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莹、舒瀚霆《心智力》精选导读

本文选自李中莹、舒瀚霆新书《心智力》

华人世界国际NLP大师李中莹先生毕生研究的结晶! 7个步骤重构你的底层思维。

要了解系统动力,需先了解什么是系统。

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系统构成的。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意义与目的聚合在一起。每个系统里面会有无数更小的系统在运作,同时,每个系统又在无数更大的系统中运作,所有的系统都用同一套法则来运作,称为“系统动力 ”。

过去我们主要谈论意识、潜意识或理性、感性这两个层面,而在系统动力当中,多加了一层——系统,我把它们称之为“三层世界 ”(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系统世界)。在第三层的系统世界里,更关注人与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连接与平衡,并且十分关注未来,认为人是应该不断朝未来前进的。

企业同样是由“人、事、物 ”组成的一个系统,里面有无数“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事与事、事与物、物与物……”的系统,同时又隶属于无数个“人、事、物 ”的大系统。以往管理学的核心是在研究“事 ”,如技术、目标、流程、制度、规则等;心理学的核心是在研究“人 ”,如潜意识、情绪、感受等;而系统动力学,核心是研究“人、事、物 ”的深层次系统连接、系统平衡、系统序位、系统赋予的角色、系统的有效延续等。

试想一下,你的企业平时召开会议,焦点是否总是聚集在过去发生和当下存在的问题,而忽略未来?当谈论过去和当下,就没有时间留给未来,就没有想过企业日后的发展延续,也就意味着没能给系统这一层足够的关注。

在企业管理中,与员工沟通时,你是否想过自己的身份定位?你是否总是习惯与下属沟通时端着高高在上的“企业老板 ”这个身份,而同时又苦恼员工不配合工作?事实上,改变人在系统中的距离、高低、序位都可以改变关系。当站在系统层面看待问题时,很多事情会变得容易简单。假如老板能在谈话的系统中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员工的支持者与合作者,那么沟通效果将会有非常大的不同。事实上沟通的时候,你在内心里认定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决定了你对他的态度和说话行为模式,同时决定了沟通效果。很多时候,回到自己的身份定位,往往会带来关系的改善。

如果我们只从意识、潜意识或理性、感性看问题,我们就会只把关注焦点放在单独的个人身上。然而,人要活得轻松快乐满足,必然是要跟其他人、事、物相联系,相组合而成一个系统的。因此我们在看问题时,只有充分考虑系统这一层,才能看到人生的完整性。

人不能单独存在,人必然存在于系统之中。只有从系统层面看待、分析问题,事情的意义才可能凸显出来,而问题也变得更易呈现。当然,我们需要在理性层面上用“对或错 ”的标准来防止违法、不道德的事情发生,但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或错 ”,而需穿越对错看效果,效果往往是由人的潜意识的感性层面决定的。最后上升至系统层面,看事情有没有意义。这便是从系统动力看待事物的意义。

不可不知的系统动力 | 李中莹、舒瀚霆《心智力》精选导读

真正的企业家是活在未来的。

更多企业家心智,欢迎持续关注。

PS:新书目前只能在当当网预定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