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是如何滅了五十五國?

翻雲史說


晉獻公,“曲沃代翼”的既得利益者,晉國霸業的奠基者,“驪姬之亂”的始作俑者。

實際上,他並沒有滅掉五十五國,而是滅掉了十七個諸侯國,另讓三十八個諸侯國臣服,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比如,鄭國,時而臣服於晉國,時而臣服於楚國,在夾縫中生存,但還是一個獨立的諸侯國。

晉獻公擴張領土的前因

晉國自唐叔虞建國開始一直到西周滅亡,一直團結在周天子周圍,晉文侯在護衛周平王東遷,穩定東周局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了輔佐天子、代王征伐的權力,一度讓晉國領土增多,但晉文侯去世後,晉國很快陷入內亂,而同時期的鄭國卻在鄭武公和鄭莊公的經營下一度小霸。

內亂持續了近七十年,最終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曲沃武公賄賂周惠王成為晉武公,內亂消耗巨大,此時的晉國算不上強大,和同時期的齊楚秦都沒法比,晉武公有心對外擴張,但只來得及滅掉了荀國就去世了。

之後晉武公的兒子詭諸繼位,是為晉獻公,晉獻公以“繼文紹武”來勉勵自己,誓要強大晉國。晉獻公繼位的第二年,與虢公一起朝見周天子,得到了周天子超越規制的對待,得到五對玉和三對馬,他還參與了為周惠王迎娶陳國王后之事,積極為晉國的發展尋找國際支持。

征服戎狄

在當時,戎狄一直是中原各諸侯國的大患,而晉國首當其中,北有白狄,東有赤狄,西有犬戎,即便國內,也是晉人與狄人混居,戎狄以遊牧為生,對農耕破壞極大,又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有的到處流竄,侵略財物。晉國想要對外擴張首先要解決戎狄問題。

晉獻公採取聯姻與武力並舉的策略。能聯姻收服的就聯姻,不肯屈服的就用武力滅掉,再就是驅逐。

晉獻公娶了狐突之女狐季姬為妾室,而狐突也成為晉國的卿士。狐季姬生子重耳(後來的晉文公),晉獻公又娶了另一支的小戎子,生子夷吾(晉惠公)。對於不肯合作的戎狄,就是武力攻打,公元前672年,晉獻公攻打驪戎,俘獲了驪姬和其妹少姬。

更多的戎狄是被晉獻公給驅逐了,他們只能另外找尋土地生存,騷擾別的諸侯國,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在公元前660年滅了衛國,好在後來衛國在齊桓公的幫助下復國,另外建都。

領土擴張

伴隨著領土擴張的同時,晉獻公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誅殺眾晉國公子,使晉國無公族,而重用異姓卿士,比較著名的有士蒍、裡克、荀息、郤芮、郭偃等等,他們為晉國的強盛貢獻了很大的力量,然後遷都絳城,進一步加強了王權。

晉獻公在誅殺晉國公子的過程中,虢國還來趁機攻打晉國,雖然沒有成功,但在晉獻公想要打回去時,卻被士蒍阻止了,當時晉國還沒有實力一舉拿下虢國。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改革軍制,擴充為二軍,由晉獻公統率上軍,太子申生統率下軍,開始對外擴張。同年,滅掉了霍國、魏國和耿國。之後又陸續滅掉了十幾個小國。

然後晉獻公準備攻打很久之前就想打的諸侯國:虢國。但是虢國和虞國一直是粘性很強的盟國,而攻打虢國必須經過虞國。荀息提出假道伐虢的策略,具體來說就是賄賂虞公(虞公貪財好利)。荀息建議用玉石和良馬賄賂虞公,晉獻公開始有點捨不得,荀息又勸說晉獻公,這些東西不白給,一來虞公不管接受不接受對晉國都有利,接受了就得答應借道,最後再打下虞國,送出去的東西還是我們自己的;不接受我們再想別的辦法。

晉獻公又顧慮虞國的明白人大夫宮之奇,荀息再次說服了晉獻公。於是荀息去了虞國,成功的賄賂了虞公,借了道。

公元前658年,晉國攻下了虢國的下陽,見好就收。公元前655年,晉獻公第二次借道虞國,滅了虢國,回來的路上順道滅了虞國。俘虜了虞公和百里奚(做為穆姬的滕臣去了秦國,輔佐秦穆公稱霸西戎)。

