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歲以後就不適合跑步鍛鍊了?

正好76532552


適度跑步是有益健康的好事,並沒有年齡的限制。但是當

跑步過量、姿勢不對、體重過高對身體造成了傷害時,那就不適合再跑步鍛鍊了。



2014年,我完成了人生第一個馬拉松(北馬),用時5小時15分鐘,體重85KG,那時候只是盲目的訓練,包括第一次跑完10公里、第一次跑完15公里、第一次跑完20公里,還有第一次跑完60圈操場……因為膝蓋疼照了核磁,發現有積液,電烤以後疼痛緩解。這樣我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參加了北馬首馬,其實那個時候如果能跟老師科學訓練,定期監測自己的身體情況就好了。

2015年身體不好,壓力太大,體重暴減,所以也只參加了一場馬拉松,大部分時間都在養身體。半年沒跑步之後,我在毫無準備訓練的情況下參加了2016年1月的廈門馬拉松裡,全程堅持下來5小時45分鐘,但是跑完就事情大條了——左腳第二楔骨骨質增生(骨刺),真的是每走一步都疼得不行,我特別擔心以後就不能再跑馬拉松了


2016年長了骨刺以後,我練了半年游泳,然後非常謹慎的進行少量跑步訓練;經過半年情況緩解,於是我參加了2016年10月的上海馬拉松和2017年5月的鐵人三項賽,以及50KM越野跑,一套組合熬下來——

半月板I度異位,關節積液,走樓梯的話膝蓋隱隱作痛。

所以我就是標準的沒有循序漸進的跑步訓練,在體重過重(88-90KG)的時候跑步損傷膝蓋,長時間跑步導致腳骨受傷骨質增生,真的無Fuck說。

我185cm,減肥72天來,體重從185降到了172斤,終於甩掉了小肚腩;我現在就主要靠游泳來燃脂,然後跟著教練做減脂增肌的訓練,每週的跑量嚴格控制在20KM以內。

我為什麼還要堅持跑步?因為跑步能夠整體的增強人的耐力和心肺,訓練效果要比游泳好。無論是滑雪、登山、戶外徒步、城市探索,還是需要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體能好了,我才能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比如耶路撒冷裡暴走,才能在雪場玩上一整天,才能揹負20KG走20KM山路或者沙漠穿行。

半月板這麼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一定要浪費在美好有趣的事上:)


任易


我基本認為和主張,適不適合跑步跟年齡無關,或至少關係不大。它更多與一個人的體質、身體、精神、以及生活狀態等有關。

比如,前一陣某一個週六的早晨我在東京皇居跑步,在跑步站認識了一個50多歲的跑者。他工作和生活在大阪,說“來東京出差,趁機想在皇居跑一跑,感受一下”。他身體看起來很強壯,明顯是經常跑步的,水平較高的人。他對我說,“我是前幾年才開始跑步的,下決心跑步的最大原因還是跟孩子長大有關,孩子已經獨立了,再也不需要由我們照顧和操心了,生活就自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也變多了”。他也說一年大概參加12場全程馬拉松比賽,等於每個月一場,在我看來算是相當多。我一年頂多跑2場。

我當年在校隊一起訓練和參加比賽的長跑運動員們,如今還在跑步的大概不到20%。他們當年是專業的,但退役後不跑了,就是說,在人生初期階段就結束了跑步生涯,與上面那位來自大阪的跑步愛好者形成鮮明的對照。

我想說的是,適不適合跑步基本跟年齡無關,更多與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節奏、樂趣等有關。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跑步對身體的負擔會變重,越是高年齡的人,越需要注意掌控跑步的強度,以及與休息的平衡。但年齡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年輕人也有很多不適合跑步的,高齡者也有不少適合跑步的,關鍵還是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以及在好好認識自己的身體的前提下掌握好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方法。


加藤嘉一


多少歲以後不適合跑步鍛鍊?我現在63歲,平均每週要跑50公里,而我身邊很多比我大20、30歲的人,依然堅持每天跑步,每週跑100多公里的人比比皆是!

