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告訴陸小曼準備返滬,卻搭乘飛機去見林徽因,結果飛機失事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是著名才子徐志摩的詩。

徐志摩與詩本來是一無家族淵源,二無個人癖好,可是,在英國康橋大學留學期間,卻一反往常,不寫則已,一寫不止,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暴發期。這時期他雖然寫了那麼多詩,但現今散見於一些報刊雜誌的也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

徐志摩告訴陸小曼準備返滬,卻搭乘飛機去見林徽因,結果飛機失事

徐志摩

但從尚能見到的有限的詩篇中,還可以約略窺見徐志摩初期詩作的狀況和他的思想印痕。這時的徐志摩為什麼寫詩象著了魔似的,他是怎麼暴發詩情的?

徐志摩告訴陸小曼準備返滬,卻搭乘飛機去見林徽因,結果飛機失事

再別康橋

首先,與他當時所處的生活環境有關,是他生活的康橋的環境觸發了他的詩興,點燃起他的創作慾念的。他說:“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甜蜜的洗禮”(《吸菸與文化》)。因此,這時期,他創作了象《夏》、《夏日田》,此時,他的個人生活“照著了一種奇異的月色”。

徐志摩告訴陸小曼準備返滬,卻搭乘飛機去見林徽因,結果飛機失事

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

英國康橋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但思鄉懷國之情纏繞著他,於是在1922年8月離開歐洲,啟程回國。回國後,徐志摩開始了另一種生活。現實社會的紛擾,擾亂了他內心的平衡,有時還感覺精神上的煩悶和焦躁。於是他把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訴之筆端,開始了文學創作的生涯。

徐志摩告訴陸小曼準備返滬,卻搭乘飛機去見林徽因,結果飛機失事

陸小曼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為了趕上林徽因在北京協和小禮堂向外賓作的關於中國古代建築的講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中國航空公司京平線的濟南號飛機,飛往北平。登機之前,他給陸小曼發了一封信件,信上說:“徐州有大霧,頭痛不想走了,準備返滬。”

徐志摩告訴陸小曼準備返滬,卻搭乘飛機去見林徽因,結果飛機失事

林徽因

但最終他還是走了。因大霧影響,飛機於中午12時半在濟南黨家莊附近觸山爆炸,機毀人亡,徐志摩手腳燒成焦炭,死狀極慘。機上連同徐志摩共三人,都剛屆36歲,無一生還。蔡元培為其寫輓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