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光下的自由繪畫|特邀導師周長江:由內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由《庫藝術》策劃、推出的“自然光下的自由繪畫”——國內首個非具象繪畫研究工作坊已經正式啟動!國內著名抽象藝術家周長江、孟祿丁、王易罡、顧黎明、袁佐等作為第一期工作坊的特邀導師,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學術理念和教育方法,但在啟發藝術的後起之秀們打開自己,扔掉束縛,學會自由的去繪畫這一點上又有異曲同工之妙。《庫藝術》近期陸續對諸位導師進行了先期專訪,導師們也就自己對於此次教學理念的認識,自身的學術課題、教學重點,以及對參與成員的要求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準備報名的朋友們可以藉此機會對本次工作坊教學的主張和內容有一個先期瞭解。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特邀導師周長江

周長江,著名藝術家,中國抽象繪畫的開拓者之一。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代表性作品《互補系列NO.120》在第七屆全國美展中榮獲銀獎,這是抽象藝術在國內官方大展中首次獲獎,被美術評論界認為是中國現代抽象藝術史上的重要事件。周長江近年來創作不斷推陳出新,力圖將東方傳統文化與現當代藝術語言熔於一爐,愈加揮灑自如,爐火純青。

庫藝術=庫:“自然光下的自由繪畫”是國內首個非具象繪畫研究工作坊,請您談談對非具象繪畫教學的看法和理念?

周長江=周通常說“抽象”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用詞,現在大家對此有各種異議,所以用“非具象”也好,然而非具象繪畫在中國有特定的意義;因為中國美術教育一直是以具象繪畫教學為主,主張現實主義的單一模式,離開具體物象人們就沒有了通向藝術感知的橋樑。這種單一的藝術思維和習慣使人們看不懂新繪畫,尤其是抽象繪畫,原因就是從來沒有過非具象繪畫的教學。近年來中央美院成立了第五工作室,我認為這是中國現代繪畫教學上的進步。從社會性上來講,《庫藝術》能夠把社會上的很多對非具象藝術感興趣的年青藝術家集中起來探討非具象繪畫這個課題,我覺得是:擴大藝術認知,研究藝術本體,提高美學水平的過程,非常有現實意義。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互補系列No.120 170cmx165cm 布上油畫 1989

庫:您為什麼會把 “東方傳統審美價值的現代轉型”作為本次教學的課題?

周:這個課題很大,是根據我個人創作理念而來的,我會在有限時間的教學裡縮小講題。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大家從整個西方藝術體系得到很多的啟發和營養,並很快走了一遍,非常表面。我們的前輩們是在上世紀20、30年代留學後帶著自己深厚的國學根基在做藝術,在他們的繪畫中其實已經貫穿和實踐了本土文化的轉換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這代人文化自覺還不如他們。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就開始做抽象藝術,那時候對藝術形式特別感興趣,花了好幾年時間自學了現代主義繪畫形式語系的歷史,基本以模仿西方藝術為主。後來受到前輩們的啟發,覺得中西方文化差異性很大,既然生長在本土文化環境中就應該找回自我,回到自己的文化根基上,從當下文化角度來思考問題。中國有很長的歷史,又是以經驗感性文化見長,而悠久的傳統文化每個時期裡都有很多可利用的文化因素,其中尤其不缺意象思維和抽象審美意識,不但士人書畫涵義精深,就象形文字而言,從古蟲篆至今楷體就是形式符號的審美變遷;另外還有大量的民間藝術資源可以利用、轉換成現代藝術,當然,如何把農耕時期的有形和無形的元素運用好,轉換成後工業時代的美學價值,就是我們這代人應該研究的。而今天本土形式語系的建立這一點在抽象繪畫裡進行實驗是最直接的,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閒遊芥子園 180X400cm 布面油畫 2014.4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互補構圖105 布面油畫 2015

庫:很多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比較概念化,使得東方審美容易流於表面以及出現庸俗化傾向

那麼您強調的“東方傳統審美”是否更為注重背後的精神層面,而不僅僅是強調某種形式?

周:東方傳統文化中的詩歌、文學以及儒釋道精神哲學中有豐富的形而上營養.傳統繪畫裡有很多形式因素和審美理念都可以轉換成現代的繪畫語言。這裡的關鍵是“轉換”,而轉換的關鍵是你要有更大的視野並對此有興趣,“興趣”這個動力可以促使你做各種各樣的形式實驗勞作,由淺入深,是一個很自然的探索過程。我覺得尤其是年輕人在做的時候,不應該去指責他們,之所以表面化是因為對中國文化理解和體會還不夠深,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還沒有找到比較確切的符合自己的語言。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如果他想繼續下去,我相信其意志力會使他們將來做的很好。