這一番南征北戰下來,晉獻公“滅國十七,服國三十八”。那麼在晉獻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為什麼周天子和當時的霸主齊桓公不管呢?周天子自顧不暇,已經不能威服諸侯,他若管就要有諸侯國的響應,也就是所謂的“尊王攘夷”。晉獻公本身就是很支持尊王攘夷的,並且他對戎狄的作戰是諸侯們求之不得的,至於那些滅掉的那些小國,晉獻公是師出有名的,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曾在晉國內亂過程中參與過討伐曲沃的戰爭。而曲沃曾是晉獻公先祖的封地,現在晉獻公攻打它們,打出的就是報仇的四支,尤其是虢國,虢公曾數次奉周天子之命率軍攻打曲沃。

況且當時的霸主齊桓公本也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幟擴張領土,那些小諸侯國的命運根本沒得選,弱肉強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生存法則。所以大家才變法改革圖強爭霸。

晉獻公在位二十多年將晉國的領土一擴再擴,使晉國真正成為強過,但他有生之年還沒來得及對外爭霸就去世了,十五年後,重耳回國繼位,才正式開始爭霸之路,並在未來稱霸了近二百年。

晉獻公對晉國的貢獻是巨大的,然卻多受後人詬病,原因在於“驪姬之亂”導致晉獻公去世後,晉國長達十五年處在內亂中。很多人多認為晉獻公是寵愛驪姬,以至於愛屋及烏寵愛驪姬生的奚齊,昏庸到廢長立幼,實際上“驪姬之亂”本就是晉獻公防止公子作亂以及父子爭權下的一盤棋,只是晉獻公千算萬算,沒有算到他自己早死,以至於還沒有把奚齊培養起來就去世了。


蕭曉四姑娘


說晉獻公滅五十五國是不準確的,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這裡被並掉的十七國,就是被晉國吞併了、滅亡了,服國三十八,就不是指被滅掉,而是臣服,成為晉國的小弟,就好像鄭國臣服於楚國、越國臣服於吳國一樣,所以晉獻公應該是滅十七國。

晉獻公之所以能在其在位的二十五年之內,就能滅十七國,與其高明的政治手段、巧妙的軍事謀略、優越的“國際環境”是分不開的。

一、“高調尊王”的政治旗幟

當時周天子已經沒有多少地盤和實力了,但畢竟還是名義上的諸侯共主,不像後來的戰國群雄競相稱王,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晉獻公非常善於扯虎皮拉大旗,剛剛繼位,就趕往洛邑朝覲同樣也是剛登基的周惠王,接著又熱心地出錢出力為周惠王操辦婚禮。攻滅虞國之後,晉獻公把虞國的貢納和賦稅呈獻給周惠王,解了周室缺錢少糧的燃眉之急。

多措並舉之下,晉獻公在一眾諸侯國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極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聲譽,一是為自己一系列征服諸侯的軍事行動打上了“奉天子以討不臣”的標籤。二是肆無忌憚地擴軍,打破周王室所規定的晉國只能擁有一軍的數量限額,將一軍增擴為兩軍(2.5萬人),這樣在攻打他國時就擁有了兵力上的優勢。

二、對症下藥的擴張策略

懷柔的兼併政策。晉獻公把狐氏大戎的首領狐突收編為晉國的大夫,還娶了他的一個女兒大戎狐姬,就是晉文公重耳的母親。另一個少數民族小戎也是採取同樣的辦法,娶了小戎子,也就是晉惠公夷吾的母親。


擴張前的晉國

擴張後的晉國


在對付不聽話的少數民族國家和小諸侯國時,直接用武力,先後滅掉了耿國、霍國、魏國(不是戰國七雄那個魏國)、驪戎、狄柤、東山皋洛等。這主要是因為晉國長期處於戎狄環伺的環境中,晉人相對於中原國家要驍勇善戰得多。被晉國打敗的戎狄被迫向中原遷徙,結果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衛國、黎國,打敗了鄭國、邢國。可見晉軍戰鬥力之強。

衛國被戎狄所滅,晉國再趕走戎狄,笑納衛國領土

接著,晉國響應齊桓公尊王攘夷的號召,乘機派大軍東征,驅散了聚集在中原的戎狄部族,奪回了被戎狄佔據的衛國都城朝歌及河內、邯鄲、百泉四邑。但是此時衛國已經在齊桓公的主持下,異地建國了,晉國就很不客氣地把衛國故地據為己有。

假道伐虢


在對付比較強的虞國、虢國時,用珍寶賄賂貪財的虞國國君,假道兩度出兵攻打虢國,將其吞併。然後在回師途中,對虞國發動突然襲擊,輕而易舉地滅亡了虞國。

三、齊楚爭霸的國際環境

當時正是齊桓公成為霸主,與不服從周天子的楚國爭鬥之時,僻處一隅的晉國毫不起眼,所以利用這個機會悶聲發大財,通過不斷擴張,使得晉國據有今山西、陝西、河南之間三角地帶之重要地域,軍事實力強大,國勢日益興盛,為晉國的迅速崛起、躋身於春秋大國行列(原先晉國乃蕞小國,軍隊只有一軍,史稱:“晉,偏侯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其子晉文公才能繼齊桓公之後成為新一代春秋霸主。


