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饞嘴佬表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老輩人傳下來的經驗之談,意指凡事都要有防範意識,顧全大局。

“一人不進廟”指的是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進去廟裡。

這話背後的意思是講在以前不太平的年代,寺廟裡面經常有濫竽充數的僧人,有些僧人是盜賊假扮的,專門藏在寺廟等著過路人送上門去打劫的。

所以“一人不進廟”是老輩人傳下來的經驗之談,意在告誡後人出門在外要有防人之心,切記一個人不能進廟裡,難保不會發生意外,提醒後人要有警惕之心。

“二人不看井”是指在兩個人的時候不要同時趴著往井裡面看。

這話背後的意思是講兩個人同時趴在井欄往井裡看,萬一其中一個人起了歹心,把另一個人推入井裡面,命就沒了,告誡後人要提防身邊的人有歹心。

同時也要防萬一其中一個人不小心腳下一滑,沒扶穩意外落井,同樣在看井的那個人就成了最大嫌疑人,難保不被人懷疑ta是兇手推人落井的,到時候百口莫辯也難洗嫌疑,無端成了罪人。

所以“二人不看井”既要提防身邊人有歹心又要防避嫌疑,免得落人口實,百口莫辯。

“三人不抱樹”是指“三人不扛樹”,三個人不同時扛一條樹抬著走。

這話背後的意思是三個人同時扛一條樹,難保三人中有誰會偷懶,少用力氣,互相之間在猜疑是另外兩人在偷懶了,自己用的力氣大,扛的最重,心生嫌隙,各懷鬼胎。

就好比三個和尚的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三人不抱樹”同“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因分工不均,彼此間不肯吃虧引起的猜疑。

意指三個人同時做一件事容易引起猜疑,不利團結,為了避免發生這種狀況,儘量不要三個人同時做一件事,規避猜疑。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這句話是老輩人傳下來的經驗之談,背後的意思是告誡後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防備意識,提防別人有害人傷己之心,提醒自己不要過度信任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凡事要顧全大局,提防他人顧全自己的處世模式。

現在的寺廟都是供人參觀拜佛的,觀賞遊玩的性質多,住宿都是在酒店旅館不會在寺廟裡。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用自來水,農村地方還存在水井,多是私人的水井,且為了安全多數水井都是加了井蓋的。

現在砍樹木的,多是農場或是種的可伐木,大多是一砍砍一片的,機械化操作,人工輔導,有詳細分工合作的,“三人扛樹”的狀況很少出現了,且現在講究團隊合作精神,共同進退,故意拖累團隊的人是會被淘汰掉的,想要留下來工作必須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

隨著社會發展,“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的說法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社會規則了,所以現在的年青人很少知道這句話了,但是老輩人用這句話表達的背後意思凡事都要有防範之心,顧全大局是好的,我們應該學習。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完整的諺語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其實這是古時候的處世哲學。下面我一句一句來解釋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e5d00034b73cda41be0\

非說不凡


在過去,人們常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我給你糾正一下,而不是三人不抱樹,是三人不抬樹。

在過去,無論大小村莊都有廟,村莊小滴建有小廟,村莊大的,有小廟有大廟,家祖大的建有祠堂,當然廟裡邊神胎各易,按老輩人的說法,在過去要飯逃荒的人多,到晚上都住到廟裡,也是為窮人準備滴犧牲之地!按現在的說法,也叫慈善之地。也叫不掏錢的賓館。住的人魚龍混雜,你一個人進廟,會被飢餓的人,把你的食物錢財搶光,也不排除圖財害命。

在過去的井,都是大口井,井口都在一米左右,說二人不看井,指的是兩個人一塊看井時,防止小人,面善心惡之人,圖你錢財,剩你低下頭看井下時,抱住腿把你掀到井裡,頭朝下即死無疑,這就是說防君子不防小人。

三人不抬樹,在過去交通工具不具備,都是人抬肩挑,也是無意間,怕出現意外,三個支撐點。不是平行的,一個人重力受不了,樹會掉在地上。要是躲不開的情況下,會被樹砸傷和者砸死。

老輩人流傳下來的彥語,不是無有道理,大千世界,小人無處不在,小心能渡萬年船,謝謝!


