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深圳周邊,爲什麼東莞發展得比惠州快呢?

深圳小產權一房通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來答一下。其實這個很明顯,原因如下:

1.東莞的地理位置多好啊,夾在全國僅四座的兩大一線城市廣州與深圳之間,這麼優越的地理位置,想不發達都難。而且又處於珠江的出海口,這個位置可謂是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區域,惠州雖然也跟廣州、深圳接壤,但相對而言,這個位置有點太靠後了;

2.東莞可是全國僅有的五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什麼意思?這說明東莞全境都是市轄區啊,其實意思就是東莞整體都發展得很好,不存在偏遠地區。而惠州就不一樣了,惠州看似面積大,這是個優勢,也是個極大的劣勢,因為很多偏遠地區,都被你攏進來了,你都得帶啊,負擔可想而知得多重;

3.大家都知道深圳很發達,但不知道深圳其實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因為深圳西部更發達。深圳8個行政區,發達的像南山區、福田區、寶安區、羅湖區基本都在西部,而東部的坪山區、龍崗區、大鵬新區、鹽田區相對來說,就要落後很多。而大家再看看,深圳西部基本都與東莞接壤,東部才與惠州接壤。所以深圳很多的產業大多搬到了東莞,西部的發達也深深影響和帶動了東莞,而對惠州的帶動則弱得多;

4.拿東莞和惠州的GDP一對比,就知道這種差距有多大:2017年東莞的GDP為7582億元,惠州只有3830億元,惠州GDP還不及東莞的一半。而面積惠州1.16萬平方公里,東莞僅不到0.25萬平方公里,惠州面積是東莞的四五倍。可以說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廣東包打聽


毫無疑問,東莞目前的成就,是惠州無法比擬的。

從經濟規模上看,東莞已經是二線城市了,惠州還是三、四線。當然,惠州還是再發展,GDP增速剛剛合格(7.6%,廣東平均7.5%)。

2017年,東莞市的經濟體量將近7600億,按照現在的GDP增速,東莞大概在4到5年內,就可以突破萬億,而惠州差不多要20年(如果沒有重大改革)。

惠州去年的GDP總量在3850億左右,和2008年的東莞相差無幾,也就是說,惠州與東莞之間的差距大概在9年左右。

問題出在哪了呢?從一開始惠州就輸了。

首先肯定是自身的天賦問題。東莞的位置極佳,處在廣州、深圳兩大核心的中間位置,在整個中國,這種絕佳的地理環境幾乎找不到第二家,這意味著東莞同時接受到廣州和深圳兩大城市的輻射、以及紅利外溢。

所以說,這一點是惠州永遠無法彌補的硬傷。

另外在整個廣東省,真正的巨人都盤踞在珠江兩岸,享受到最早的港口惠澤。惠州基本上就輸在起跑線上。與自己最近的鄰居深圳,資金、人口、產業都集中在西部。

其次是東莞抓住了改革發放時期,各行業產能不足的空缺,大力發展製造業,因此也有世界工廠的稱呼。如今東莞也吸引了諸如華為等一批高端製造業。東莞不僅僅第二產業出色,第三產業也同樣發達,不僅僅是“世界工廠”。

比較傳統的第一產業,佔比僅0.3%。這意味東莞的造錢能力更強,提供的就業窗口更多。

而惠州,第一產業還有5.3%的百分比,嚴重依賴第二產業,也就是工廠化的製造業,高新產業幾乎為零。

東莞的人口流入比較大,定居的人比較多,這一點可以從小學生增速上判斷,東莞的小學生增速在30%左右,在廣東省僅次於深圳,十大地級市中,經濟活力僅次於蘇州,民營企業的創業氛圍、宜商氛圍也屬於一流。交通地鐵上,東莞和廣州、深圳之間將開通的高鐵、地鐵大概有4、5條左右,很多線路直通深圳腹地。

東莞到深圳每天有超過一百趟的車次,通行時間在50分鐘,另外開車也更近,東莞通往深圳的高速線路多達8條。

就好比買臨深,東莞的價值肯定比惠州更好。

只要深圳向上發展,東莞還能撿漏一些被深圳擠出的產業、人口。但惠州一直被呼籲的14號線也一直沒有確定,這也是掣肘惠州崛起的一大劣勢。

雖然深圳現在有了“東進戰略”,但是沒有交通一切都扯淡,雖然惠州北到深圳南的高鐵也就30分鐘,但是僅一條高鐵是遠遠不夠的。也有直達深圳的高鐵。所以不僅僅是現在,惠州在未來能否快速追上東莞,也是一個問號。

東莞現在已經有可自身的產業規模,未來考慮的是如何提高檔次,調整產業結構,獲得更多空間和增長極。東莞已經有了松山湖。但是惠州呢?靠大亞灣、惠陽的房地產嗎? 惠州還在去庫存階段(沒有限購)。

惠州如果想要快速崛起,必須有自己的立足技能,打造出自己的獨立產業,不然和東莞差距還會越來越大。


天天說錢


同樣是深圳周邊,東莞比惠州發展得快,主要是憑著地理及交通優勢,在改革開放初期贏得了發展先機,經濟起步比惠州快,之後差距不斷拉大。具體分析如下:


(東莞、惠州在珠三角位置)

一,地理優勢

東莞處在珠三角內核區域,夾在廣州與深圳之間,廣州是省會城市,是華南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華南地區的一哥,深圳是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東莞夾在其中,"近水樓臺",與廣深的經濟聯繫緊密,廣深兩地經濟的快速發展讓東莞獲益匪淺。而惠州處在珠三角的邊緣,受廣深經濟的輻射力較弱,經濟"熱度"自然不如處在珠三角內核的東莞。