海軍史研究會員


這個問題如果講起來的話,那就有些毀三觀了。

首先提問大家一個問題,春秋初期,當時整個中華大地上面有多少個諸侯呢?記住,是周王朝冊封的諸侯。

答案有3000多個,但是到了戰國初期,整個所有的諸侯國只剩下200多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2800多個諸侯就消失在了春秋時期裡面。

晉這個國家,它的創始人是誰呢?就是著名的姬發的弟弟,周禮的發明者周公,並且這個國家離周朝比較近,這也就造成了在晉獻公繼位以後,晉國和周朝兩個之間關係特別的近,由於兩個國家在一開始的時候互為表裡,因此周朝對於晉國做的其他的事情表示支持,大家都是表兄弟嘛,何必呢,講我客氣,我想你客氣呢,隨便去幹,我們不管。

晉國自己也是表示,既然你這麼信任我那麼,我就表示以後無論做任何事情,我都打著你的旗號,這並不是說我盜用你的名義去做事情,而是我是向全天下表明我代表周朝的禮儀,向全天下宣揚周天子的威儀,這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當然我們說過,因勢導利,如果沒有時勢的話,是根本沒辦法有英雄的誕生的,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的,齊桓公崛起了,本來大家一家子兄弟沒出去打工之前都是一窮二白,兜裡都沒幾個錢,其實此刻有一個人突然回家說我有錢了,我就是你們的老大,你們必須得聽我的,當然有一批野孩子自然就不服這個老大。

在這裡面反抗聲音最大的是誰?楚國?楚國對於齊桓公的事情表示你做一件事情,我們就哇你一件事情,我就是要表示我對你不爽。

結果齊國和楚國在南方槓上了,但是我們看地圖的話會發現,北方空出來的一大片土地給了晉國發展的空間。

這個時候晉國開始坐享其成,當然,如果說這個時候你自己單幹的話,另外兩個國家一看自己手底下有一幫小弟,裡面有一個刺頭,當然是兩個大佬暫時放下矛盾一起先把這個小弟給幹趴下再說,因此,晉獻公立刻就抱了一個大腿(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誰,齊桓公,齊桓公這個時候也表示歡迎,你是周天子的名義上的表兄弟,我呢,也是尊奉周天子的號令,並且你在尊奉周天子號令,這件事情上做的不錯,是我們天下諸侯的表率,兩個人在這個上面有的說不盡的共同語言。

最後導致結果就是兩個國家一起親密無間的合作,對於晉國做的那些大小事情,齊桓公表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了,反正你出兵的時候,那個名號做的就很對,我也不怕其他的國家拿這件事情來威脅我們。同時我給你一些利益,比如說這些土地,這些子民讓你替我做事,這樣的話更能增加我的名聲,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在其他的國家做出這麼多喪心病狂的事情,是一定要遭到諸侯的頭髮的!但是誰叫你跟齊桓公關係夠鐵,跟周天子關係夠鐵。你就接著鬧騰,只要不去觸犯這二位大佬的意思,你就能夠相安無事,一直在那裡,不會受到任何威脅。

與此同時,盲目的吞併自己的國家的話,會導致引來其他的人的仇恨,無論你這件事情做的有多麼正義,大家總會說閒話,這個時候找一點其他的事情做就可以了。對於如說打敗北方的遊牧民族,我通過這些邊境的小國家來拓展自己的實力,但是這個東西是需要自身實力來支持的,晉國有這個實力嗎? 晉國這個國家從剛開始的時候,他的軍隊實力是偏弱的,但是偏偏晉獻公這個人有一句口號,搞事搞事搞事

搞事情必須要有實力晉國的實力,當時來說是偏弱,所以整軍備戰成了晉獻公前期一直在忙貨的事情,與此同時,為了統一國內,選擇犧牲自己,跟士大夫的女眷結婚,這樣更加增加的整個國家的凝聚力,但是士兵能否有所保證呢?