農村農民工萬歲


農村總有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的這句話,是基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是長久的歷史,經過實踐的證明得出的。

1

一人不入廟

縱觀中國歷史中寺廟是佔據比較大的地位。

唐太宗對當時被印度王驅逐的佛教僧人逃難到他的地方,秉著不鼓勵但也不拒絕的態度,允許佛教僧人傳教。

而當時的佛教教義是教人為善之道。

唐三藏又歷經千辛萬苦去印度迎入佛經,後在武則天時代開始盛行。即使五代十國戰亂時也沒把寺廟徹底湮滅在戰爭中。

寺廟裡的僧人是參之不齊。當時僧人人員稀少,為了吸納人員,宋朝時開始給那些僧人免稅,家裡男丁為了錢才會剃度出家,而不是因為秉著為善之心。

罪大惡極的犯人,如果進了寺廟剃度,官府的人就不允許抓捕。

還有些人為了躲仇家才進入寺廟當僧人。

即使有度牒制度,但信徒進寺廟也不能去觀看僧人是否有,且人家憑啥給你看。

穿上衣服,剃光頭,看起來就是真僧人。

也經常有歹徒假扮僧人。

看到僧人,僧人就是為善之人的第一印象,印在心中,不會起防備之心,也不會去懷疑僧人是否真假。

而歷史上佛教寺廟經常建立在荒郊野外僻靜的地方,明顯的殺人放火好地方,有人遇害都無人知。

寺廟的器具也是貴重的,如有毀壞,無人替一人辯解,形成百口莫辯。

所以一人是不建議進寺廟。

2

雙人不看井

在古代,井相當於現代的水龍頭,舊時代科技不發達,而水又是生活中的必備之物,打口井成了必需品。

而井裡要想有水,是需要打到地底有水的地方,這是要有一定深度的。

因比較深,太陽光有時都照射不到水面,探頭察看都是幽深的水,看不見底。

那時為了方便趕路人取水之用,會在一些野外或路旁,打一口井。

井是常見,又看不見井底,成了害人方便之地。

看古代電視劇,兩人一起去井邊,有害人之心的人,總是趁著另一人視線看不到的地方,用力把人推下去。或皇宮井裡打撈上死人,比比皆是。

古代進京趕考,交通不發達,書生又較窮,都是用走路的方式去進京開考。

兩人結伴,有說有笑不無聊,聊天中瞭解到這書生文章談吐不錯。運氣不好遇有嫉妒心的書生,為少一個競爭對手,會尋方設法去害死這人。

路途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走,備水總有喝完的時候。突遇一口井,在又累又渴時,害人之心的人,故意引導,突然推人下去。行走太久,又太累,使不上力氣,推一下,慣性使然就會倒下井裡遇害。

或兩人結伴,見一口井,其中一人準備打水。井邊有水,路滑,探頭打水時, 上半身傾斜,腳容易打滑掉下去。

因只有兩人的緣故,叫人過來搶救,時間有時趕不上,死去,不會有人相信這人是無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景出現。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都是不建議兩人看井。

3

三人不抱樹。

三人不抱樹,可以說三人一起抬樹,也可以說三人一起抗樹。

那這棵樹必然是比較長,而且是比較重的,三人的力氣才能搬得動,可想而知是很重很長的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故事,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和尚,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擔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其實這裡主要的地方在於三人。

三人不容易同心,而且力氣也不容易均勻輸出。

在慣性思維當中,有三人,肯定是一起出力的。

如果把樹放下來時,其中一人不出力氣,樹就會往一邊倒下去,往下倒的樹,會有很大的重力,而人的力氣是沒辦法抗住這種重力,且是快速又重,剛好在那一邊的人,容易被壓死。

按照慣性思維,是三人出力,每人心中出多少力會有個準備心理。

如果有一人沒出力,但他又秉著準備心理出力,這時他的準備力氣是不足以撐起整棵樹的力氣,意外由此發生。

三人,突然形成有一人偷懶不用力。因是三人,有時會分辨不清誰沒用力氣,可這棵樹的重量,是三人才能抬得動。

有一個人偷懶不使力,動作,表情到位,很容易使其他兩人以為真是這麼重,可這重量,實際是三人,使力過重,容易脫力促使其中兩人容易受傷。

即使三人都很誠實,但總有力氣用近的時候。

在抬動過程中,有一人突然使不上力,就會使整棵樹受力不均勻,容易往一邊傾斜。而沒準備的兩人,本來就很出力,突然其中一人不使力,就像壓倒駱駝的稻草,使其他人受傷。

且這種使力不使力,有時看外表是看不出來的,這種事也不能說,為了避免有疙瘩就不建議三人抬樹。


feng6350


以前這幾句話經常聽到,大致意思就是做人一定要心思慎密,不要輕信任何人。

一人不進廟:說法很多。

在過去,有人說廟裡一個人進去不安全,裡面的僧人大多數都有“前科”才出家,他們雖秉承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去修行,但究竟修煉到什麼程度誰也知道,如果在廟裡蒸發了,那才就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呢!沒誰會往寺廟裡想。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怕裡面一些值錢的東西丟了,你一個人說不清楚,這點有些牽強附會。民間還流傳一些迷信說法,有些廟晚上在,白天就消失了,更多的就不一一描述了。

