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鐵路職工爲何出現在朝陽門內大街225號的發布會上?

中歐班列串聯起了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貨物大通道,是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

自2011年3月首次開行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9000列,運送貨物近80萬標箱,國內開行城市48個,達到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運輸網絡覆蓋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

從0到9000的變化是奮戰在中歐班列一線的鐵路人點滴奉獻所得的成績。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中外記者見面會,首次邀請5位中歐班列鐵路一線職工代表作為發佈會的主角,向公眾講述他們眼中的中歐班列。

張偉的629

從2011年重慶地區開行首列中歐試驗班列,到目前覆蓋俄羅斯、波蘭、德國的常態化開行,從2011年單向開行的17列,到2017年往返開行629列,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重慶營業部工程師張偉有幸參與並見證。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鐵路集裝箱運輸工作和相關物流服務工作的一線工作人員,張偉深深感受到中歐班列的開行對企業貨主帶來的便利和業務的增長。

“重慶地區2011年1月28日開行的中歐試驗班列,2011年3月19號才是正式中歐班列開行。”張偉一邊回憶一邊感慨,中歐班列在其心裡、在其眼裡就像一個孩子一樣,看到它一步一個腳印的茁壯成長。

5位鐵路職工為何出現在朝陽門內大街225號的發佈會上?

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重慶營業部工程師、主任業務員張偉(趙一帆 攝)。來源:國新網

李超傑的2.6萬

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分配到江岸車輛段,李超傑主動申請到生產一線做了一名檢車員。近4年時間過去,扛起武漢北南線運用車間檢車員的責任,李超傑共技檢鐵路貨車2.6萬餘輛,發現了80多件車輛較大故障,保證了技檢車輛運行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毛病。

“我們檢車員的職責主要是針對鐵路車輛的技術狀態進行技術檢查,我們每天幾乎彎腰5000多次,鑽進鑽出,對這個車輛的各個部件進行仔細的檢查。”在李超傑看來,他與同事們就是中歐班列車輛專業的“體檢醫生”。

5位鐵路職工為何出現在朝陽門內大街225號的發佈會上?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江岸車輛段武漢北南線運用車間檢車員李超傑(趙一帆 攝)。來源:國新網

胡俊的4000

什麼是調車?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金華車務段義烏西站調車長鬍俊解釋道,調車就是將一列不同去向的車輛進行分解,然後根據相同目的地進行重組,編組成一列新的列車。

胡俊傑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中歐班列調車作業的安全正點,他接到每批作業計劃時都要提前預想,找出安全關鍵點,提醒班組人員注意;在貨場取送作業時,對線路狀況進行提前檢查,確保安全。

2014年以來,胡俊所在班組共編組中歐班列4000餘輛,交出零差錯的“成績單”。隨著班列開行數量的增加,今年以來,胡俊每班(12小時)要來回步行1.8萬步左右,約10公里路,被稱為“為中歐班列集結的鐵路神行太保”。

5位鐵路職工為何出現在朝陽門內大街225號的發佈會上?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金華車務段義烏西站調車長鬍俊(趙一帆 攝)。來源:國新網

江彤的300

榮幸擔任了中歐班列首發任務的江彤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的一名貨運列車司機。

江彤說:“我的任務就是將中歐班列平穩、正點、安全地從重慶牽引至達州,中歐班列開行以來,我安全值乘中歐班列300多趟。”

一般貨運班列速度在每小時80公里,每列所拉的貨物重量大約5000噸;中歐班列速度達每小時120公里,每列所拉的貨物大約2000噸,以客車模式按點運行,對司機的技術要求極高。

“跑好第一棒,開好每一趟,保證自己駕駛的每一趟中歐班列都安全、正點、平穩。”江彤說。

5位鐵路職工為何出現在朝陽門內大街225號的發佈會上?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貨運列車司機江彤(趙一帆 攝)

郭三的85

面對邊界,背靠祖國,作為國門口岸站的一名工作人員,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貨運車間副主任郭三駐守國門12年,中歐班列在口岸的運輸和換裝是他忙碌的工作。

郭三表示,在阿拉山口,中歐班列在通過中哈之間都要進行換裝作業,這是中歐班列跨國之旅的關鍵。

為什麼要進行換裝作業?郭三進一步解釋,中國使用的是國際標準軌距,兩條軌道的距離是1435毫米,而哈薩克斯坦以及歐洲一些國家使用的是國際寬軌標準,兩條軌道距離1520毫米,相差85毫米,所以進出中哈之間的中歐班列都要進行集裝箱換裝作業,保證中歐班列運輸的高效和暢通。

郭三說,從2011年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班列開行數量和範圍不斷地擴大,現在已經成為沿線各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一個重要載體。

5位鐵路職工為何出現在朝陽門內大街225號的發佈會上?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貨運車間副主任郭三(趙一帆 攝) 來源:國新網

企業走中歐班列出貨與鐵路部門溝通,是張偉來聯繫協調,為車輛檢修保證安全上路,是李超傑的功勞,將不同鐵軌上的車廂調在一起,要靠胡俊來安排,車輛集結完畢後一聲令下,江彤會穩當地將車駛離出發站,當車輛行至國門邊界,會由郭三送離出境。

就是這麼5個人,5個崗位,5個數字,串聯起了一個完整中歐班列運行的線路,也串聯起了每一趟中歐班列背後的故事。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