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文化+科技」發展戰略,潮州這樣干!

实施“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潮州这样干!

走在古色古香的牌坊街上,不由想知道這一座座牌坊背後的故事。這時,只要你拿起手機,掃描牌坊介紹牌上的二維碼,就可在移動互聯網上詳細瞭解這些文化遺產的圖文和視頻介紹。

掃一掃 更瞭解潮州

实施“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潮州这样干!

這便是潮州近年來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一大體現,通過將湘子橋、廣濟樓、牌坊街等重點文化遺產的宣傳介紹與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傳承保護潮州傳統文化遺產。

近年來,潮州立足現有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通過進一步挖掘發揮潮州傳統文化,出臺優惠政策,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等一系列措施,積極促進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助力傳統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潮州文化科技創新能力,同時也為潮州豐富的文化遺產提供科技保障。

出臺優惠政策

鼓勵企業參與文化科技融合

潮州是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潮繡、木雕、陶瓷等特色文化產品傳承千年。近年來,以潮州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迅猛發展,成為潮州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潮州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約200億元,約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20%。

為促進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發展,潮州以文化產業較為集中的湘橋區和楓溪區為主導區,鼓勵引導文化企業應用3D打印、數字技術、雲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等高新技術改造提升文化產品。目前,潮州文化企業中有15家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实施“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潮州这样干!

今年年初,潮州又出臺了《關於促進文化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潮州市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管理細則》等政策文件,規劃建設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聚集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相關要素和企業,併為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提供相應基礎設施保障和公共服務,爭取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具體而言,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穩步推進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建設。對入園文化科技企業給予使用面積每平方米10元/月的補助;入園企業投產後前三個年度,按其對地方財政貢獻的60%給予獎勵;入園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的,每個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補貼等。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文化科技企業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或技術先進型企業的,符合條件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此外,完善創新服務體系,對被省級以上認定的文化與科技融合服務平臺,給予20萬元一次性補助。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對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在潮州註冊公司併入駐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實施文化產業項目的,給予公司一次性創業前期費用補貼,其中,國家級的給予15萬元補貼,省級的給予10萬元補貼。

实施“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潮州这样干!

據瞭解,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重視和支持下,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將於近期動工建設。

健全公共平臺

優化服務環境

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具有跨行業、跨領域的特點,既有賴於科技企業、文化企業基於市場機制的跨界融合和產品創新,也有賴於政府部門搭建跨界交流、分享和協同的平臺,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

在平臺建設方面,潮州作了不少積極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主要有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潮州陶瓷研究院、中國潮州(餐具炊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中山-潮州(楓溪)產業創新中心。這些平臺雖然都是在政府主導下建立的,但多采取公司化運營模式,注重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目前取得一定的成效。

实施“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潮州这样干!

比如,中山-潮州(楓溪)產業創新中心,作為中山市與潮州市合作共建的重點項目,以恆德國際大樓為依託,致力打造成為粵東地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為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務,為創業者提供專業孵化服務。目前,入駐企業近30家。

实施“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潮州这样干!实施“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潮州这样干!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潮州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點,將以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為抓手,在陶瓷產業、工業服裝、工藝木雕、傳承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等關鍵領域重點發力,如推進電腦雕刻與傳統雕刻工藝的結合,加強對木雕產品保存、維護的技術研究;注重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科技應用等。通過實施“文化+科技”發展戰略,將潮州打造成為一個地方文化特色鮮明、科技創新元素深度融合、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創新型城市。

实施“文化+科技”发展战略,潮州这样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