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充斥全球!中歐又給世界一個「契機」

當前,不確定性充斥全球。不過,中歐或許將成為世界的“穩定器”。

據媒體報道,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16日在北京舉行。德新社注意到,此次中歐峰會正值華盛頓和北京爆發貿易戰之際。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將出席峰會。

這家德國媒體報道稱,歐洲議會對華事務負責人喬·萊嫩表示,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繼續動搖世界秩序,布魯塞爾和北京需要“共擔責任”營造穩定局面。德新社還援引萊嫩的話說:“中國和歐盟必須成為新世界秩序的穩定之錨。” 有輿論認為,對於此次峰會,歐洲方面可謂寄予厚望。

在中歐峰會召開前一天,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就刊載歐盟駐華大使史偉的文章稱,在地緣政治存在不確定性的時候,此次中歐峰會將是一個契機,能夠表明中歐的合作不僅對歐洲和中國重要,對其他國家也很重要。我們必須支持和鞏固開放的、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全球治理體系,這是經濟繁榮和可持續全球化的基礎。此外,我們還要在氣候變化、外交政策和歐亞互聯互通等問題上取得進展。

在史偉看來,這次峰會為歐盟和中國提供了一個契機,可以證明雙方共同支持世貿組織成為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的核心,並將言語轉化為行動,彌合與未來全球經濟新規則之間的差距,從而讓世貿組織可以迎接新的挑戰。

有分析認為,這一次,歐洲方面如此看重中歐峰會在意料之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學者吳妍對參考消息網稱,當前,歐洲方面在多邊領域尤其是在自由貿易方面加強與中國合作的意願不斷上升,積極利好的消息亦在不斷釋放。一方面,一直以來,歐洲方面曾認為,歐美在安全貿易等領域的交互與深度合作關係堅不可摧,但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外交政策受國內政治影響較大,威脅歐美關係。而且歐洲方面也意識到,在安全等領域的對美依賴,已形成對其外交、貿易等領域的掣肘,因此,歐洲急需改善“被動挨打”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國是崛起的新興力量之一,歐洲方面十分看好中國市場,且在現階段,中歐互惠互利及貿易互補性仍存,加之中歐在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領域有所共識,因此,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的中國成為當下歐洲可選擇的最有實力的多邊領域合作伙伴。

有輿論注意到,鑑於中歐在維護多邊主義及自由貿易方面的共識加深,此次雙方達成實質性成果的可能性極大。

對此,吳妍表示,此前兩年,中歐在峰會後都沒有發表聯合聲明,而與以往不同,在此次峰會前,中歐雙方在聯合聲明文本的商談方面都十分積極,希望最終能共同發表聯合聲明,向全球釋放維護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積極信號。

媒體注意到,此次峰會前,中國高層剛剛結束了對德國的訪問,且取得良好效果。外界認為,此次中國高層訪德亦再次證明了中國保持開放、深化開放,開展與歐洲方面互利合作的決心。

路透社就報道稱,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中德兩國都致力於多邊主義和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秩序。她強調,兩國都希望維持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體系。

在中歐關係方面,德國一直扮演著歐洲“領頭羊”的角色。外界期待,此次峰會,中歐雙方能再次給世界一個“契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