還真的有,大家想想晉國的北方,後來大致歸了哪個國家?趙國的士卒,是六國裡面唯一一個可以跟秦國不相上下的士卒,原因就是北方民風多彪悍,這個地方用這裡的子民組建起來的軍隊戰鬥力強悍,有了這一條基礎,晉國不怕跟這些遊牧的國家打仗。

當然有的時候發揮一下自己無賴的精神去減,先解成了比如說衛國的那些土地,這些也是可以拿的,畢竟這些土地已經成了無主之地了,我不要,白不要啊。

我沒有去辦事,說到這裡我們必須得說這55個國家裡面,除了17個國家被徹底滅掉以外,其他38個國家,實際上是附庸國,比如說鄭國,這個國家一直到了戰國中期才被韓國給滅掉,畢竟貪多嚼不爛,吃了太多東西,總會消化不良,最後他的兒子因為政權問題自相殘殺,從另一個方面驗證了這一個點。


漩渦鳴人yy


晉獻公,如果你不熟悉的話,那他兒子你一定了解一二,那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晉文公之所以有能力可以和楚國爭霸,在城濮之戰中得以大敗楚軍,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跟他爹也就是晉獻公的勵精圖治是分不開的。

晉國,首任國君是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的唐叔虞,一開始立國為唐,而後被其子改為晉。晉獻公,名為詭諸,他是晉武公之子,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領詭諸而得此名。他在位二十六年,雄才大略,曾“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為晉文公稱霸春秋奠定了基礎。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採納荀息假道伐虢之計,一舉消滅虞、虢兩國。

晉獻公在位期間,在當時晉國南境有虞、虢兩國,國土相鄰,世代較好,晉國與此兩國關係一向不太融洽。

而此時的晉獻公自恃晉國武力強盛,想要滅此二國,因此晉國的武公大夫荀息獻計,應先用美女和寶物討好虢公,好讓他沉迷其中喪其心志。

而虢公果然中計,只知尋歡作樂,不再關心大事,與虞國的關係也日漸冷淡。

之後晉獻公又派人送給了虞公一匹千里馬和一對珍貴的稀有玉璧,並說道:

虢國經常騷擾我的國土,我現在想要和他打一架,希望虢公可以借道讓我們的兵馬過去。而此時的虞公早已經見寶物而忘義,滿口答應,當時虞國有位大臣宮之奇力勸,可是虞公早已經見利忘義洋洋自得,哪聽得進去呢?

虞公當時主動表示可以助戰,前提是要一些利益,晉國答應了。隨後晉、虞兩國合力攻下虢國。在消滅後虢國後,回頭又將虞國給滅掉了。

晉獻公即位以來一路南征北戰,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而後在晉獻公二十二年,掃除虞、虢這兩個強鄰。因此有曾“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之稱謂。他在位期間晉國版圖擴張裡近三倍,為晉文公稱霸奠定了基礎。

可惜,晉獻公一代英主,卻在老年昏庸起來,晉獻公在征討驪戎之時,捕獲一美女,名為驪姬。此女,紅顏禍水,後世認為和妲己、褒姒不遑多讓。

晉獻公對此女可謂是寵愛到了極點,而後驪姬為晉獻公誕下一子,名為奚齊。晉獻公愛屋及烏,竟廢長立幼,為立奚齊逼迫當時素有仁愛之名的長子申生自殺。

而另外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為求自保,紛紛出逃。晉獻公死後,奚齊即位,大權旁落在奚齊之母驪姬手裡,後來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夷吾做了國君。

可惜夷吾也非一代明君,對外窮兵黷武,對內子民哀聲載道,並且背信棄義,棄秦國而去,最後秦穆公又重新立公子重耳為國君,在重耳的勵精圖治下,晉國重新恢復了強大的實力,在城濮之戰打敗了楚軍,晉文公位列春秋五霸。

晉獻公,一生南征北戰,將晉國國土擴大三倍,至此晉國佔據了整個河東,有”表裡山河“之勢,這樣的一代英主,又怎是一個沉溺美色之人呢?當時的晉國,強幹弱枝,晉武公,晉獻公為了防止有”曲沃代翼“這樣的本末倒置之事,讓國家陷入諸公子的爭位困擾與內耗,不惜殺戮親族。

而當時晉獻公選定幼子奚齊作為繼承人,一來不排除他寵愛驪姬的寵愛而愛屋及烏,但更多的是,等奚齊長大成人,他會為奚齊鋪平一條平坦的道路,而且到那時晉獻公也老了,父子爭權的事情也會杜絕。

這樣的所做所為,其實並沒有錯,只可惜,他沒有想到自己會死的那麼早,在滅掉虢國四年之後,就因病去世了。而此時的奚齊年僅十四歲。

一代英主晉獻公,晉國可以成就百年霸業的真正奠基者,可惜在史書上,已經是一個沉迷女色,聽信讒言,殺害子嗣的年老”昏君“了。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