信託以“信行天下、信惠百姓”為服務願景,以“為客戶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務,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為職工搭建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為行業發展貢獻智慧,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為使命,積極踐行《信託公司社會責任公約》,履行行業“八大責任”,持續豐富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內容。

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中信信託持續加大對湖北、山東、湖南、貴州、四川、雲南、江蘇等地區的支持力度,推動當地鄉鎮路網配套、垃圾處理、給排水系統、地下管網、溼地河道和景觀照明等設施修建。在助力精準扶貧方面,設立百億元規模的貴州省築銀扶貧產業基金。在慈善信託方面,自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佈以來,中信信託已設立4個慈善信託項目,2017年7月受何享健慈善基金會委託設立中國信託行業受託規模最大的5億元慈善信託。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公司繼續舉辦“信託文化中國行”、“美麗中國的信託推動力”、“金融知識進校園”等消費者權益宣傳保護活動。在公益活動方面,公司組織員工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微笑亞洲,關愛兔唇兒童”、植樹等公益活動,為青海省玉樹自治州曲麻萊縣第二完全小學、雲南白馬小學、北京太陽村等捐款捐物。在員工權益保護方面,公司設立“舉手製”等職業發展綠色成長通道,舉辦業務知識競賽鼓勵員工在職繼續學習,完善工會組織建設,支持員工俱樂部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員工業餘生活。

因時而動 前瞻佈局

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中信信託表現出了強烈內省力和奮進力。在中信信託全體員工看來,挑戰與機遇總是相生相伴。

中信信託常務副總經理王道遠指出,在挑戰方面,首先實體經濟績效改善速度趨緩,償債能力呈現分化,疊加資金渠道有限及融資成本抬高,部分實體企業經營壓力進一步傳向金融行業,信託公司風險管理壓力加大。其次,資金端匹配難度加大。受嚴監管、去槓桿等因素影響,信託業“平、房、證、通”四大類傳統業務空間萎縮,業務規範性需要進一步提高。最後,2017年底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要求資管業務迴歸本源,產品打破剛兌、實行淨值化管理,這使市場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

但是新形勢也同時孕育新的機遇。王道遠表示,第一,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國內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信託行業服務方式與質量不斷提升。第二,傳統產業提質增效,釋放出新的產業及市場機會,新興環保新能源、信息科技、醫療健康等行業可能孕育新的業務機會。第三,信託統一登記制度初步建立、監管評級穩步實施,信託業制度與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行業聚焦信託本源和實體經濟。第四,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金融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隨著各項金融制度與風險防範措施的不斷完善,市場的升級將為信託公司的發展提供基礎。第五,國民財富存量的持續提高催生了客戶對多元化投資渠道需求的增加,同時國民對資產保值增值、傳承遺贈、家族治理、稅務規劃等財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強,這為信託公司開展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奠定了基礎。第六,信託傳統業務調整或醞釀新的業務機遇,地方融資方式及渠道進一步優化規範、房地產調控政策區域性細分、證券業務規範槓桿比例、銀行資產回表等變化都要求信託公司積極調整業務模式。第七,信託投資銀行業務是直接服務實體經濟,未來經濟發展將產生更多融資需求,該類業務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中信信託致力於成為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和多種金融功能的集成者,以差異化競爭、持續性創新為特色,打造國內領先、綜合優勢明顯、國際化、能力整合型資產管理集團。王道遠表示,未來信託業的發展可以重點關注以下方面,如併購、權益投資,資產證券化、財富管理、國際業務、互聯網金融等。“未來總是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金融機構就是要在激盪中尋求一種平衡。企業經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惟有居安思危、開放融合、創新求變,才能緊跟時代步伐、把握市場方向。” 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