我在講課的時候,經常提到這樣一個觀點:現在你還能跑步就去跑步,當你跑不動的時候你還可以走路;但現在你能跑而不去跑,到你想跑而跑不動的時候,你就連走也走不動了,只能坐輪椅上讓別人推著走!所以我是一直建議,只要還能跑步,就去跑步,那天你跑不動了,你才考慮去走。跑步相當於人體的高級運動模式,是人體綜合能力的體現。跑不動了,說明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已經退化了,離疾病就是一腳門裡一腳門外了。

所以不應是什麼時候不適合跑步,說這樣的話就是躲避運動,嚮往想著舒服。而應該是我現在還能跑得動,那我就要去跑步,去挑戰自己。人體的各項功能,都不是靠靜養而提高的,都是通過不斷的鍛鍊、突破、再鍛鍊再突破才能保持或者提高的。靜養的模式,只會讓身體的功能逐步退化,到最後是百病纏身!

跑步的好處非常的多,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而心肺功能是身體的基礎功能,對生命、健康的維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任何運動都是有風險的,跑步也不例外,在跑步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正跑步的姿勢,讓自己的跑步更時候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跑步的好處而降低跑步帶來的傷害。


之心老師談健身


跑步,那怕你80歲了,只要你跑得動,就可以繼續跑。沒有人規定多少歲之後不適合跑步鍛鍊了,除非患有嚴重的骨關節疾病或是其他不適合劇烈運動的全身性疾病。

我們的身體素質要經過運動,不斷地鍛鍊和突破,才會有提高,而跑步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若我們每天躺著,身體的各項機能就會逐漸退化,還有可能會生病。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還有這樣的機會跑步就儘量多跑步,不要老想著躺著,這樣是很舒服,但是別到了真正跑不動的年紀了才想起跑步這回事。

跑步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是很有好的。堅持跑步的話,肺部的容量平均從5.8升上升到6.2升,血液中的氧氣攜帶量也會大大增加。另外,堅持跑步對心臟也好,可以大大提高心臟跳動的頻率和功效,也可以升高血壓和血管壁的彈性。

此外,跑步還可以讓你少生病。可以同時防止腰椎、頸椎、糖尿病、前內腺等疾病的發生!

也可以避免骨質疏鬆症。因為長期中長跑可提高各關節的強度,韌帶的柔軟度;並增加骨骼的強度、密度。

跑步除了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之外,還可以讓心理更健康。跑步會讓我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此外,還可以增加你的信心。一但你開始跑步,你的信心就會開始增長,你會感覺自己更加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和身體。還可以減壓。跑步能提高大腦的血清素水平,使你更冷靜,更放鬆。

當然跑步這種運動也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有人身體條件差點,那麼就跑少點,實在跑不了,也可以散步等。有人身體素質比較好,那麼就可以從短跑開始,慢慢養成長跑的習慣。總之跑步也要適度,不要過度疲勞,有些人就是不服老,覺得別人能跑兩千,我就能跑三千米,其實有這樣的攀比心理也是很危險的,對身體健康也沒有什麼好處。總之就是不過度疲勞,不要攀比。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更新骨科科普知識

如有問題諮詢或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


骨科王健醫生


WKXY:

多少歲以後不能進行跑步類的鍛鍊,這個問題還不能單純由年齡因素來蓋棺定論。年齡不是唯一影響跑步鍛鍊的因素,我們應該結合除了年齡外的多方面的因素來考慮這個問題。

首先,有沒有下肢的關節炎類疾病,半月板的損傷,膝關節的損傷以及下肢韌帶的損傷等。如果有這些疾病的話,可以諮詢醫生,遵照醫囑來決定是否要減少跑步鍛鍊或是不能進行跑步鍛鍊。

其次,要結合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來決定是否不能跑步鍛鍊。比如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就不要自己瞎跑步了。最好在運動前進行專業的測試,確定自己能進行的運動強度,並且在運動時進行醫學方面的監護。

