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大數據平台成執紀反腐利器

“哦,450元,早就發了。”6月28日,眉山市東坡區崇仁鎮三大灣村村民袁保華打開手機微信公眾號“清廉東坡”,查看自己一季度低保金髮放情況。除了看自己的,他還能看到本村其餘幾十個村民的補貼發放情況。“都符合實際情況,我心服口服。”

比對數據分析 織就監督大網

讓袁保華一清二楚的是眉山市統一的惠民大數據監察平臺。該平臺分為“前臺”和“後臺”,“前臺”即系統對外公示部分,包括惠民資金、惠民項目等五個模塊,公開各類惠民數據,方便群眾查詢、監督和舉報,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後臺”即各部門的業務平臺,包括資格預審、資金監管等九個模塊,方便各單位更新數據、處理投訴舉報。

為何建設這個平臺?據瞭解,監察體制改革後,眉山市監察對象由過去的2.4萬人增加到8.1萬人,而專職紀檢監察干部由804人增加到870人。

“紀檢監察機關既要執紀又要執法,責任更大、任務更重。利用大數據,更科學有效。”眉山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設置的投訴舉報模塊,群眾發現問題可一鍵舉報。紀檢監察機關還可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比對分析,精準發現問題線索,讓微腐敗“現形”。

目前,監察平臺共公開 2015年來全市民政、人社、衛生、教育等21個部門的惠民政策及相關數據,共計錄入惠民項目1000多項、涉及資金12.1億元,惠民資金信息1400萬條、涉及資金62.3億元,村級“三資”等綜合信息5200多條,其中包括收集錄入公職人員、房產、死亡人口、車輛等20餘個信息比對模型,搭建“比對數據庫”。

異常數據警報 問題無處遁形

人在幹,數據在算。平臺讓分散的信息聯網,破除數據壁壘,預警異常信息,發現違紀問題更及時、更省力。

近日,仁壽縣鍾祥鎮一公職人員因吸食冰毒被公安部門處以行政拘留十日,當他的行政處罰案件信息錄入大數據平臺後,由於平臺設置了行政處罰對象為黨員、公職人員的對比模型,系統自動比對發現異常數據警報,該公職人員被處以降低崗位等級的處分。

因大數據系統裡的紅色預警,套取10名五保老人50個月五保金的仁壽縣鍾祥鎮敬老院院長曹光明也被立案調查。

而利用大數據監察平臺的數據對比,東坡區精準識別1682人退出低保。“全區低保戶48000多人,如果通過工作人員挨著去識別,難度大耗時長。”該區民政局局長葉紅梅坦言。

眉山各區縣惠民大數據監察平臺已錄入信息上千萬條,而且還在不斷更新,如何處理?

原來,平臺根據違規情況,設置了六檔預警級別,每檔顯示一盞預警燈,當六盞燈同時亮起時,就說明情況非常嚴重。通過這種警示燈的方式,提醒相關人員快速處理,避免小過釀成大錯。

與此同時,平臺還建立惠民資金髮放預審機制。通過平臺對惠民資金受益群眾資格進行預審,將不符合條件人員擋在“門外”。

6月27日,仁壽縣富加鎮紀委比對一批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申報人員名單,系統提示存在3條信息疑點,在對比新增農村低保信息時,又發現14條疑點。該鎮立刻啟動資格重審程序排查,取消了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截至目前,仁壽縣通過此平臺已預審了600多批次申報信息,攔截了130多條異常數據。

據瞭解,平臺自4月初建成投運以來,群眾查詢達到31.7萬人次;舉報和留言 222條,其中核實問題線索47個;排查異常數據14.59萬條,核實、糾正違規問題9223個,立案165件、處分147人,追繳資金440多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