(惠州、東莞在廣東的位置)

二,交通優勢

改革開放初期,東莞便有107國道這條廣東"大動脈"及九廣鐵路穿越境內的優勢,加上有虎門港等港口,交通優勢讓東莞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外資工廠遍地開花,大量外資及內資的湧入,帶動了東莞經濟的快速起步。而惠州欠缺這方面的優勢,外來投資比東莞少得多。現在的東莞,交通更加發達,無論公路、鐵路、水路,惠州更是不能比了。

三,製造業發達

隨著內外資企業的迅速增加,推動東莞製造業迅速壯大,產業鏈也不斷完善,形成了電子信息製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製造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食品飲料加工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等完善的產業集群,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


(惠州市)

惠州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都遜於東莞,東莞先贏在了"起跑線",隨著基礎越夯越實,使東莞能更好地跟上經濟發展節奏,產業從傳統到互聯網+,從低端到高端穩步推進,使經濟得以蓬勃發展。

不過,在新的歷史時期,惠州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區域合作及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小範圍的有莞深惠都市圈建設,大範圍的有珠三角經濟圈打造,更大範圍的有粵港澳大灣區構建,惠州的地位漸顯,經濟定將起飛。


影子伴你


2017年,東莞實現GDP7582.12億元,比上年增長8.1%;惠州GDP為3830.58億,比上年增長7.6%。從經濟總量上看,兩者的差距還是蠻大的。

我認為造成這個狀況,主要是因為東莞的地理位置較惠州優越。東莞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軸上,夾在兩個一線城市廣州與深圳之間,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交通建設的迅速發展,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深圳、廣州那裡吸收資源。

其次,改革開放以來,東莞抓住機遇,一直以明確的方向,塑造著城市特色品牌,快速發展成為國際製造業名城

而惠州市域面積是東莞的五倍多,地形地貌複雜,發展空間格局較為分散,基礎設施投入規模和成本都多,因此,惠州的綜合發展水平與東莞比較,長期處於“負循環”的發展局面。

不過,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東進戰略”的到來,惠州可以憑藉與深圳陸地相連的優勢,通過打造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高地,把產學研等各種資源引進來,激發新動能。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好內容等著您】


粵港澳大灣區


看到樓主問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你吧!

兩者都作為珠三角經濟圈,並且都同樣是深圳周邊,現在東莞發展比惠州要快,我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東莞製造業發展要領先

前期,東莞比惠州更早佈局製造業,並且是勞動集中型製造業,所以說世界工廠在東莞,把大量的外來勞動力帶過來了東莞,並且東莞在這方面的招商引資工作確實做得非常好。前十年,東莞很好地分享了這種紅利,在在21世紀頭十年發展的確有目共睹,從GDP一千多到三千隻用了三年時間。

東莞美景:

第二、東莞各鎮經濟發展比惠州的區鎮要好

東莞各鎮是幾乎是全面開花,各鎮都引入大量的製造企業,使得各鎮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反觀惠州,除了城區比較好,鎮級單位的發展遠遠落後於東莞,這也是惠州發展不如東莞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發展不平衡。

惠州美景:

反超機會

近年來,由於由於東莞過度依賴製造業,製造業是需要土地和大量的人力資源,而這些正正是東莞所缺乏的(土地儲備嚴重不足,外來人員大量流走,外地企業也大量撤走)受到致命的打擊。相比之下,惠州經濟越發平穩快速,而且由於近十幾年,惠州的石化產業、汽車零部件、高端服務業加入,使得惠州產業體系逐漸完善,加上惠州領導人比較重視發展自身的品牌,經濟飛速發展。就最近幾年更戲劇性地惠州經濟發展速度排珠三角首位,東莞墊底甚至是負增長。隨著時間推移,無疑惠州較東莞更有前景一些。

希望能幫助到你,請關注一下唄,關注後詳聊!


書房隆先生


為什麼中國改革開放提出的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不是讓全國人民都富起來。這就是惠州和東莞的差別。


惠州太大了,太大了就做不到均衡發展。即使是深圳也有關內關外之分,差別那麼大。但如果要說惠州城區和東莞城區哪個看著更舒服,我相信去過這兩個城市的人基本都會選擇惠州。東莞給我的感覺就是亂。

因為亂,所以東莞也在尋求改變,轉型。但轉型的難度太大。前期的高速發展產生的問題同時也制約了東莞的後期發展。土地資源,規劃不合理等等。所以相比於東莞,個人覺得惠州的發展潛力更大。東莞就像一個老城區,惠州就像一個新區。
自住投資惠州東莞中山可以私信我。


小二樓視


發展經濟僅靠環境和房地產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產業。惠州主要是石化和電子,應該打好這兩張牌!仲愷的gdp增速只有4%,可見產業發展無力!天天智慧新城,各種炒作,有配合房地產發展的嫌疑。好好的產業不去謀發展,一門心思,一心一意,為迎合地產發展,無所不盡其極!這就是與東莞的區別而且是與其他珠三角城市的區別。惠州應當潛心發展自己的實體經濟!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產業別色,將大有可為!


江畔聽風


主要是國家政策,政府不主導開發,哪個城市能發展?而且惠州曾經被定位為綠色旅遊城市,有多個風景區,重汙染企業要麼不能進來,要麼被遷移,GDPQ就上不去了,因此就業和工資也上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