其實,運動有很多種,並不是只有跑步鍛鍊這一種。老年人或是有特殊情況的人群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不要單純地因為年齡問題就選擇不運動了,年齡不是問題,畢竟生命在於運動。


科學運動與健康


你再也跑不動的那天,終究會到來,但不是此刻。

沒有人規定多少歲之後不適合跑步鍛鍊了,只有你自己可以規定你什麼時候不再進行運動。看看下面這些老人,我想你會汗顏。

1、71歲完成TNF100,你大爺就是你大爺

2017北京TNF100越野賽,71歲大爺,25小時50分完賽100公里。大爺完賽之後,依然神采奕奕。不多說了,你大爺就是你大爺!

2、85歲老奶奶,2小時05分跑完半馬

這位85歲的老奶奶叫德爾德雷-拉金(Deirdre Larkin ),去年7月份,她在瑞士的日內瓦跑了一個半馬,結果用時2:05:13就完成了比賽,秒殺很多年輕選手,一舉創造了85+年齡組半馬的紀錄。

實際上,她是從78歲才開始跑步,才7年的時間,她身後的牆上,已經擺滿500塊比賽獎牌。

3、穿著開口破鞋幹完崇禮168的63歲大爺

2017年7月份,這位叫徐揚的大爺,以46小時20分55秒的時間完賽崇禮Columbia168公里。崇禮168的完賽人數只有100人。

更牛逼的是,這位大爺穿著一雙開口破鞋,就秒殺了那些年輕的裝備黨。

4、70歲老大爺每天10公里,堅持50年

去年7月份的時候,一名北京老大爺爆紅網絡。這位大爺姓種(Chóng),住在北京朝陽區,今年已經70歲了。他每天堅持跑10公里,已經堅持了50多年。

大爺表示自己一輩子沒用過空調電扇,此外,菸酒茶牌也一概不沾。“以前BP機開始興起,後來手機又流行,我都不用,我也不安電話,我就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人。”

5、85歲全馬跑進4小時

去年3月14日,86歲的加拿大跑者艾德-懷特洛克(ED-Whitlock)去世,死於前列腺癌。他在2016年10月的多倫多馬拉松上以85歲的高齡全馬跑進4小時,成績是3小時56分33秒。

刨去年齡的因素,這個成績相當於全馬2小時08分的水平。

從1500米到馬拉松的距離,他一生70次打破世界紀錄,74歲全馬曾跑進3小時。

6、97歲老爺子玩越野,跑12公里爬升1500米

同樣也是去年7月,一位97歲的老爺子參加了在美國華盛頓山舉辦的12公里越野賽,這個比賽爬升大概1500米,賽道還是很虐的。

這位老爺子用4小時05分29秒的成績完成了此次比賽,也是該賽事歷史上唯一的90歲以上年齡完賽者。前年他的完賽成績為3:23:15,2015年則是3:28:41。

7、68歲老爺子,北馬跑進310

2017年9月17日,68歲的關景學以3小時08分56秒的成績完成自己的第13個北馬,再一次獲得年齡組第一。

從2004年參加馬拉松以來,關景學已完成了7次半馬,30次全馬。2014年、2016年和2017年,他獲得了北馬年齡組第一;2015年和2016年,他拿到了鳥巢半馬年齡組冠軍;2012年,63歲的他在廈馬還以2小時56分42秒的成績,成功破三。

8、跑齡1年的101歲老奶奶跑百米創紀錄

2017年7月,在美國室外田徑大師賽中,101歲高齡的霍金斯(Julia Hawkins)老人參加了百米賽跑,結果她以40.12秒的成績完成比賽。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位老奶奶在100歲的時候才開始認真練習跑步,也就是說,她的跑齡才1年!

