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專升本的那些流言,你誤信了幾條?

關於專升本的那些流言,你誤信了幾條?

​​如果你決定專升本,那麼你這段求學經歷必然與眾不同,大學不僅讀5年,還讀了2個!

而正是因為這份另類,你多多少少會聽到周圍的人對於專升本的一些評價和言論,這也可能在影響著你的升本之路。

所以,童鞋們一定要擦亮眼睛,辨別出哪些言論是錯誤的,千萬不要受其影響。

在這裡,小編要告訴大家最常見的那幾個錯誤傳言:

筆記資料越多越好

專升本不僅拼才華,拼努力,還拼資源,拼經濟基礎。

在備考期間,你一定每天都在進行著信息蒐集。

不過在蒐集過程中,接收的信息過多,超過了一個合適的度時,反作用就可能開始出現。

同理,不論資訊、筆記還是其他輔導資料,寧可求精,也不求多。

面對質量參差不齊的資料,若不懂分辨,難以取捨,便很可能使自己陷入繁雜的信息洪流中難以自拔。

詳細的時間表靠譜

專升本是一件需要明確規劃並嚴格執行的事。不過每個人對知識的敏感度、接受程度、吸引效率都不同。

有的人早上看數學很高效,有的人則偏愛讀英語;有的人半天難以拼湊出一句漂亮的話,有的人走在路上就可以揮灑出一篇文章。

每個人的短板不同,分配在各科複習的時間上,應該也不一樣。

如此種種,個人情況不同,複習的進度和方式自然不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的調整各科學習時間,時間表、計劃表不是越詳細越好。

這本書不用怎麼看

說這種話的人存在兩種可能的邏輯:一是這本書他自己看過,覺得價值不大;二是這本書他自己壓根沒看,也是聽前人說。

就前者而言,不管這本書究竟好不好,至少他考上了,他看過,所以你也應該乖乖地看吧!沒準書中某些精華早已潛移默化地融入了他的腦海中,只是他自己未曾好好發覺呢!

而後者,則不具有說服力,自己都沒有嘗試便誇下海口,如果你信了這樣的話,那不是傻嗎?

落榜者的教訓無用,高分者的意見才有價值

我們經常分享成功者的經驗,卻總是忽視失敗者的失敗原因,也許失敗只是一個偶然原因造成的呢?

你備考在英語方面迷糊了,應該去找英語牛人做指導;在專業課方面迷糊了,應該去找專業牛人做指導。

妄圖在任何錄取者的身上找到包含所有領域的絕對正確經驗,多少有些異想天開。

看看導致前輩們失敗的眾多因素中,是否也有一些可能是我們在備考的過程會遇到的?

如果你沒有發覺,聽之任之,可能也會同那些失敗者一樣。

唯有善於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獲得成功。

努力就有回報的,堅持便可重見光明

努力確實重要,但盲目的努力和使勁,不找準方向,瞄準目標,很難錯過,如果院校沒選好的話,可能自己的努力就白費了,所以說,院校的選擇很重要。

堅持也自是不可或缺,但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無效的方法上兀自堅持,浪費的只會是寶貴的複習時間和備考精力。除了努力和堅持,還有技巧值得強調

關於專升本的那些流言,你誤信了幾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