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回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6月新能源車銷售7.17萬輛,環比5月下降22%,同比增長74%;其中,純電動共計49849輛,插電混動共計21811輛,均呈增長態勢。而1-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35萬輛,同比增長1.2倍。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6月份銷量的環比下降主要受過渡期補貼新政的影響,多數新能源車企業因補貼而在5月份加速出貨,使得5、6月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異常波動。從結構來看,新能源乘用車偏低端化的趨勢由於補貼新政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糾偏,但整體市場受政策影響的特徵仍非常顯著。

上半年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從6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來看,總體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預計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接近或達到100萬輛的水平。但從月度數據來看,6月份的銷量環比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這主要受6.11補貼新政過度期結束的影響所致。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一般都在年底發佈,由此所有企業會在年底加速出貨以爭取利益最大化。而2018年的補貼新政制定了過度期,即從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補貼過渡期,2018年6月12日後執行新的補貼標準。由於2018年的補貼新政制定了差異化的補貼退坡政策,重點退坡市場中熱銷的低續航里程車型,這使得6月份成為銷售的分水嶺,大批企業在5月份新政執行前加緊出貨,直接導致5月份2018年以來的一個銷售高峰。根據統計,2018年5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2萬輛,其中乘用車9.2萬輛。而6月份新政執行後,乘用車的銷量就下降到了7.166萬輛,環比減少了2萬輛。可以看出,當前階段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仍然高度受補貼政策的影響和左右。

純電動產業處於劇烈變革期

6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的另一個積極變化則是乘用車的銷售結構開始優化。根據統計顯示,6月份A00級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1.67萬輛,佔純電動乘用車總銷量的34%,這是A00級純電動乘用車銷量首次出現大幅下降。而在以往月份,A00級純電動乘用車銷量至少在60%甚至70%以上。從車型來看,6月份銷量最好的三款車型分別是北汽EX、榮威Ei5和比亞迪秦,銷量分別為5708輛、4661輛和4606輛,而此前一直在銷量榜上排名居前的北汽EC、知豆等品牌已跌出榜單。從6月份銷量最高的十款車型來看,僅有奇瑞EQ、江鈴200和華泰EV160三款A00級乘用車,而以往熱銷車型中A00級乘用車一般佔到7款之多。這顯示出產業政策的糾偏作用開始現象,以往純電動車市場偏低端化的弊病和不良勢頭初步開始有所扭轉。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北汽新能源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上半年北汽新能源實現整車銷售5.4萬輛,同比增長78.5%,市場佔有率保持全國第一、全球前三。細分市場方面,EX360自3月底正式上市以來,佔據細分市場銷量第一,待交付訂單數量仍有約1萬輛,成為爆款車型。

榮威Ei5成為黑馬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上汽新能源6月銷量再創新高,榮威Ei5銷量井噴!Ei5的6月銷量為4,665輛, 榮威Ei5能夠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得益於榮威不斷順應市場調整戰略。.榮威Ei5率先打出純電旅行車的定位,及時擴充了純電動車的品類。榮威Ei5性價比較高,它不僅享受國家補貼,還享受榮威品牌的專屬補貼。

6月插電混動車型依舊是比亞迪的天下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從在PHEV車型銷量上來看,比亞迪依然力壓上汽,兩者各有三款車型進入前十,其中比亞迪包攬冠亞軍,上汽瓜分三四名,雖然比亞迪仍然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其在PHEV領域的主導地位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究其原因是上汽的eRX5和ei6憑藉廣受好評的家族設計、同級別中突出的使用體驗和優良的內飾品質迅速在佔領市場。

混合動力還是合資車型是主流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6月新能源銷量增長迴歸“理性” 由“量變”轉向“質變”

在混動車型方面,1-6月份豐田和本田的混動表現依然相對突出,各自的主力車型也都擁有較好的市場表現,其中6月銷量為6,953輛,同比上升6%,依舊坐穩普通混合車型的頭把交椅。其他國際車企的混動也是基本到位,各家表現都符合預期效果。

《汽車年輪》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逐步實現市場化的過程中,市場競爭勢必步入白熱化階段。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應更加關注“質”的增長,而非單純“量”的增加。實際上,在過去幾年中,即使考慮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企業效益並不理想,如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帶給企業的經濟效益也遠不及燃油車。而在客戶端,由於新能源商用車的採購基本由財政資金買單;而新能源乘用車主則多數基於牌照原因購買,真正由用戶自主意願購買的比重並不高,如果考慮用戶在充電端遭遇的瓶頸和障礙,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已經足夠值得我們去反思和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