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鮮衣怒馬的年紀,過灰頭土臉的生活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別在鮮衣怒馬的年紀,過灰頭土臉的生活

刷朋友圈得知,一個女朋友又一次背上她的旅行包出發了,她說這次旅行的時間會比較長,可能越老緬泰會一起走一遍。看著照片中那個與她一般高的旅行包,還有鼻翼兩端幾顆略微明顯的小曬斑配著她燦爛的大大笑容,我想這次她的旅行應該又是讓人充滿期待的。她說:走出了一畝三分地,才知道世界真的很大。

曾經一度好奇,為什麼同樣的生活,總有人活得精彩紛呈,有人活得了無生趣。因為是否有錢有閒嗎?好像不是,大學曾經有同學揣著500塊進西藏,住了半年回來,寫出了別具一格被瘋狂轉載的西藏攻略。

別在鮮衣怒馬的年紀,過灰頭土臉的生活

後來問了很多人,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明白,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不同,是因為對待生活的方式。

因為對待生活的方式和態度不同,才讓我們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咂麼出了些許詩意。

別在鮮衣怒馬的年紀,過灰頭土臉的生活

在如今這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把目光盯在生活上,為了所謂更好的生活,每天隨波逐流,疲於奔命,卻不曾想給單調且枯燥的生活一點點趣味。

好的生活方式是對生活的尊重,也能讓我們感知生活的樂趣。

平淡的日子,請鄭重對待;艱難的日子,請保持追求;富足的日子,請懂的享受。

平淡的日子,鄭重對待

別在鮮衣怒馬的年紀,過灰頭土臉的生活

伊坂幸太郎在《死神的精確度》中說:“人活著的大部分時間都算不上在生活,不過是虛度光陰而已。”

松浦彌太郎,被稱為是“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他要求員工9點上班,下午5點必須下班,這樣才有時間生活,有時間陪孩子、會朋友、或者在家自己做飯。他堅持一週買一次花,兩週剪一次頭髮。他堅持一年四個季節裡,有四次不可錯過的享受當季美食的機會。

在他的生活中,每一件細微的小事都有其重要的意義,即使是泡一杯麥片,煎一個雞蛋,都鄭重而有儀式感。

還有一位老闆朋友,要求自己的員工每月都要有一次家庭日活動,以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家人的陪伴中。而他自己也是對生活極其講究,哪怕是一份簡單的早餐,都會放在好看的器皿裡,用他的話說:“用餐也要賞心悅目。”

他們的生活之道,在於用認真莊重的態度看待生活裡一切細碎又不重要的小事,讓它們變得有儀式感,讓日子變得有所期待。雖然普通,卻不平庸。

艱難的日子,仍有追求

別在鮮衣怒馬的年紀,過灰頭土臉的生活

最考驗人的,不是平凡中發現樂趣,而是在艱難中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章詒和在《最後的貴族》中,講過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母女的故事。1966年,瘋狂的十年中,康同璧和女兒也沒躲過,被洗劫一空。“我愛花兒,花兒沒了。我愛音樂,音樂沒了……”康同璧感嘆:“對我而言,是經脈盡斷哪!”但即便經脈盡斷,她依然活得那般詩意。水仙開了,就給“每根花莖套上紅色紙圈”,水仙自有春意,而這寸寸紅,則帶出喜慶氣氛。即使拮据到只吃饅頭和腐乳,也會用幾個不同的鐵盒裝不同口味,廣東腐乳、紹興腐乳、玫瑰腐乳……挺胸抬頭平穩的端著回來。

在艱難日子下,大部分人都萬念俱灰,狼狽不堪。但對康同璧來說,不論身處怎麼樣的逆境,她依然把自己活得從容優雅。內心豐盈,不隨便,也不將就。

富足的日子,懂得享受

別在鮮衣怒馬的年紀,過灰頭土臉的生活

能承受最壞的,也要能享受最好的。富足的日子,更需要用心認真感知和體會。

有位單身的女朋友,十足的女強人,節奏雖然緊,但對生活的品質要求絲毫沒有鬆懈,每週家裡的茶几、餐桌以及衛生間的梳洗臺上,都會更換一次鮮花。她媽媽總說,衛生間裡都要放鮮花,也真是矯情。她則說:“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怎麼舒服就怎麼過啊。生活本就是用來享受的嘛。”

生活的富足,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感知不同地域、不同城市裡的人文風景,但是好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旅行者,不是悠閒自在的欣賞美景、享受美食,而是匆匆忙忙的似乎趕場子一樣,從一個景點去往另外一個景點,拍照發過朋友圈後,就好像必須的打卡結束一樣,具體看到了什麼,品嚐到了什麼,則是似乎、好像。

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一天一天的彙集成了我們這一生的日子。我們是如何對待每一天的,那也就意味著我們將過怎樣的一生。

電影《再見了!不聯絡》,裡面有一句經典對白:“我們往往高估了10年後能做的事,卻低估了1年內能做的事!”

與其幻想10年以後驚心動魄的幸福,不如鄭重其事的把眼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過好。把日子過成詩,描繪的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正在經歷的當下。

別在鮮衣怒馬的年紀,過灰頭土臉的生活

同樣是經歷了一天的繁重工作,有人下班之後將自己扔進沙發葛優躺;有人收拾乾淨廚房,為自己做頓豐盛料理。同樣是一日三餐,有的人隨手一拍就是一幅畫,有的人做出的卻是一盤果腹的食物。

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決定了我們一生的生活狀態和軌跡。相信我們都不想在鮮衣怒馬的年紀裡,過著灰頭土臉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