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個傳言,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一般情況下,一個組織或者團隊,每年都有兩次重要會議。第一次是歲末年初,回顧總結上年工作部署安排新年工作;第二次是年中,看看年度計劃完成情況怎麼樣,形勢有沒有新變化,對哪些事情要適當進行調整。

7月份是開年中會議的好時候。

然後忙碌了半年,發現有件事情雖然方向是對的,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遇到了比較大的麻煩,或者說,發生了比原來預想嚴重很多的後果。比如“去槓桿”。

治大國如烹小鮮,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流動性氾濫的情況下,去槓桿收縮流動性是必要的。不然大家一起卯足勁吹泡泡,很快會把泡泡吹破,必須要未雨綢繆,主動干預。

那就干預吧。在干預之前,也做過深入調研,充分認識到了任務的複雜性、艱鉅性,做好了壯士斷腕承受陣痛的心理準備。但是,沒有想到,還是大大低估了遇到的困難。

這是正常的。一方面金融和資本領域水很深,調研組人力有限,只能看到問題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性的貪婪與瘋狂遠遠超出想象。有富豪曾雲,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牛頓在炒股失敗後也曾嘆曰,雖然他能預測天體的運行,卻無法預測人性的瘋狂。

反正層層嵌套的債務很麻煩。打個比方,某豪做生意,從銀行搞了貸款,又從身邊兩個朋友那裡借了錢,每月付息,到期還本。假設某豪每年借錢成本10%,收益15%,那麼借1個億每年能賺500萬。乾脆想辦法借到2個億,每年就能賺1000萬啦。

本來日子就這樣過著挺好,借新還舊,拆東牆補西牆,只要借來的錢收益高於成本,就不會出問題。結果突然有一天,5000萬還給銀行後,不能馬上再貸出來了……

只能加息到別的地方短期拆借,可能利息就高於15%高於生意的收益,變成虧錢買賣,一來二去現金流會出現問題。比如,給兩個朋友每月的利息就不能按期付了。

但朋友甲剛買了大房子,還指望這個利息每月給銀行還貸款呢;朋友乙給某豪的錢,是從親戚那邊8%利息搞來的,本來想穩賺這2%的利差,某豪一下子付不出利息,乙要麼想辦法先搞點錢頂一陣,要麼就得拖欠親戚的利息。可親戚每月這筆利息收入也是有用途的……

交錯不知道多少層後,影響到了某豪的生意夥伴。原來某豪每月穩定能從那邊收到訂單,現在大幅減少,某豪生意收益開始低於10%。所有借款,原來都是生蛋的雞,現在全部變成要負擔的成本。如果不停止借款,耗死;如果停止借款,很快資金鍊會斷裂,猝死。然後就亂了,全亂了。

鏈條上的環節,就這麼脆弱。原來“去槓桿”,設想是針對可能爆雷的地方,定點爆破,沒想到丫全是連環雷,這個山頭一響,別的山頭噼裡啪啦也跟著亂炸。

大家還記得《大話西遊》裡一個情節嗎?至尊寶(周星馳飾)帶著斧頭幫弟兄們去偷襲春三十娘(藍潔瑛飾)和白晶晶(莫文蔚飾),讓二當家(吳孟達飾)打頭陣,二當家臨陣生怯裝暈,被至尊寶大腿上捅了一刀,結果,大腿上捅一下,背上好多小洞都在往外噴血。


聊一個傳言,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對,目前遇到的正是這個情況。因此,需要重新評估風險,調整節奏。落實到具體操作,大家都懂的,只能是XXXX。會議可能本月下旬召開,疊加目前股市走勢,也許能給市場稍微提供一些支撐。

------操作指南------

1.大勢。總體趨勢評分:5.0分;階段最強指數:無。(8分以下不超過半倉,6分以下不建議參與)

2.概況。週五市場在大漲後震盪休整。農業服務、白酒、乳業和醫療生物等消費股漲幅居前;種植業與林業、數字中國、採掘服務、知識產權保護、次新股等跌幅居前。個股漲跌比1678:1440,自然漲停40家、跌停11家。美股週五晚間收漲,別人的女朋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再創歷史新高。

3.觀點。指數還處於反彈週期中,並且盤面上體現出一定超跌反彈特徵。沒有什麼新觀點,小週期玩的可以關注低位小指數(或範圍內的個股),抓日內調整比追漲殺跌好;做大週期的可以繼續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