中國文化是內在的,對人本身的修為要求很高。心到手到,手到心不到還是不到,這是一個由內向外漫長時間的實踐和改造的過程。由於歷史的原因,傳統國學方面我們不如前輩先生們深厚,如果我們還希望本土文化在今天有新的發展,就必須不斷加強個人內在的文化修養。當然,面對宏大的文化理想,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我的觀點是:在走向非具象繪畫的探索當中,只要有很多有志向的人一起在努力,每個人遵從自我的側重點和有效的文化切入口、慢慢形成個人心得和自身對繪畫本體語言的理解和創造,形成個人的有成效的特殊形式語言系統。這樣做的人多了,在總體上就會形成一個當代的中國屬性的非具象繪畫現象。

庫:今天很多藝術家在探索“東方傳統審美的現代轉化”這一命題上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內在線索,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周:其實我們今天還處於起步階段,這命題需要時間也需要智慧,更需要文化高度,“非具象”不是畫客觀而是畫內在修養,畫家內心的素質、高度、品格、修養都會在作品中體現出來。因此藝術家創作的過程就是自我“修身”的過程,這裡除了練就繪畫本體表現功力,要“建立自己的內在線索”更需要的是“功夫在畫外”。

只要你內心意志足夠強大,朝著自己內心的目標不斷努力,由內而外進行各方面的學習和實驗,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到了一定的時候終會有結果。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互補跡象64 100X150cm 布面油畫 2015

庫:關於“東方傳統審美的現代轉化這個問題很大,您從《互補》系列開始就一直在這個方向上探索,在這次教學中您會如何引導年輕藝術家?

周:第一,我們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文化。畢竟我們生長在這個土地上,創造今天的文化不可能捨棄傳統,你只有消化和更深刻的理解傳統之後,才能創作和表達出自己新的語言。

第二,個人語言的純化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慢慢推進,由於東方傳統審美涉及的面很廣,所以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有把握的突破口入手,進而慢慢實驗。

第三,畫裡畫外的高度,西方人靠推理,中國人靠悟性,我希望有志於此的年輕藝術家務必提高自己的藝術感受力,從而對中華文化系統中方方面面的東西感受到它的好處並研究下去。

庫:在短期內,您將如何把您的理念和經驗傳授給這些年輕藝術家?

周:我會介紹自己的有關思考,並在實踐上從感受力上探討“筆觸、空間和色彩”之間的關係。

因為每個人感受力都不同,重要的是啟發他們自我發現,例如筆觸本身是有形的,它處在空間中會形成“勢”,由造型和色彩之間的心理關係會呈現出每個人差異,這種差異會形成未來的個性風格。短短几天我會將形式要素分別延展來進行教學。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周長江工作室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創作中的周長江

庫:您早年接受的是現實主義教育並且有很好的成果,為什麼後來決然轉向抽象?這一過程遇到過哪些困難?

周:早期困難是多方面的的,除了物質的匱乏,更多的是孤獨和政治環境的壓力。因為我們接受的教育方式是寫實繪畫,掌握了基本造型能力才有了進入專業系統的門票,現實主義的要求即表達現實生活,它在乎的是社會性和敘事性,而我當時年輕好勝,個人的興趣更注重繪畫的形式語言,客觀環境與個人理想發生衝突,我的勇氣推動行為,所以後來我重新自學了現代主義從塞尚到抽象藝術的整個系統,經過長年的各種實驗才走到抽象藝術。抽象藝術是現代主義語言鏈的終結,只有通過現代主義的訓練你才能知曉形式語言和表達之間的關係。

《互補》系列是在我掌握了這些基本形式語言後給自己提出的理想性任務:東方傳統審美的現代化轉型,我將道家哲學中陰陽互補系統理論提取出來作為自己根本的創作理念,指導我的創作過程,雖然理論框架很大,但我力求從個人體會出發,不斷開拓,因此這是一個自己不斷實踐提高的過程。

庫:有很多藝術家在藝術道路的選擇上存在猶豫糾結和不確定,這可能是藝術實踐必然面臨的問題,您作為過來人對他們有什麼忠告?

周:我覺得繪畫是一個終身的事業,在這個長期過程中個體的敏感度、階段性側重點、自我的修為都是極為重要的。雖然每個人會經歷內與外的各種困難,甚至是嘲笑和批評,但我覺得這都不是壞事,因為搞創作的人不能沒有主心骨和相當的自我定力,繪畫的階段性瓶頸其實也是飛躍的開始。實際上突破瓶頸即思維的突破,然後手上才能突破。最關鍵的是要把握住自己對藝術高度的追求和百折不撓、持之以恆的意志力。

更多導師

持續更新中...

參與周長江及更多特邀導師的教學

自然光下的自由绘画|特邀导师周长江:由内向外,重在自我突破

立刻加入本屆工作坊

JOIN US

報名日期

2018年6月26日—7月31日

報名需提供資料

個人照,簡介,5張作品圖片,參與此次教學的原因

報名郵箱:[email protected]

諮詢電話:010—847861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