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的洋槍洋炮要甩清軍好幾條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之前我們就說過,天平天國是個奇葩的政權,可即便如此,卻依舊能夠堅持14年之久,這其中的緣由自然十分複雜。不過有個關鍵性的因素不可忽視,那便是先進武器的大規模配備。左宗棠曾說,僅湖州一戰就繳獲洋槍一萬多杆。

那麼太平軍的這些洋槍洋炮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太平軍的洋槍洋炮要甩清軍好幾條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1、

最遲在攻佔南京後,太平軍就已經向外國購買軍火了。

清人夏燮在其《粵氛紀事》中曾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公元1853年,太平軍在攻打上海時,鑑於與上海領事即為英國駐華公使溫那治建立的“友好關係”,並沒有攻擊其領事館,而是希望他能幫助購買軍火,溫那治為便於再次進入南京,進一步瞭解太平軍,當即便答應了。

隨後,溫那治便用兩艘火輪船攜帶洋槍、火藥由海道駛入南京下關,“受重賄而歸”。

小刀會起義領袖劉麗川知道此事後,想通過溫那治與南京取得聯繫,並交寶刀一把、信件一封為憑證。溫那治欣然應允,再次乘坐火輪船,裝在洋槍、火藥開往南京。不料這次栽了,在鎮江時被清軍水師查獲,解送常州。不過好在當時清廷需要全力對付太平軍,不想與英國人關係搞太僵,所以並沒有對其進行任何的懲處。

太平軍的洋槍洋炮要甩清軍好幾條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2、

公元1859年,蘇松太道吳煦向江蘇布政使王有齡稟告說:“近聞洋商多願販運槍炮、火藥售與長毛,希得重利者,萬一鎮江開市後,密邇金陵,更不可不防其漸。”

接著他建議王有齡調派水師大員,督帶戰船,於鎮江以上進行攔截,在南京未拿下之前,不管中外商民船隻,一律不準越過,否則就開炮轟擊。

兩年後,有人向吳煦稟告說:“偽忠王諭令周莊、陳墓各鄉官,限令赴滬採辦洋槍一千杆、銅帽二十萬、大紅縐二百匹。該處董事親見偽諭。”為此,吳煦特別照會了英、法、美三國領事。

可外國人根本不鳥他,並沒有採取任何的實際措施。

於是就有官員向清廷建議,由統兵大員密令各水師軍官,日夜稽查,只要見到外國旗號的船隻便進行攔截,上船搜查,若發現有槍彈等違禁物品,則將該商人砍死,並殺光船上的所有人以滅口,船中的所有槍支彈藥全部充公,銀錢等物則賞賜給緝拿有功之人。

看來這也真是被逼急了。不過當然了,這等招數,清廷是萬萬沒有膽量實施的。

太平軍的洋槍洋炮要甩清軍好幾條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3、

那麼洋商為何願意將軍火販賣給太平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太平軍出價要比清軍更高!商人嘛,以利為主。

當然了,也有部分洋商是真心想幫助太平軍,因為他們曾親眼見過清軍的殘忍。

公元1862年,有個洋商說:“官兵所為,我曾親見。收復太倉之前一日,官兵擒賊七名,至外崗汛裸縛樹上,始用箭戳,繼用刀割,可慘之甚,我不忍睹而行。聞至四點鐘時,始行梟首。官兵如此行為,恐外國幫助,亦為不是也。”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他們根本不害怕被清軍抓住,因為他們有特權,即便被抓也是送回本國領事館,撐死也就是沒收軍火,遣送回國,斷不會有生命危險的。

太平軍的洋槍洋炮要甩清軍好幾條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不過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廷正式實施“借師助剿”。已經從中國賺取無數利益的西方列強,開始紛紛採取措施,切斷了太平軍與洋商的聯繫,同時增加對湘軍、淮軍的武器供應,從而進一步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