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綁花線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小時候母親給自己邦花花繩,那時的我有多高興,每年端午節都會綁花花繩,據老人說:到了夏天蛇出來了,綁了就會嚇蛇,不敢纏到腿上,到了六月六就剪掉。

戴荷包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最講究的是戴香包。香包又叫荷包等,有的用各色絲線纏成的,有的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香包的樣式多樣,形態各異,色彩鮮豔,造型惟妙惟肖。據說戴上它,能“以毒攻毒”,消除疾病。戴香包主要以小孩為主,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免等。

插楊柳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老家,大人們早早起床,砍些柳樹枝條插在家裡的各個門上或房簷上。插柳的習俗據傳,晉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大臣介子推曾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後來重耳回國稱君,封賞所有隨他流亡的王公大臣,惟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求做官,不願領賞,揹著老母親跑到綿山隱居起來。後來重耳發現此事,悔之莫及,親自到綿山尋訪,但介子推拒不出山。重耳無奈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他出來。

誰知火燒了三日,介子推竟抱著大樹和母親被活活燒死。為了紀念他,每到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在房簷上插上楊柳。

點高山(火鬃)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記得小時候五月五早上媽媽炒的雞蛋和肉,再加上花饃饃,真香!

後來人們生活好了,早晨人們油餅蘸蜜(舊時本地只養著老蜂,蜂蜜在中秋之前是不搖的)!可這兩種好吃的一同吃了,據老人說,是遭罪的事呢,呵!

現在人們經濟富足了,商品豐富了,想吃啥買啥,不一定要自己做。

但,記憶中自家做的,就是比買到的好吃!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小時候,端午快到時,一到週末找幾個耍的好的同伴,拿著斧頭、鋸子、鐵鍬,去樹林裡砍一些柳樹枝,每個小夥伴抱一些柳樹枝到山上,找個山上比較高的地方,然後把樹枝磊成高高的一個大堆,等到學校放假後,準備好花饃饃和乾柴禾,端午節凌晨時,在山上點起大火,圍著火玩,吃著花饃饃,感覺像彝族的火把節。

吃花饃饃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花饃饃是老家端午節必有的,端午節的前幾天,家裡的女性用鑷子、剪子、梳子、頂針等工具精心雕出各種各樣美妙的圖案,有貓有狗,十二生肖等,再把這些雕刻好的饃饃放到鍋裡慢火烙幹。端午這天,吃花饃饃綁花花繩享受著端午帶給自己幸福。

吃涼粉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老家,天氣轉熱,吃上一口母親用蕎麥磨成的蕎糝漿水涼粉,確實給人一種清涼的慰藉,同時也起到了消暑的作用。

煮甜醅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莜麥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甜醅是老家的特產莜麥加入曲子發酵而成。家鄉有話:“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真實地表達了人們對甜醅的喜愛。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則能壯身暖胃,增加食慾。無論在縣城的大街小巷還是村集鎮市上,隨處可見賣甜醅的小攤。一根扁擔兩隻籮筐,臉盆裡滿是白生生、蜜旺旺的甜醅。一碗下肚,甘甜如飴,滿嘴生津,倍覺神清氣爽,讓人受用無比。

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哦,小編會定時給大家更新精彩的內容,並且會在粉絲中抽取粉絲髮送一些福利。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靜寧老家的端午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