9、92歲仍能完成全馬的老奶奶

2017年3月份,94歲的哈麗蒂-湯普森參加了聖地亞哥半程馬拉松賽,以3小時42分56秒的成績完成比賽,成為世界上最年長的半程馬拉松女性完賽者。

2015年,92歲的她參加了在聖地亞哥舉行的搖滾馬拉松,並以7小時24分36秒的成績跑完全程,改寫了女性馬拉松完賽者最高齡紀錄。

10、繞操場跑82圈,為自己慶祝82歲生日

2017年10月16日,濰坊市馬拉松協會會員、82歲高齡的鄧明凱老爺子跑了33公里,按照標準跑道400米算,跑了82圈,他用這種方式來慶祝自己的82歲生日。

鄧老爺子是因病而跑,當年他得了很多病:腦供血不足、皮膚病、慢性關節炎、慢性咽炎、嚴重便秘、肩周炎、腰肌勞損、面部神經痙攣等,還得了抑鬱症。跑步之後,他的這些病都好了。

現在,他已經完成了70多次馬拉松比賽。

一個個不可能的奇蹟被創造出來,其實都只是努力的結果。只要你自己願意去跑,不管你多大年紀,都可能完成那看似遙遠的42.195公里、100公里、168公里。

看看這些超級能跑的老人,你就該明白:你再也跑不動的那天,終究會到來,但不是此刻。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全民跑步


多少歲以後就不能跑步鍛鍊了,這好像沒有什麼標準,我從退休開始跑步,現在69歲,還在跑步,我的同事50多歲開始跑,現在82歲,也每天跑步,如果我們人類象動物一樣,每天要尋找食物,那麼只要生存一天,就要跑一天,問題是我們的食物不需要奔跑來獲取,只要錢就可以了,所以現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如何去跑步了,人類其實有非常發達的奔跑基因,我們的臀部和大腿肌肉,是最發達的肌肉,這些肌肉就是用來奔跑的,小孩子不用教,動作就奔跑的非常標準,而我們成年後,以為臀部肌肉是用來坐椅子的,久而久之,到奔跑的時候,已經不會使用這些肌肉了,如果奔跑時,用到的是大腿和臀部肌肉,那麼身體的大部分重量都會被這些肌肉所承擔,膝關節承受的力量其實很小,如果奔跑時用的是小腿力量,那麼膝關節受到的衝擊就會很大。

如果你一直在跑步的,只要跑得動,那麼就一直跑下去,不過速度會越來越慢,大約每年每公里的速配要慢十秒左右。如果從來不跑步的,那麼65歲以後,再學跑步,就沒有必要了,因為人的生理狀態又下了一個臺階。


邵可容


不知道熱愛跑步的你有沒有被問到過這樣的問題,你天天跑步有什麼用啊?也不見你身材特別好,顏值特別高啊!

“跑步有什麼用?”這個問題,熱愛並堅持跑步的人,自然能列舉出一二三四五的好處來回答。然而,有些追求即時回報的人,並不覺得跑步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也許,客觀來說,跑步是一件無用之事,不能直接帶我們抵達某種目的地。 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被教育要做有用的事情,做有用的人,升學、就業、交友不少事情都目的明確。像小時候學習體育和音樂,如果為了特長加分,家裡肯定同意學習,而如果考試不考,那就不學。甚至連看課外書也是不被允許的,別人總愛問:“你做哪些有什麼用?”

特別喜歡梁文道說的一段話: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生命中除了需要奮力的部分,還需要這樣一些無用的時刻,跑步、閱讀、聽音樂或者品茶等事情,雖然不能直接帶領我們抵達到某種目的地,但是不帶功利心地做這些事情,本身就是一種享受。透過這些美好瞬間,讓人感受到生活的底蘊如此豐富,生命如此美妙。

想起幾年前,白巖松在廈門大學做過的一場叫做《去多做一點看似“無用”的事》的講座。白巖松說,他發現了一個特別好玩的現象,八月份去法國巴黎旅行的時候,發現在巴黎見到中國人的可能性比見到法國人的可能性更大。


