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根据乘联会厂家数据,6月新能源车销售7.17万辆,环比5月下降22%,同比增长74%;其中,纯电动共计49849辆,插电混动共计21811辆,均呈增长态势。而1-6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5万辆,同比增长1.2倍。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6月份销量的环比下降主要受过渡期补贴新政的影响,多数新能源车企业因补贴而在5月份加速出货,使得5、6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异常波动。从结构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偏低端化的趋势由于补贴新政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纠偏,但整体市场受政策影响的特征仍非常显著。

上半年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6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看,总体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接近或达到100万辆的水平。但从月度数据来看,6月份的销量环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这主要受6.11补贴新政过度期结束的影响所致。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一般都在年底发布,由此所有企业会在年底加速出货以争取利益最大化。而2018年的补贴新政制定了过度期,即从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为补贴过渡期,2018年6月12日后执行新的补贴标准。由于2018年的补贴新政制定了差异化的补贴退坡政策,重点退坡市场中热销的低续航里程车型,这使得6月份成为销售的分水岭,大批企业在5月份新政执行前加紧出货,直接导致5月份2018年以来的一个销售高峰。根据统计,2018年5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2万辆,其中乘用车9.2万辆。而6月份新政执行后,乘用车的销量就下降到了7.166万辆,环比减少了2万辆。可以看出,当前阶段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仍然高度受补贴政策的影响和左右。

纯电动产业处于剧烈变革期

6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的另一个积极变化则是乘用车的销售结构开始优化。根据统计显示,6月份A00级的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1.67万辆,占纯电动乘用车总销量的34%,这是A00级纯电动乘用车销量首次出现大幅下降。而在以往月份,A00级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在60%甚至70%以上。从车型来看,6月份销量最好的三款车型分别是北汽EX、荣威Ei5和比亚迪秦,销量分别为5708辆、4661辆和4606辆,而此前一直在销量榜上排名居前的北汽EC、知豆等品牌已跌出榜单。从6月份销量最高的十款车型来看,仅有奇瑞EQ、江铃200和华泰EV160三款A00级乘用车,而以往热销车型中A00级乘用车一般占到7款之多。这显示出产业政策的纠偏作用开始现象,以往纯电动车市场偏低端化的弊病和不良势头初步开始有所扭转。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北汽新能源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上半年北汽新能源实现整车销售5.4万辆,同比增长78.5%,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第一、全球前三。细分市场方面,EX360自3月底正式上市以来,占据细分市场销量第一,待交付订单数量仍有约1万辆,成为爆款车型。

荣威Ei5成为黑马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上汽新能源6月销量再创新高,荣威Ei5销量井喷!Ei5的6月销量为4,665辆, 荣威Ei5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得益于荣威不断顺应市场调整战略。.荣威Ei5率先打出纯电旅行车的定位,及时扩充了纯电动车的品类。荣威Ei5性价比较高,它不仅享受国家补贴,还享受荣威品牌的专属补贴。

6月插电混动车型依旧是比亚迪的天下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从在PHEV车型销量上来看,比亚迪依然力压上汽,两者各有三款车型进入前十,其中比亚迪包揽冠亚军,上汽瓜分三四名,虽然比亚迪仍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其在PHEV领域的主导地位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究其原因是上汽的eRX5和ei6凭借广受好评的家族设计、同级别中突出的使用体验和优良的内饰品质迅速在占领市场。

混合动力还是合资车型是主流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6月新能源销量增长回归“理性” 由“量变”转向“质变”

在混动车型方面,1-6月份丰田和本田的混动表现依然相对突出,各自的主力车型也都拥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其中6月销量为6,953辆,同比上升6%,依旧坐稳普通混合车型的头把交椅。其他国际车企的混动也是基本到位,各家表现都符合预期效果。

《汽车年轮》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逐步实现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势必步入白热化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更加关注“质”的增长,而非单纯“量”的增加。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即使考虑政府补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效益并不理想,如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远不及燃油车。而在客户端,由于新能源商用车的采购基本由财政资金买单;而新能源乘用车主则多数基于牌照原因购买,真正由用户自主意愿购买的比重并不高,如果考虑用户在充电端遭遇的瓶颈和障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已经足够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