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鲜衣怒马的年纪,过灰头土脸的生活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别在鲜衣怒马的年纪,过灰头土脸的生活

刷朋友圈得知,一个女朋友又一次背上她的旅行包出发了,她说这次旅行的时间会比较长,可能越老缅泰会一起走一遍。看着照片中那个与她一般高的旅行包,还有鼻翼两端几颗略微明显的小晒斑配着她灿烂的大大笑容,我想这次她的旅行应该又是让人充满期待的。她说:走出了一亩三分地,才知道世界真的很大。

曾经一度好奇,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总有人活得精彩纷呈,有人活得了无生趣。因为是否有钱有闲吗?好像不是,大学曾经有同学揣着500块进西藏,住了半年回来,写出了别具一格被疯狂转载的西藏攻略。

别在鲜衣怒马的年纪,过灰头土脸的生活

后来问了很多人,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明白,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是因为对待生活的方式。

因为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不同,才让我们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咂么出了些许诗意。

别在鲜衣怒马的年纪,过灰头土脸的生活

在如今这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把目光盯在生活上,为了所谓更好的生活,每天随波逐流,疲于奔命,却不曾想给单调且枯燥的生活一点点趣味。

好的生活方式是对生活的尊重,也能让我们感知生活的乐趣。

平淡的日子,请郑重对待;艰难的日子,请保持追求;富足的日子,请懂的享受。

平淡的日子,郑重对待

别在鲜衣怒马的年纪,过灰头土脸的生活

伊坂幸太郎在《死神的精确度》中说:“人活着的大部分时间都算不上在生活,不过是虚度光阴而已。”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他要求员工9点上班,下午5点必须下班,这样才有时间生活,有时间陪孩子、会朋友、或者在家自己做饭。他坚持一周买一次花,两周剪一次头发。他坚持一年四个季节里,有四次不可错过的享受当季美食的机会。

在他的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小事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即使是泡一杯麦片,煎一个鸡蛋,都郑重而有仪式感。

还有一位老板朋友,要求自己的员工每月都要有一次家庭日活动,以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家人的陪伴中。而他自己也是对生活极其讲究,哪怕是一份简单的早餐,都会放在好看的器皿里,用他的话说:“用餐也要赏心悦目。”

他们的生活之道,在于用认真庄重的态度看待生活里一切细碎又不重要的小事,让它们变得有仪式感,让日子变得有所期待。虽然普通,却不平庸。

艰难的日子,仍有追求

别在鲜衣怒马的年纪,过灰头土脸的生活

最考验人的,不是平凡中发现乐趣,而是在艰难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章诒和在《最后的贵族》中,讲过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母女的故事。1966年,疯狂的十年中,康同璧和女儿也没躲过,被洗劫一空。“我爱花儿,花儿没了。我爱音乐,音乐没了……”康同璧感叹:“对我而言,是经脉尽断哪!”但即便经脉尽断,她依然活得那般诗意。水仙开了,就给“每根花茎套上红色纸圈”,水仙自有春意,而这寸寸红,则带出喜庆气氛。即使拮据到只吃馒头和腐乳,也会用几个不同的铁盒装不同口味,广东腐乳、绍兴腐乳、玫瑰腐乳……挺胸抬头平稳的端着回来。

在艰难日子下,大部分人都万念俱灰,狼狈不堪。但对康同璧来说,不论身处怎么样的逆境,她依然把自己活得从容优雅。内心丰盈,不随便,也不将就。

富足的日子,懂得享受

别在鲜衣怒马的年纪,过灰头土脸的生活

能承受最坏的,也要能享受最好的。富足的日子,更需要用心认真感知和体会。

有位单身的女朋友,十足的女强人,节奏虽然紧,但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丝毫没有松懈,每周家里的茶几、餐桌以及卫生间的梳洗台上,都会更换一次鲜花。她妈妈总说,卫生间里都要放鲜花,也真是矫情。她则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怎么舒服就怎么过啊。生活本就是用来享受的嘛。”

生活的富足,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感知不同地域、不同城市里的人文风景,但是好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旅行者,不是悠闲自在的欣赏美景、享受美食,而是匆匆忙忙的似乎赶场子一样,从一个景点去往另外一个景点,拍照发过朋友圈后,就好像必须的打卡结束一样,具体看到了什么,品尝到了什么,则是似乎、好像。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一天一天的汇集成了我们这一生的日子。我们是如何对待每一天的,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将过怎样的一生。

电影《再见了!不联络》,里面有一句经典对白:“我们往往高估了10年后能做的事,却低估了1年内能做的事!”

与其幻想10年以后惊心动魄的幸福,不如郑重其事的把眼下这平平淡淡的一年过好。把日子过成诗,描绘的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正在经历的当下。

别在鲜衣怒马的年纪,过灰头土脸的生活

同样是经历了一天的繁重工作,有人下班之后将自己扔进沙发葛优躺;有人收拾干净厨房,为自己做顿丰盛料理。同样是一日三餐,有的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画,有的人做出的却是一盘果腹的食物。

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一生的生活状态和轨迹。相信我们都不想在鲜衣怒马的年纪里,过着灰头土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