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分享如何年銷售額6億!抓住消費者需求!

張霖,國內第一大專業音響品牌漫步者電商總監,主要負責5家天貓、2家京東,年銷售額6億+。

擅長將線下品牌與電商相結合,並通過分析用戶、讀懂用戶心理,發現行業裡的機會。

為什麼用戶心理這麼重要

我們做互聯網生意,一定要確保自己從產品到服務,都是滿足用戶心理需求的。和線下生意不同,互聯網的客戶評價是非常嚇人的。好的評價,能夠讓業績翻倍,而差的評價,能夠把產品做死。

前不久,我在淘寶的一家火鍋底料店裡,買了兩塊底料。週一下的單,原本打算週六在家裡吃火鍋,結果物流發的非常慢,週日貨還沒收到。我就去問客服情況,能不能幫忙查一下,結果從早上8點多到晚上10點,都沒回復我。

後來我去申請,未收到貨的退款,賣家又很快把申請拒絕。到了週一,雖然收到了貨,但是想到賣家的態度,我給出了大概近三年來的第一個差評。

作為用戶,要求並不高,能有個積極、主動地回覆就可以。比如說,我讓倉庫查一下,兩小時內給你答覆;或者是我這邊盯一下,差不多幾天可以發出等等,可能客服說這麼一句話,我就被安撫好了。

類似的情景還有很多,都是我們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多去想一想,用戶在購物過程中,心理上會有那些需求,是怎麼看待我們的產品或者品牌的。這和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提到的換位思考、同理心是一個道理。

用戶心理被很多賣家忽視

整個淘寶網裡面,有兩個類目,在把握用戶心理這一塊,做的非常糟糕,一個是茶葉,一個是手機。

茶葉,尤其是福建、泉州那邊賣鐵觀音茶葉。從9塊9的SKU到999甚至1999的SKU,商品詳情頁、主圖、視頻上,看不出有任何的區別。詳情頁上來第一句話就是,喝三泡內不滿意,可以退貨。

但是從用戶心理上看,我買你的茶葉,除了價格,最關心的是什麼?好喝。因為是網銷的關係,我沒有辦法去實體店體驗,賣家就要嘗試用技術手段傳達出,我這個茶葉是好喝的,然後是優惠的。可是在這些店鋪裡通通沒有。

手機,我身邊的朋友如果網購手機,在天貓、淘寶和京東里選,價格一樣的前提下,大多數會選擇京東,因為天貓、淘寶,整個站內手機市場的用戶體驗非常差。

比如淘寶搜華為mate7,排序在前面的肯定是華為旗艦店,或者是蘇寧易購,這些不在對比範圍,因為不具有廣泛性和複製性,排名靠後的一些店,是什麼樣的呢?

很多打出來的賣點就是買1送10,買1送20,送各種東西。然後加購的時候還有套餐1到套餐21,選起來很費勁。

為什麼這些賣家要做這麼一個違反人性的設計?歸根結底就是總想著和競爭對手去比,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忽視了用戶的心理。

如何摸準用戶心理

我在這幾年嘗試了不少辦法,效率最高的就是,在市場已有的產品上,找到不符合用戶心理的地方,然後進行修改、推出市場。

我們就曾經用這個辦法,把一款千元級2.0的對箱,一年的時間做到了和老牌競爭對手惠威平分秋色的水平。

惠威在千元級2.0木質對箱上,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型號,m200,已經賣了十五六年,幾乎沒有人能撼動它的地位。

我是如何把惠威拉下神壇的呢?核心就是用戶心理。雖然用戶對於2.0的需求一直存在,但十幾年前的技術、應用場景、使用便捷度,已經遠遠落後,很難滿足用戶心理上對於產品功能、設計的訴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於是,我給上線的漫步者S1000概括的一段話,核心就是六個字,劃時代新經典。

這句話傳達出來的信息很簡單,要給用戶一個新時代的選擇。經典也是有新舊之分,我是新經典。

這個產品從定義、到研發、銷售,前後差不多一年時間,把惠威m200的銷量拉了下來,把人家做了那麼久的爆款弄掉了。

想要PK掉同緯度的競爭對手,就要多去分析用戶進來的時候抱著的是什麼樣的心態,對於產品有哪些訴求,而這些分析,完全決定了後面的打法。

我是怎麼做的

再講一個我自己操盤的產品——迴音壁音響。不少傳統家電品牌像LG、三星、新科、小米都有做這個產品,但是整體銷量一般,原因就是他們對於用戶的心理沒有把握準。

很多品牌在宣傳的時候,都會寫影院效果、杜比認證等字眼,但其實杜比效果即使有也是虛擬的,因為片源不支持。而大部分用戶的需求是,買個迴音壁音響掛在臥室牆壁上,看電視劇的效果能比原來好,達到這個效果就足夠了。

所以,我們在研發、策劃的時候,不會去吹那些華而不實,用戶感知不到的功能,而是確保我們的這些用途,都是用戶需要的,用得上的。

第一,要適應更多的使用場景,用戶今天不看電視,玩手機,能不能用藍牙接個歌聽一聽,從源頭上去挖掘需求。

第二,針對整個電視機的應用環境,設立多種聲音模式,有電影模式、新聞模式、音樂模式等,基本家庭常用的應用模式都要有。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定價不能貴,讓用戶看到我們的產品就會去買。因為他們能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東西,我都幫他們想到了。並且是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這個東西有沒有用,而不是說我去跟我的競爭對手去思考,競爭對手有杜比的認證,我也要去做個認證,他帶低音炮6寸,我一定要帶個8寸的,這些都不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是站在賣家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做電商要進階的話一定要回到用戶的心裡是怎麼想的,這點很重要。

總結

很多人認為想要做好電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賣貨,花了很多精力在研究賣貨技巧上。但其實,分析用戶、瞭解用戶心理上對產品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一項技巧,賣貨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一些品牌、店鋪雖然因為進入電商時間比較早,抓住了一些機會。但如果不在用戶心理、產品創新上下功夫的話,被市場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