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讓扶貧資產高效運行 貧困羣衆穩定受益

魯網臨沂7月16日訊走進臨沂沂水縣許家湖鎮快堡村的榛子園,一棵棵榛子樹長勢喜人。該村貧困戶劉徵江指著一片榛子樹高興地說:“這片地就是俺家入的股份,等榛子樹結了果有了收益,還給俺一部分分紅。現在在榛子樹空裡套種了花生,這也是一部分收入。平時,俺還到榛子園裡修剪修剪,幹些雜活,一天也能掙個三五十元。”

劉徵江說的土地入股就是沂水縣在脫貧路上的創新。該村村民以2000畝自有土地按每畝10股與村委按每股10元投入458萬元聯合成立沂水縣民富榛果專業合作社,發展榛子產業。村委根據貧困戶貧困程度,分三類用集體股分別贈予貧困戶10股、15股、20股共655股,這樣每個貧困戶既有自有土地入股收益,也有村集體差異化贈股收益,貧困戶收益分配更精準有效。

沂水縣是全省20個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之一,2017年底全縣已實現6.7萬人脫貧,重點貧困村全部摘帽。工作中,面對扶貧資金資產管理和貧困群眾受益的關鍵問題,沂水縣破解扶貧資金建成的經營性扶貧資產歸誰所有、誰來經營、收益如何分配、怎麼監管的4個難題,創新建立了扶貧資產所有權歸村集體,經營權歸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受益權歸貧困戶,監管權歸農業局的“四權”分置扶貧資產管理機制,確保了扶貧資產高效運行、貧困群眾穩定受益。

院東頭鎮桃棵子村將扶貧專項資金230萬元建成了9套小木屋精品民宿,形成經營性扶貧資產,通過公開發包經營,年實現收益15萬元。由於該村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和獨特的自然風貌,遊客絡繹不絕,小木屋不斷增值,目前已達到500多萬元。所有權歸村集體,不僅形成了可循環使用、保值增值的村集體資產,還實現了村裡的收益權與監管責任對等。目前,該縣形成扶貧經營性資產278個,所有權全部歸項目涉及村集體所有,共覆蓋879個村的40867戶貧困戶,69350人。

而在黃山鋪鎮,該鎮利用專項扶貧資金300萬元、山東匯博農業有限公司出資5000餘萬元共5300萬元,建成了集旅遊、採摘、餐飲、電商為一體的高效有機農業項目,項目由公司承包經營,公司每年拿出30萬元分配給貧困戶,年人均增收550元。經營權歸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僅提升了項目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了項目收益,減小了市場風險,還有利於吸收民間資本參與扶貧事業,拓寬經營主體在農村的發展空間。

受益權歸貧困戶,即解決了貧困戶無能力經營、不願經營的問題,又使其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特別是一部分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需要長期收益支撐,還通過滾動分配收益、差異化分配收益,從根本上解決了一頂貧困帽子戴到底的問題,防止了貧困戶之間、非貧困戶與貧困戶之間的攀比。

監管權歸農業局。扶貧項目建成後,縣農業局將其納入農村“三資”平臺管理,實行統一資金核算、統一資產登記、統一資產運營、統一收益分配和統一資產處置,隨時掌控扶貧資金使用、扶貧資產運營管理和收益分配情況。目前,該縣278個扶貧項目全部納入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

對扶貧資產實行“四權”分置管理,難度很大,但是“四權”缺一不可,務必分置到位、管理到位。為此,沂水縣在工作中堅持做到“四個必須”,即:必須整合好資金、必須建設好項目、必須監管好項目、必須跟蹤督查問效。這也是“四權”分置管理到位的前提和保障。

據統計,2016年、2017年,沂水縣統籌整合使用各行業、各級次、各渠道財政涉農資金7.7億元,政府撬動光伏扶貧金融資本6.1億元。2018年,該縣計劃統籌整合各級各類涉農資金5億元,目前已整合3.03億元。2016至2018年共入庫項目1422個。2017年投入扶貧資金8799萬元,分兩批次建設了89個產業扶貧項目,僅用6個月的時間,實現項目完工率、資金撥付率、項目收益率3個100%。(田寶宗 徐建明 高發學)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新聞熱線0539-2525318,郵箱[email protected]或關注魯網臨沂官方微博(魯網臨沂新聞中心)微信(魯網臨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