為什麼呢?因為法國人民都出去度假了。

就這件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箇中方的高級官員對白巖松說過一番話,令他觸動非常深: 中國人經常會覺得法國人太懶啦,一到夏天錢都不掙全跑啦,都去度假了,海邊或者其他(地方)什麼的。但法國人卻不這麼想的,法國人認為法國之所以有創造力跟這個月休假緊密相關,因為每年他們有一個月去保證安靜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經常有發呆的時間,讓他們瞭解生命。

確實,法國人的創造力非常出色,電影、香水、時裝、繪畫等方面一直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吧。


臺灣作家蔣勳曾寫道:美是無目的的快樂,它任何現世的功利都沒有,它就是個單純生命開啟的過程。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漫長的體驗,每一種體驗都不需要回答意義。喜歡就是一種突然發生的美,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可能是最大的幸運,還需要什麼理由?有用還是無用, 誰計較?

我喜歡跑步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無能為力的,有時候即使再努力也無法改變些什麼。但是跑步不一樣:跑步,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努力就會有收穫的事情之一。只要你跑了,你付出的多,你比別人勤奮,你就能跑得更快、更遠。

如果一定要計算跑步的得失價值,我想說:跑步給我的回報不僅僅是健康的體魄,更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這種感覺帶給我快樂。 這些看上去可有可無,無法直接帶來經濟價值的事情,按照世俗標準看上沒什麼用的東西,可能才是人生真正的美好。

我也是一個世俗之人,會在心中計算得失輸贏,會在意今天賣出多少貨物,會接商業廣告寫軟文,用賺來的錢給自己買一盤遊戲、給電腦升級一下,關心一下房價、股價這種很有用的事情。 但是,我深信,多年以後,當年華老去,最終留下烙印讓我老淚縱橫的絕不是銀行卡里面有多少數字、擁有幾套房子、幾輛車,而是這些看上去“沒有用”的一個個瞬間:

第一次越過馬拉松終點線時,噴薄而出的淚水;

和好友一起駕車12個小時,只為看一眼最東邊的日出;

凌晨4點起床趕往海邊,去吃一碗最新鮮美味的海鮮麵; ……

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我孤單寂寞,四周一片漆黑,她們會像樓道里的感應燈,我一跺腳,就全都亮了,照亮並溫暖前行的路。


電飯煲的美味


跑步是人們最常採用的一種身體鍛鍊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跑步技術要求簡單,無需特殊場地的要求,跑步對年齡沒有特殊要求,主要是跟自身身體因素有關,像心臟病,糖尿病、嚴重的高血壓及嚴重的膝關節病的患者需要謹慎。 那跑步有哪些好處呢



當我們跑步時,我們通過跑步,大腦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5%,這樣可以明顯消除我們大腦長期昏昏沉沉的感覺,跑步可以促進白血球和熱原質的生成,它們能夠消除我們體內很多病毒和細菌。

經常慢跑練習,肌腱、韌帶和關節的抗損傷能力會有所加強,減少運動損傷的幾率。同時,皮膚、肌肉和結締組織也可以變得更加牢固。消除緊張感

經常運動,生長激素HGH的分泌增多並且可以使皮膚緊緻、延緩衰老。儲存能量通過跑步,肌肉肝糖原的儲存量從350克上升到600克,同時線粒體的數量也會上升。通過跑步可以預防骨質疏鬆,減少人的骨折發生。


邱翼望


這個和年齡直接關係不大,最主要是自己的身體狀態。

因為跑步這種鍛鍊,可以是每天來個半程馬拉松,也可以在跑步機上跑半個小時,還可以是繞著公司下面那個垃圾桶跑三五圈伸伸腿的。

運動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體情況。比如我雖然還是年輕人,但是手術之後,醫院不建議運動了,我到現在也沒有恢復運動。而我之前隔壁公司的一位大爺,已經退休的年紀了,還可以參加羽毛球比賽,為了備戰比賽,每天還能在跑步機上跑半個小時啥事兒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