現在都講究出遊了,名勝之處都人滿為患,想一個人都不成,這方面就不必擔心了,但進去了心就要誠,千萬別亂講。

二人不看井:這個很簡單,別讓那個人推下去,還算不上證據,得個一失足落井身亡的結果。

喻意很明顯,人活在世,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事實也是如此,兩個人在井邊同時往下望的情況不多,關係再好的人都會小心翼翼。

三人不抱樹,也可說成是不抬樹。就是責任承擔不統一的意思,三個人一但都想偷懶,哪怕一個,或二個,那個為其他二人承擔負累的也會被樹木壓死。喻意就是相互指望,難見其一,與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一個道理。


驍勇34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是古人明哲保身的安全口訣,細思極恐。


為什麼一人不進廟。廟裡有功德箱,案頭有供品,甚至一些值錢的財物。一人進廟裡溜達,容易被人懷疑心懷不軌,有偷東西的嫌疑。

為什麼二人不看井。這是因為人心隔肚皮,萬一對方起了歹意,你伸頭看井的時候,一把推到井裡,不就像《西遊記》裡面那個被害死的皇帝一樣了麼。

為什麼三人不抱樹。兩個人抬樹的時候,一人承擔一半重量,誰也不敢偷懶,否則一起砸傷。三人抬樹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變數,因為有一個人偷懶,是不容易發現的。假如只有一個人偷懶,那還算好,另外兩人最多多出點力氣;假如兩個人同時偷懶,那就慘了,一個人獨自出力,很有可能受傷。如果三個人同時偷懶不出力氣,三個人很有可能都被砸傷。這就是類似於囚徒困境一樣的難題,所以還是兩個人抬樹比較安全,規避了潛在的傷害風險。為什麼獨自莫憑欄。一個原因,是害怕這個人會心生倦意,自尋死路;第二個是擔心發生意外,失足墜下沒有人發現;第三個原因,恐怕像二人不看井一樣,萬一你一個人的時候u,有壞人在旁邊使壞,很有可能發生不測。

為什麼說這四句話,我細思極恐呢?因為所有的老話,古話,都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換句話講,我剛才在上面提到的所有的意外,都曾經在生活中發生過:有人推人落井,有人抬樹坑人,有人高臺遇害。這才有這樣的告誡出現啊。

看完這四句諺語,會不會讓你對人性的陰暗面多一點認識呢?


鐵錘歷史


農村俗語以言簡意賅的獨特魅力,傳承了幾千年,匯聚了老一輩的經驗和智慧,也可以說是老一輩對人生經驗的總結。小的時候,在自己家的衚衕口,總能聽到鄰居老人講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看著老人嚴肅的表情,自然也知道這句活是有道理的,這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一人不進廟,字面意思非常明顯,就是孤身一人輕易不要去廟裡,在古代,很多賊人冒充和尚,在山上或野外蓋一個小廟,為了自身安全,因此一個人不要進廟;另一個意思,寺廟一般都有非常貴重的器皿和香客捐贈的錢物,一個人進廟有盜竊的嫌疑,為了避免這種猜忌,因此也就有了一人不進廟的說法。


二人不看井,兩人在井邊,萬一有一人不小心跌入井內,會被誤解成另外一人推下去的;還有相反的一層意思,在古代有這樣一則故事,兩人同時進京趕考,路遇一口井,其中一人把另一人推下井,拿到錢財揚長而去,因此兩人看井也有一定的危險性;還有一種比較可笑的說法,萬一另一個人有點冒失,或者是我們常說的有點傻,不小心把另一個推下去,後悔莫及,鑑於以上這三種現象,也就有了二人不看井的說法。

三人不抱樹,這裡的抱樹其實是抬數的意思,一個人抬不動樹木,兩個人抬都要一起用力,如果三個人抬或者三個人以上,即便有人不用力、偷懶也看不出來,這跟三個和尚沒水喝有相似之處;另一層意思,如果兩人想要加害另一個人,在抬樹過程中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也就有了三人不抱樹的說法。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到大家,有什麼好的觀點請在下方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我會持續解答農村的相關問題,請大家多多關注!


生活巷


謝謝頭條邀請。這句話確實聽過的,我生活在農村,小時候就聽老人跟我說過。當時我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這麼多年過去了,恍然大悟,原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意思,給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一人不進廟。這個廟不是特指寺廟,而是說的供奉祖先、名人的地方。因為是供奉的,所以有很多金銀器物,很值錢,一個人進廟的話,就會有偷東西的嫌疑。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要謹慎,防人之心不可無。

其次二人不看井,後面還有一句“同看必深信”,這個比較好理解。兩個人在井邊,隨時有被對方推下去的可能,所以除非是非常信任的。這句話的意思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也不可有!

