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賽總冠軍:爲何要強調外賣小哥身份

昨晚,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上,來自杭州的外賣小哥雷海為逆襲奪冠。第二名是來自北京大學的文學碩士彭敏,第三名則是四川大學大學生韓墨言。

詩詞大賽總冠軍:為何要強調外賣小哥身份

圖片來源見水印

今天,朋友圈被這條“外賣小哥奪詩詞大賽冠軍”的新聞刷屏,在恭喜雷海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與自身實力相匹配的成果同時,許多報導充滿著“逆襲”、“平淡無奇”等字眼,來描繪外賣小哥的生平,似乎這樣身份的人,與詩詞歌賦是相突兀的。

外賣小哥為何能逆襲奪冠

為何他有如此深厚的詩詞功底

說簡單也簡單——雷海為是真的喜歡詩

十幾年前,他沒有多餘的錢買書

為了能讀詩

他到書店把詩背下來,回家再默寫

就這樣積累了八百多首詩詞

現在,作為外賣員

他和大多數從業者一樣

勤懇打拼,工作繁忙

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

昨晚落下帷幕

而一路過關斬將,

擊敗北大碩士獲得總冠軍的

正是這位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外賣小哥!

…………


這讓我想起去年的一條算不上新聞的新聞:外賣小哥看《西方哲學史》

詩詞大賽總冠軍:為何要強調外賣小哥身份

詩詞大賽總冠軍:為何要強調外賣小哥身份

“北京一名外賣小哥十分喜愛看書,他習慣出門時帶一本書,等餐的時候便拿出來看……”

一邊是愛好詩詞的外賣小哥奪得冠軍,另一邊是喜愛看書的外賣小哥看《西方哲學史》上了新聞。前者如果是文學碩士,後者如果是普通大學生(甚至是大眾群眾),那還會有這樣強調身份的新聞嗎?

這樣的新聞本不應該成為新聞,但是來自中產階層的我們內心存在一種不為外人道的隱秘心思:

總喜歡看到一些人去做我們以為他們所屬階層該做的事,以此來收穫一種階層區隔的安全感和優越感。

農民不該會書法,卡車司機不該會油畫,自閉症兒童不該會交響樂,外賣小哥不該讀書,等等。

但這條新聞之所以會成為新聞,是因為這種圍觀的本質也是中產們的一種對於認知失調的自我控制,或者說是自我安慰、自我保護。

詩詞大賽總冠軍:為何要強調外賣小哥身份

它傳遞著另外一層信息:“中產階層的同胞們不要慌!這種跨階層區隔的符號僅僅是具有新聞性的孤例罷了!我們只要把外賣小哥讀書讀詩,認知為獵奇新聞來圍觀,就仍然能繼續心安理得地用書法,油畫,交響樂和詩詞歌賦符號區隔其他階層,享受屬於我們自己階層的安全感和優越感!”——於是,這條新聞就成了新聞。

詩詞大賽總冠軍:為何要強調外賣小哥身份

這恰恰凸顯了我們無法將外賣小哥讀書視之為日常的一部分而平等對待的態度,凸顯了我們

拒絕將讀書這個符號從我們的階層剝離開的執念與偏見

我們既是可悲的,一方面抱怨著這個社會階級固化,另一方面看到一些人做出看似與自身階級不符的事,又會對此貼上某些標籤。

詩詞大賽總冠軍:為何要強調外賣小哥身份

也許在一部分人眼裡,穿著外賣衣的人,就應該騎著電瓶車,或手拎便當匆匆小跑,永遠都應該且只能這樣;而在另一部分人眼裡,穿著襯衣,胸掛工牌的人,就應該騎著共享單車,朝九晚六,兩點一線在格子間,日復一日。

然後在睡前設定明天六點半的鬧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