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與成都哪個城市更發達?

鹹魚翻身cium


所謂發達,英語的表達是developed,就是已經發展成熟的城市,或者說是工業化的城市。

如果以這樣的標準,成都哪裡配和武漢比發達?簡直是2018年的大笑話!

從發現歷程來說,武漢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辛亥革命在這裡發生改變了中國。武漢也是洋務運動的聖地,中國的近現代工業體系從武漢走到全國!武漢又是亞洲的第一個直轄市,從汪精衛合併武漢三鎮設立武漢特別市,並把武漢周邊設為京兆區開始,武漢就是中國最有實力規模的城市。

而成都,無非是偏安一隅的盆地城市,有點坐井觀天的感覺。這口井就是成都平原,四川盆地。所以,因為蜀道難的關鍵問題,成都和國家大局的聯繫非常小。武漢開始洋務運動辛亥革命設立直轄市的時候,成都還是山溝溝小城一座。成都從來就沒有過直轄市這樣的地位。

以上的是歷史地位。如果從今天的發展現實和地位來看,更是如此。

武漢已經是京武滬三大全國性一線城市成員,成都僅僅是西南部的普通省會。武漢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城市,以及全球規模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之一。成都今天還是一座消費性城市,產業規模非常小,也非常薄弱。

武漢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城市,龐大的人口和產業聚集,使得武漢的實力和競爭力全球領先。其實武漢的產業和人口聚集,經歷了很漫長的發展歷程,從這個來看,成都也是落後於武漢一大截。

武漢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車,鋼鐵,通信,半導體產業城市。成都有什麼產業拿得出手?除了些三線國防小廠,其它的就是農業產業,新希望的飼料農產品加工等等,印證了成都還是個大農村中心,這個事實。

武漢的大發展,伴隨了人民的發展,智慧的發展聚集,今天武漢是中國重要的人才高地和中心,更是全球最大規模的科教中心之一!武漢的發展辦學規模,在校生位居全球第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等知名高校,郵科院,光谷,二航局,大橋路,鐵四院等科研院所,使得武漢的科技實力大大拉開了和其他城市的距離。

再看交通和流通。武漢和成都比,成都就簡直是一個笑話。井底之蛙,怎麼能和中華之心武漢來比!

說到發達,武漢起碼和成都有兩個時代的代際差別!


武大東湖


武漢和成都完全是一個檔次的城市,再大膽的專業學者也不敢保證哪個未來發展的更好,哪個現在更強。所以很多答案說什麼武漢遠超成都,成都完勝武漢什麼的,讓人發笑。但就現在靜態看來,武漢和成都雖許多方便互有優勢,但總體上看,成都目前稍稍領先一些。以後怎麼樣,不是取決於兩市人民,而是取決於國家政策。

武漢和成都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這兩個城市都是域內一城獨大,都是副省級城市,說一不二,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都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支點城市,就連區號都彼此相連的,不得不說這兩個城市淵源太深,難以扯清!改革開放以後,兩者之間就是你追我趕,互不服輸,一直處於一種競爭態勢之中。這兩個城市到底誰強誰弱?下面一一分說一下。



首先,從經濟方面來對比一下。說到經濟方面,這裡主要說說工業,武漢是共和國的長子,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建國初期國家許多大型國企都放在武漢,比如武鋼、武船、武重等都是航母級巨無霸企業,其實這和武漢九省通衢的優越地理位置分不開的,而成都則是我國重要的軍工製造基地,像飛機啊,以及其它的核動力、空氣動力研究院等,都是響噹噹的角色,而這些企業放在成都,完全處於安全戰略考慮的。在科技創新方面,武漢早已有了卷皮、鬥魚等行業龍頭型企業,而成都缺乏龍頭型企業,但是發展比武漢均勻,遍地開花,所以成都的創新指數比武漢還要高。而衡量一個地區的最直觀的數字莫於GDP了,2016年成都GDP12170.23億元,而武漢2016年GDP11912.61億元。總的來說這十幾年來,雙方明爭暗鬥、你追我趕,但是經濟其實相差不大,沒有誰真正把誰徹底撂下。


