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动画电影这几年在影院的频繁亮相,尽管各有成败,但在人们传统思维中的——

动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似乎已经在慢慢改变。

比较近年来上映的市场反响较佳的中日动画电影,会发现相比日漫的模式化套路化,国产动画电影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更加趋于多元化,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但这也不排除引进日漫电影题材的局限性。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日本:袭来·蓬勃

从2015年5月份上映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这部机器猫的剧场版取得了5.3亿票房,甚至高于日本本土的4.15亿票房成绩后。无论是观众看得喜地欢天不亦乐乎还是给电影片商看到了日本动漫电影在中国的商机。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也许是这部的票房令电影引进方重拾了对日本动漫的信心

之后的2016年,粗粗算来就有8部知名的动画电影在中国影市登场,但票房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加在一起还不如15年的《伴我同行》的数字。尽管不论是火影、柯南等常青IP,还是龙珠、圣斗士、小丸子等作为童年记忆的新剧场版,其原著都是些受众面广泛的作品。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 票房:1.03亿

《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 票房:3787万

《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 票房:1.03亿

《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 票房:2584万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 票房:1098万

《海贼王之黄金城》 票房:1.07亿

《蜡笔小新·梦境世界大突击》 票房:2242.5万

《名侦探柯南·纯黑的噩梦》 票房:3103.4万

这种情况持续到16年12月初《你的名字。》引进国内后,影片不仅取得了5.75亿的佳绩,成为目前上映日本动画电影之冠,更令其成为极高的话题性和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着。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2017年9月之后,接连几部动漫作品相继登陆大陆院线,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拥有极高人气的《银魂》漫改真人电影,以8140万的票房超越16年的《寄生兽》,成为日本漫改真人电影的第一名。

随后在日本拥有累积票房23亿日元的《声之形》以其较为深刻的话题性和近乎童话的社会性也取得了4450万的票房。

根据动漫界拥有超高知名度的作品“刀剑神域”改编同名动画剧场版《刀剑神域:序列之争》,也斩获了5390万票房的好成绩。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以“口袋妖怪”、“宠物小精灵”为名,“萌神”皮卡丘坐镇的《精灵宝可梦》去年11月11日上映后,奋力在诸多超级英雄的环伺下突围,获取了2562.7万的票房。

而在12月1日上线的动画电影《烟花》则是将文艺青年们最爱的导演:岩井俊二的同名电影动画化,依然是青春与成长的题材,7855.4万票房并没能如烟花般璀璨吧!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早年前的《花仙子》、《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新世纪福音战士》(天鹰战士,(⊙﹏⊙)b)等作品带给人们耳熟能详的童年回忆,它们不仅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引进中国的外国动画片,更是哺育了最初一代“御宅族”。

此后,这类为青少年专门创作的动画不仅替代了“儿童向”的迪士尼长篇动画,迅速捕获了中国动画的观众,《柯南》、《火影忍者》等作品也一度被放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简直就是一种“官方式”的承认。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花仙子、火影忍者、灌篮高手

进入互联网时代,日本动画片也随着字幕组在各视频网站广泛传播开来。热爱此类作品的“二次元”受众,也悄悄生长、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的社群。

二次元受众基础才是动画电影优势所在,动画电影并非凭空出来的全新文化产品,而已经是陪伴他们许久,日久生情的伙伴了。

也许,一部本属于虚拟世界中的“二次元”动画,能在影院这个“三次元”空间上映,就是一种颇令人惊喜的“承认”吧。

从15年蓝胖子动画电影在大陆的一炮而红,之后浩浩荡荡的日本军团的袭来以及《你的名字。》爆红所带来的文化现象,都证明了日本仍可称为是动画电影的霸主,但真正能制霸多久,中国的动画电影能否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呢?

动漫电影是没有国界的,日本动画电影的成功也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它的成功实际上也在呼唤中国动画的新生和崛起。——请看下部中国篇

称霸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还是日本的那些作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