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區就業扶貧祭出兩大殺手鐧

臥龍網訊老左一家六口人,只有他自己有勞動能力,但為了照顧生病的家人,一直沒法外出,只能圍著幾畝地打轉。去年,鎮上的腸衣加工廠到村裡建起扶貧車間,老左在家門口“上了班”,顧家掙錢兩不誤。

“留住一個媽,穩住一個家,門口把錢掙,全家笑哈哈。”說起扶貧車間,潦河坡鎮黨委書記惠廣路編了個順口溜,在他看來,通過建設扶貧車間,幫助貧困群眾通過就業實現脫貧,是實現“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有效途徑。今年,潦河坡鎮的扶貧車間將增加到10個,覆蓋所有貧困村。

臥龍區是非貧困縣,扶貧資金和項目不像貧困縣那麼充裕,如何讓3810戶7978名貧困群眾如期脫貧摘帽?該區結合毗鄰市區的優勢,緊盯就業扶貧,促進群眾增收,其中,扶貧車間和公益崗位是兩大“撒手鐧”。

去年以來,扶貧車間在全省遍地開花。怎樣念好“外來的經”,讓本地群眾受益?臥龍區區委、區政府認為,首先要選準產業,讓車間建一個成一個,起到應有的效果。比如,潦河坡鎮的腸衣加工,原材料和成品“兩頭在國外”,產品供不應求;蒲山鎮的艾草加工,有龍頭企業“託底”,收益有保障;石橋鎮的月季產品,全國市場份額佔七成以上,更是扶貧的“優質項目”。

去年以來,臥龍區各級扶貧部門積極對接市區用人企業,大力開發設置公益性崗位,從而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在“千企幫千村”活動中,該區動員區內109家企業,對全區107個村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目前,這些幫扶企業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00餘萬元,吸納貧困戶各類就業800餘人。

此外,臥龍區設立專項財政資金,開發公益崗位874個,為年齡偏大或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有效解決貧困戶家門口就業的問題,讓貧困戶通過勞動獲得收入,戶年均可增收6000元左右。

“今年,我們還將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整合各類資源,面向貧困群眾再開發公益崗位600個。”臥龍區區委書記馬冰告訴記者,同時堅持“志智雙扶”,重點強化技能培訓,爭取讓更多的貧困群眾有活幹、能增收。( 歸欣 陳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