再說說文化影響力。首先,武漢的科技實力確實比成都強,位於全國第三,像武大、華科確實要比西南政法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強不少。但是國際影響力,成都又明顯強於武漢,在外國領事館設立方面,成都有15家,而武漢才5家。武漢小吃雖然有名聲,但在國際上無人問津,而川菜不但國內聞名,而且早已走出國門。武漢雖然被稱為中國的“底特律”,但國際上名聲不顯,而成都的文化影響力早已滲透國際。文化影響力方面成都明顯強於武漢。


最後說交通和市民幸福指數。武漢以前被稱為九省通衢,現在是集鐵公雞水於一體的綜合性交通樞紐,而成都卻偏居一隅,先天地理條件決定,它根本無法和武漢比。但是成都雙流機場卻比武漢天河機場的客流量大很多,而且成都在國家中長期規劃為國家航空樞紐中心機場,而武漢只有區域性航空樞紐機場。至於幸福指數,大家都知道成都人會享受,沒事打打麻將,泡泡茶館,過的是慢生活,而武漢人的生活節奏明顯快於成都,房價也高於成都,幸福指數明顯低於成都。

總來說,目前看武漢和成都可謂是難分高低,畢竟雙方都處於快速發展期。



成都夜景

武漢夜景

都很美耶!


汪毅2


這個答案越來越明瞭,成都已經連續兩年排在全國新一線城市的首位,當然武漢也擠進了新一線,不過得分和成都的差距一直還是比較大的。成都武漢能互為對手,說明這兩個都是值得尊敬的高速發展的強市,下面看看武漢和成都的直觀差距:

這是全球頂級財經智庫評出的新一線城市榜單,成都已經連續兩年成為新一線的標杆級首位城市,得分皆為一百分的高分,而武漢相對於成都,差距還是明顯的存在。


武漢號稱九省通衢,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但其商業魅力仍落後於成都,特別是大品牌的入駐等重要指標,是和成都不在一個等級上的。



武漢和成都相比,最大的差距其實體現在城市的樞紐性上。表面上武漢是九省通衢,到其他中心城市說近不近說遠不遠,而這反而削弱了自身的獨一性。而成都雖然遠離其他中心城市,但因此自身就是個超級大樞紐,像一個巨大的漏斗,彙集著財流、物流和人才。因此表面上成都是新一線城市之首,其實仔細觀察上面的第一個圖表,成都和一線城市的廣州深圳的得分差距僅19分,甚至已經小於成都和武漢之間的20分的差距。

成都能取得今天這樣被國內外頂級財經雜誌的廣泛認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十幾年前《新週刊》便非常有前瞻性的將成都評為中國第四城,而後著名的《福布斯》雜誌更將成都評為新世紀全球發展最快的十大城市之首。中國的西部大廣大,資源太大,人口也太大,而最宜居的中心城市就那明顯是一個較孤單的成都,所以成都的優勢遠大於包括武漢在內的其他所謂的新一線城市。

武漢,雖然現在的光彩略遜成都一點點,但仍然魅力十足,黃鶴樓的玉笛聲,東湖的櫻花雨,讓人流連忘返,是新一線中的佼佼者和大明星,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武漢都會是成都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明眼人都看的出武漢和成都是中國中西部最明亮的雙子星,是中國內地復興崛起的中堅力量!


城市密碼


不分伯仲。

經濟PK:

武漢>成都

總GDP:成都12170億>武漢11912億

總人口:成都1572萬>武漢1076萬

算下來人均GDP:武漢>成都

城市規模PK:

武漢、成都不分上下,600平方公里

高教科研PK:

武漢高校82所,名校7所;成都高校56所,名校5所;

高校排名:武漢>成都>

城市國際化指數:

領事館:成都17家、武漢5家

外國遊客數量:成都>武漢

國際化排名:成都>武漢

武漢主要景點有黃鶴樓、東湖、戶部巷、武漢大學、武漢長江大橋等。

成都主要景點有:春熙路、寬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黃龍溪古鎮等。  


走川西吃喝玩樂


我沒去過武漢,以前跟一個武漢的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聽他談到過,當時他對成都滿滿瞧不起,當時他告訴我,武漢是成都的五倍還大,我當時就震驚了,在我眼裡,成都已經很大了,不過我沒去過武漢,不好反駁,後來聽他說了很多,有很多地方還是很有道理的,武漢的地理位置更好,水陸空交通便利,長江口岸的地理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等等,的確,我們必須承認武漢的優勢,武漢的發展比成都早太多,作為一個四川人,我對於成都的發展還是有自己的認識,成都主城區也可以說是老城區,面積不大,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是必然的趨勢,周邊的區縣慢慢都劃入了成都市區,這是正常的,相信周邊區縣沒有人會反對被劃入成都市統一管理,比如雙流,簡陽,由於機場的因素,被劃入成都市是必然的,城市擴張必然經歷這個過程,所以,我不同意把這種擴張看成是吸血式發展,其次,成都的傳統工業基礎不健全,成都更多的是瞄準高新尖產業和第三產業,例如旅遊業成為了成都的代名詞,第三產業的比重是衡量經濟的一個重要標準,我相信成都的發展前景,成都二繞已經通行,交通便利,地鐵發展也很迅速,城市建設也很合理,所以,我雖然不知道成都,武漢誰更好,但至少,成都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做到更好,武漢的朋友也別太自信,二十年前成都連跟你們比的資格都沒有,二十年後呢,城市發展,不進則退,歷史只代表過去,我們落後,不過我們會努力追趕,.


懷特110259966


按2017年最新城市商業魅力排名,武漢和成都都屬於新一線城市,排名接近武漢落後於成都、杭州,位居第三。不過從排名指標來看,這並不能說明哪個城市更強大,因為它考量的只是以下指標而已。

武漢位於中國中部江漢大平原,長江之濱,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高校數量和排名遠遠高於成都。

成都之於武漢,只能算是小弟,後起之秀。

成都僅僅是在這十多二十年的發展中,漸漸在某些方面趕上或超過武漢。

武漢與成都相比,最大的劣勢是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成都氣候相對溫和,夏季酷暑短,冬季嚴寒少。但是隨著成都的不斷擴展,城市攤大餅似地發展,眾多工業項目的引入,大量人口的湧入,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地處盆地氣象擴散條件差,冬季霧霾期較長,空氣質量比武漢差!


再來看看新公佈的城市商業魅力指數排名,不僅為四川捏把汗。成都的擴張,其他城市的萎縮態勢明顯,竟然只有綿陽、南充兩個城市能留在3線城裡,很大部分落入4線甚至5線城市。再看看湖北,5個城市位居3線城市,明顯湖北省的城市發展要平衡些。

再者武漢的地理位置環境條件決定了它比成都有更大的發展潛力,成都目前的環境惡化得不到遏制的話,老成都人都想離開,本人以為成都應該引入電子商務和文化創意類無汙染的企業,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粗放發展,只追求GDP和城市擴張,而是要高質量地發展。


