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改革開放40週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改革開放40週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不論是人物故事、還是成交案例,亦或獨家評論,最終都將成為地產圈的事兒。在這裡,你能瞭解頂尖業內人士的精彩經歷和寶貴經驗,獲取深度有趣的行業熱點解析,精選地產圈優質內容,讓你迅速成為行家。

引言

第一財經日報《中國34年房價變遷史》一文中提到,1981年浙江溫州瑞安商品房賣出了68.85元/平的價格,算下來一套2600元。這個單價相當於一位普通工人的月均工資。

1984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組織考察團到深圳進行考察,之後在廣東佛山召開會議。房地產業從此登上歷史舞臺。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這也是中國房地產風雲變幻,帶動整個社會經濟一路狂奔的階段。戴德梁行推出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內容,印照中國房地產發展的成長與收穫。本期內容,我們專訪了戴德梁行高級董事、華東區綜合住宅服務主管伍惠敏女士,她將以上海樓市作為案例,回顧過去40年樓市的發展並且展望未來。

改革開放40週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談及中國房地產過去這些年的發展和變化,伍惠敏認為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住房商品化的逐步實現

改革開放40週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❷ 住宅的逐步開放

1980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用僑匯購買和建設住宅的暫行辦法》,標誌著新中國對外開放房地產市場的開始。市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改革開放40週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可在發展的同時,問題在逐漸暴露了出來。首先,越來越多的港澳臺同胞、華僑和華裔利用“高標準內銷商品房(僑匯住宅)產權可以給上海市親友,也可以給海外出資人”這一政策優惠,以解決上海市親友居住為名而給自己購房。

此類人士在1992年的購房比例已佔當年高標準內銷商品房銷售量的68%,而上海市的歸僑、僑眷及居民購房僅佔23%;其次大量外銷商品住宅流入內銷商品住宅後,衝擊了正在迅速發展中的商品住宅市場,干擾了市場秩序,在1994年高標準僑匯房停止審批。

居住條件的改善

改革開放40週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❹ 價格與政策的變化

改革開放40週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

若說未來趨勢,如今房地產行業已然發生變革與洗牌,離開黃金時代而進入白銀時代。從中國房地產開發龍頭企業的發展與佈局可以看到一些共同點:

◆ 部分房企開始涉足租賃市場,進軍長租公寓領域;

◆ 總部位置和城市分佈偏好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區;

◆ 房企企業業務邁向多元化發展;

例如碧桂園推出長租公寓品牌“BIG+碧家國際社區”,自2017年5月起,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等一二線城市佈局15個項目。在2017年底,首個落地的長租公寓項目在上海正式開業運營。

又如萬科,其業務包括住宅(普通住宅佔比93%),購物中心,社區商業,物流倉儲,產業辦公,物業服務,養老業務(在15個城市佈局170個項目),萬科教育,長租公寓(29個城市,開業3萬間),冰雪度假。在長租公寓方面,2017年萬科泊寓已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29個城市。

改革開放40週年 未來房地產競爭主戰場在哪?

“租售並舉是趨勢,但並不能完全解決年輕人的買房難問題。”

對於大家最關注的購房問題,從市場環境上說,下半年上海樓市整體將保持平穩態勢,局部有升降格局。市場冷熱不均主要表現在,上海市中心的高性價比新建商品房大多限價入市,供不應求,而郊區新房人參與搖號人數少,成交量低。

在此背景下,購房者首先要關注自身生活、工作便利的區域,符合心理預算的區域;其次需要考慮購房後,5-10年的換房打算。而從選擇上說,一線城市是國際化標杆,擁有巨大潛力,實力高於二線城市。

改革開放40年,見“申”變遷40年,尋找歷史與未來的共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