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將加強智能工業合作

6月22日,由中國貿促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8年中德智能工業發展論壇在廣西柳州舉行。為期一天的論壇時間雖短,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共簽約了10個項目,總投資額35.8億元,涉及智能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偉、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費志榮、德中經濟聯合會幹事長白希可、中國國際商會副秘書長張屹等中外嘉賓出席活動。

張偉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中德關係發展良好,高層交往十分密切,政治互信不斷提升,務實合作成效顯著。當前,中德雙方都處在發展和改革的關鍵階段,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戰略契合點,中德雙方應著眼長遠,聚焦和深化各領域合作,推進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同歐洲投資計劃、“中國製造2025”同“德國工業4.0”發展戰略的對接,將中德經貿務實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數據顯示,2017年,中德雙邊貿易額達到1681億美元,同比增長11%,佔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額約三成。2018年第一季度,德國企業累計在華投資300億美元,中國企業累計在德投資約105億美元,中德雙向投融資取得新進展。

“德國已成為廣西在歐洲的最大貿易伙伴,廣西也成為德國在中國西部最重要的經貿夥伴之一。”費志榮表示,廣西在汽車製造、動力機器、工程機械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和政策優勢,中德雙方產業關聯程度高、項目對接優勢強、務實合作潛力大。廣西願從強化園區合作、強化創新合作、強化企業合作、優化創業環境、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與德國各方加強合作。

“論壇的主要成果體現在‘六個一’,即形成一批共識,建設一個園區,洽談、落地一批項目,匯聚一批龍頭,成立一個聯盟,探索一條新路上。”張屹在當日的成果發佈會上表示。

形成一批共識。與會代表認為,中德智能合作前景廣闊,尤其在高端製造、機器人、智能工廠、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方面,互補合作潛能巨大。

建設一個園區。廣西地理位置優越,正在著力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的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南向通道建設,積極推進工業強桂戰略,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滿意度不斷提升。柳州是中國重要工業城市,已形成汽車、機械、鋼鐵等產業集群,現有產業與德國優勢產業具有較大關聯度和契合度。在此背景下,本次論壇推動啟動了中德(柳州)工業園建設。

洽談、落地一批項目。通過“論壇+洽談+落地”的模式,本次論壇推動總投資額35.8億元的10個重大投資項目成功簽約,同期組織近100個項目進行務實洽談,項目涉及智能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舉辦企業創研產品展示暨項目洽談會,25家企業參加創研展品展示。

匯聚一批龍頭。“智慧出行與新能源汽車”是本次論壇的核心議題,彙集了包括奔馳、寶馬、路虎、上汽、北汽、廣汽、吉利、比亞迪、江淮、中通客車、奇瑞、東風、長安、蜀都、五菱、東風、陽光、超威、奧柏爾、久久星在內的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龍頭企業以及國家相關行業主管機構、國外相關協會和品牌車企的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汽車領域的運用和發展,助力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突破。

成立一個聯盟。為進一步加強業務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確保論壇各項成果落實到位、形成長效,早日實現互利共贏,出席本次論壇的中方5家單位與德方5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德(歐)工業科技創新聯盟,致力於協調、構建、擴大商務聯繫網絡,便於中國和各聯盟成員國共享商機,推動中德產業合作,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探索一條新路。中德(柳州)工業園是全國第一家貿促系統主導推動的產業園區,是探索貿促系統服務政府、服務園區、服務企業的有益嘗試,是中國優勢產業與世界先進製造業在廣西深度對接的重要平臺,也是中德、中歐互利合作的又一最新成果,必將產生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中德兩國有很多創新型的模範式的項目,因此,兩國之間可以互相學習。我希望雙方能夠互相交流經驗、分享智慧,未來能夠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德兩國成功合作的項目。”白希可作為德方參會代表,對中德智能工業合作表達了自己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