執筆走天涯


老生常談 武漢成都根本不是一個類型的城市 我老婆老媽都是四川人 所以我算半個四川人 再加上很多四川親戚 所以經常回成都 現居武漢 兩地都很熟悉 先說成都人和武漢人 兩地人最大共同點就是愛打麻將 但兩地麻將就可以看出兩地人的區別 先說成都麻將 血流成河 血戰到底 打法簡單而死板 純看運氣 變化不大 而武漢麻將紅中賴子槓 變化莫測 小胡可以因為一次冒險變成最大的胡 很是刺激 而且規則複雜的多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 成都人更圖安逸 不喜歡動腦筋 也沒什麼冒險創新的魄力 而武漢人 更大膽更喜歡冒險甚至投機 我曾經約過成都朋友打武漢麻將 他們直接說麻煩 惱火求得很 我也約過武漢朋友玩四川麻將 他們直接說無聊 這有個麼逼意思……所以說 成都人性格溫順老實 對生活要求不高 盡力就行 而武漢人典型南方的北方人 性格火爆 直爽 而又是典型的北方的南方人 腦子活 好聽叫聰明 不好聽叫狡詐 但兩地人共同缺點 懶!因為兩地自古都是富庶之地 一個天府之國 一個魚米之鄉 都能自給自足 餓不死 所以改革開放之前 過的比沿海好 改革初期 又瞧不起沿海經商的投機倒把 所以成都武漢在90年代基本無變化 但2000年以後 成都比武漢醒的早 在沒有重工業的情況下(不談軍工)大力提升軟實力 優化投資環境 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招商引資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當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也給了成都機遇 而武漢10年左右才開始發力 近幾年的變化巨大 終於有了大城市的面貌 可以說 成都武漢都是體量巨大的城市 都是國家舉足輕重的城市 但兩地的未來發展和定位根本不一樣 成都應該繼續提升軟實力 而武漢將繼續工業向科技型產業的轉變 兩地都是我的家鄉 希望兩地都能蒸蒸日上 百姓生活幸福!瞎說一氣 不喜勿噴……


王小刀520


哪個更發達不好說,多年來GDP你爭我奪!但武漢工業和教育似乎更有底子,不管是傳統工業還是芯片新產業均很厲害。但若選擇居住和遊玩似乎又有更多理由選擇成都,四川才入選孤獨星球中國唯一,成都也曾被國家地理選為最值得去的城市,是個很值得玩味的地方,而無論商業發達程度,奢侈品店數量,國際航空線路及便利,使館數量,酒吧個數,500強入駐家數,文化厚重及底蘊,休閒娛樂方便性,亞洲美食之都,全省旅遊資源豐富程度,汽車保有量全國第二等等幾乎所有除工業以外的東西,成都均具明顯優勢。所以,各有千秋吧,成都有的東西往往是許多城市無論怎樣都學不來的,比如美女美食美景,而武漢的工業及中部地理位置優越!


pp世界時


成都GDP比武漢高、機場比武漢大、人口比武漢大、面積比武漢大、領事館比武漢多、奢侈品牌比武漢多、世界500強落戶比武漢多、軍事管轄比武漢大、明星名人比武漢多、美食比武漢強、消費觀念比武漢高、生活方式比武漢瀟灑、日子過得比武漢爽、汽車保有量比武漢多、城市交通比武漢強、建築比武漢有型、著名景區比武漢多、外來人口比武漢多、美女帥哥比武漢帥美且多、富豪比武漢多、定位國家中心城市比武漢早、新一線排名連續三年第一、國家級新秀成渝城市群雙核之一,國家級天府新區武漢暫時沒有、GDP中西東第二、歷史名人比武漢多、綜合目前比武漢強多了。


ZHANGJUN認真對袋


首先-我是四川人 自然對成都很熟悉

其次-我在武漢上大學 母校之情不比對成都故鄉之情少

所以 我從樂觀角度來說

成都和武漢 誰更好?其實在伯仲之間

按大小來說 武漢確實很大 但成都也不小 成都城建比武漢更時尚一些 但武漢有很多湖 自然風景比成都好太多了 就環境而言 我更喜歡武漢 因為很多沿湖路…非常愜意…

按人情來說…成都比武漢好太多 武漢人性格比較直硬 衝突會直接寫在臉上…武漢話也非常兇…成都是比較溫和的…武漢傷人事件太多了…更喜歡成都的婉轉忍讓…

按經濟來說…武漢重工業比成都多…經濟結構不一樣…成都高新業發展比較好…經濟來說不相上下…

城市生活節奏 消費水平 兩個都差不多…

總結… 我對武漢情感更深…更熟悉…但成都人文更好… 如果讓我選擇的話 我會選成都…因為人與人之間更和氣…少了一些暴戾之氣… 並非武漢都這樣… 也有很多武漢人很溫和的 我室友就是-- 只是說相對本地人群來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