然後三人不抱樹,這不是字面上三個人合抱樹的意思,而是三個人扛樹的意思。正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個也一樣,三個人是沒法抬樹的,有一個人會有偷懶的嫌疑。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做讓別人懷疑自己的意思。



最後獨坐莫憑欄,古人經常憑欄眺望,抒發情感。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時候不要登高倚著欄杆,這樣容易想一些悲傷的事情,在高處,也要想不開。

綜合以上幾點,這段古語的意思就是,人要學會保護自己,做事要小心謹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以上就是在下愚見了!如果有失偏頗,希望大家指正!喜歡我,就可以關注我,看看我其他回答!


山間小農民



都是告誡人防人之心不可無以及為人處世不要讓自己處於某些不利的處境的意思。



一人不進廟

一則在我國古代很多人奉行神靈之說,認為宗廟是鬼神之地,有鬼神出沒,很危險,很多廟裡的佛像並不是都如我們表面上所見的面容都那麼慈祥,也有青面獠牙的;再者就是,廟裡也存在說欺男霸女、掠人錢財的事情;二則,以前的廟裡都有一些較貴重的器皿的,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

所以,一個人輕易不要去廟裡,引申的意義就是一人不要輕易獨自涉險,也不要輕易相信表面上所看見的事物。



二人不看井

有兩人同時進京趕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略有文采,並帶了豐厚的盤纏,結果另一人路上就心懷不安,怕同伴搶了自己的頭名,就起了加害之心,當同伴在井邊,往下看之時,就將其推下了井裡,去了心病,得了錢財,徑自離開。二則,

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或者一人心生歹意,無法解釋,所以說“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抬抱

一則,甲、乙、丙,關係平時很好,來往久了之後甲乙喜歡上了丙的錢財和老婆,於是合夥謀害他。於是計劃三人同時去抬一棵大樹,讓丙去抬前面,甲和乙一人抬後一人抬中間。三人抬起後,中間之人俏俏的向後顛去,和後面的人同抬一頭。丙不知道情況,一段下坡路後,丙被壓垮,內臟負傷,不治而亡,死不瞑目。二則,

三個人一起抬樹,有一人會有偷懶的嫌疑。


我們都愛西紅柿


這句話放在今天來看其實很好理解,“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這句話的核心就是,自古人心難測,防人之心不可無。

一人不進廟:這個廟更多的指山中或者偏僻地方的寺廟,這樣的地方就成了過往行人歇腳、避雨、夜宿的地點,但是難免會碰到一些惡人、搶匪也在這裡逗留或者是設局,所以一個人進入廟裡,輕則損失錢財,重則性命之憂。這句話也是暗指一個人出門在外凡事要小心謹慎。


另一方面,古代這種小廟大多供奉的是土地、山神、黃大仙等等這種,而不是佛像。這種雕像大多都不是面容慈祥的,看起來都有些陰森恐怖的感覺,一個人再這樣環境下很容易被嚇到,而且供奉的這些,難免有妖邪,容易對自己不利。

二人不看井:主要是針對防人之心不可無這點,如果另一個有謀害之心,把看井那個人推下去了,就說其失足落井,也沒有人能夠證明是他人作為。同樣的道理,如果這個人是自己掉下去的,旁邊的人也脫不了干係。其實核心的思想不在於看井,而是在於防人之心不可無,即便親朋好友也是皆有可能害你。井只是一個比喻,就像一個陷阱一樣,如果你沒有防備,就很容易被人領進去。


三人不抱樹:無論是三人不抬樹還是三人不抱樹,都是兩人預加害一人,抬樹可以理解為一根樹木,三人前中後位置抬,然後中間的人逐漸後移到跟後面人一起抬,而且還要抬高,這樣前面的人承重就會增加,輕則內傷,重則殘廢,而且他在前面根本看不到後面發生的事情。這就是疏於防範的後果,切記把後背交給他人,這也是泛指。

獨坐莫倚欄:話說一人武藝超群,可是不會游泳,所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別人都嫉妒他,於是便利用他喜歡在池塘旁倚靠護欄休息的習慣,把木欄鋸斷了,結果那天直接倚靠水裡,奈何不會游泳,眾人只是冷眼旁觀看其沉入水中。這一點不僅僅說明防人之心不可無,而且還說明了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你就需要提防那些不如你的人,因為人性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這四句,合起來其實是一個故事,內容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人心難測,要學會提防,否則難免會有性命之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