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贾康:关税下调更多侧重于结构调整

「专访」贾康:关税下调更多侧重于结构调整

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进口关税没有特别突出的偏高问题,但也不是说就没有调整的必要。近年来,我国的几次调整,已更多地侧重于结构,是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地来做出调整。

新京报:我国目前的进口税处于什么水平?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呢?

贾康: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就有承诺要逐渐降低进口关税。经过这么多年来、多轮次的下调,总体来说是兑现这个承诺的。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进口关税没有特别突出的偏高问题,但也不是说就没有调整的必要。近年来,我国的几次调整,已更多地侧重于结构,是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地来做出调整。

新京报:去年12月,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进一步调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其中婴儿尿布及配方婴幼儿奶粉进口关税甚至降为零,所以关税下调更侧重日用消费品?

贾康:这就是区别对待的案例,有它的结构特征。有一段时间国内奶粉出现了质量问题,本土奶粉受到一定的冲击,所以适当地调整标准,使消费者少一些海外代购的麻烦,更多通过进口渠道来解决国内需求的问题。这都是有它的一定的政策考虑。

新京报:下调关税对国内企业有何影响,将如何促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

贾康:这要看企业是什么样的需求,它如果正好是进口产品的用户,能够使它原来不容易取得的产品更便捷、更低廉地取得,当然有非常好的支持发展的作用。如果进口冲击它原来的产品,那么和它是竞争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这种竞争关系不可排除,我们不应该把竞争统统挡在外面,大方向是更多地鼓励竞争,这样有利于我们提高发展质量,也是优化结构的一种机制。

新京报:3月11日,商务部部长钟山也表示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汽车关税下调有哪些特殊性?

贾康:汽车关税需要专门讨论。刚才谈到的关税里面,一般来说大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水平不太高,但是我国的中高档汽车进口关税还是偏高的。这与我们国家原来自己的汽车生产能力不够,需要得到一定程度保护的历史有关。但经过这些年调整和发展,现在汽车关税是不是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和必要性,这个很值得讨论。

新京报:降低进口税带来了哪些实惠?对进口商品价格产生多少影响?

贾康: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有实惠了,比如说想买一辆中高档汽车,原来关税把它价格抬得比较高,关税降低国内买者不就马上得到实惠了吗?

相关数据估算,现在我国居民一年去境外购物大约2000亿美元,这个购物清单当中,既有高档商品也有日用消费品。境外购物反映出我国优质商品供应不足,而且价格偏高。商务部也表示将丰富国内市场供应,降低消费成本。

新京报:进口税下调的预期幅度会有多大?有声音认为如果大幅下调汽车进口关税,会让一些国内汽车企业转为出口为主?

贾康:力度上当然要渐进,可以分两步三步来做。公司策略上来说,把一部分低端产能,向欠发达的经济体去做一些对应性的输出方向的调整,也合乎一般的逻辑。不过从长期来看,我们企业做好做大做强,可以适当地分工,但总体来说汽车企业还是应该在竞争压力之下提高自己产品的性价比。对于我们自己本土的汽车,中高档的产能还是应该提升起来。

新京报:除了汽车和部分日用消费品外,还有哪些领域商品需要下调关税?

贾康:有些人希望对一些国外品牌、带点奢侈性质的高端特征的产品降低关税,让国内老百姓不用花那么高的价格去买。其实,那种高端带有奢侈性质的商品,实际上原来的关税并不太高,在国内的价格之所以抬得那么高,主要是国外厂家它的营销策略决定的。

国外一些商家分析中国市场后,知道中国人对这种名牌更多的是以高价来体现特定的消费需求。假如这次关税降低了,商家可以短期内降点价,过一段时间价位又回到原来水平,这是由商品性质是奢侈品所决定的。国外的高端奢侈品牌在中国大陆的定价策略就是高价位。我们如果只在降低税率上做文章,实际上是使肥水流入外人田。

(本文系新京报2018两会专题报道,来源:新京报网)

「专访」贾康:关税下调更多侧重于结构调整


贾 康 介 绍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曾受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邀请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领衔出版《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新供给:创新发展,攻坚突破》、《构建现代治理基础:中国财税体制改革40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