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國大將,義可比關羽,勇不輸孫策,卻臨死前一語道出英雄悲涼

三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人才噴湧的一段時期,真是英雄不問出路,只要你是金子,便會發出光了。

但凡事都有例外,三國時有這樣一位大將,論義可比關羽,論勇不輸孫策,哪料剛露頭角,還未發射出奪目光彩時,便英年早逝了,堪稱三國時期,最讓人惋惜的人才,此人便是太史慈。

此三國大將,義可比關羽,勇不輸孫策,卻臨死前一語道出英雄悲涼

太史慈最初的出場,是在黃巾軍管亥攻打北海相孔融時。當時恰好太史慈自遼東回家,其母親便告知太史慈:你走後這一段,是孔融多方賙濟,比咱的那些親友們還強,現在聽說他有難了,你應該卻報恩。

太史慈便單槍匹馬殺入城內,見到了孔融。然後為救孔融,又再次殺出重圍,替孔融去劉備那裡求援。引得劉備一聲驚呼:哎呀,我劉備的名聲,連孔融都知道了?就這樣太史慈引劉備前來,算是救下了孔融。

此三國大將,義可比關羽,勇不輸孫策,卻臨死前一語道出英雄悲涼

在三國時期,一提“義”便會想到關羽,丟棄曹操所給的榮華富貴,千里走單騎重回劉備身邊。但看看太史慈的這番報恩,完全可以比肩關羽——只為報答孔融賙濟母親之恩,便兩次匹馬單槍殺入重圍,這份危險,其實絲毫不亞於關羽的千里走單騎。

這等人物,劉備自然不會放過的,想邀太史慈跟隨,但太史慈卻選擇了劉繇。理由是收到劉繇邀請書信,答應人家了,豈能反悔?

此三國大將,義可比關羽,勇不輸孫策,卻臨死前一語道出英雄悲涼

自古言:大丈夫一諾千金!太史慈的選擇雖不明智,因為論諸侯,雖劉繇雖比孔融強,但也是庸主。可太史慈卻只因遵守諾言而前去了。這跟《三國演義》中,關羽遵守桃園結義的誓言,又有什麼區別呢?無非是劉備最終成功了,劉繇卻失敗了。

在成為劉繇手下後,太史慈便迎來了此生最出彩的一戰,這就是大戰小霸王孫策。皆知孫策之勇堪比霸王項羽,但卻遇到了絲毫不輸他的太史慈。

此三國大將,義可比關羽,勇不輸孫策,卻臨死前一語道出英雄悲涼

兩人的那番龍虎鬥,堪稱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一段打鬥。在劉繇兵敗孫策後,太史慈依然沒有放棄劉繇,進駐涇縣,直至最終被孫策俘獲。當時喜得孫策,親自給太史慈鬆綁,叫道:“從今以後,我跟你太史慈,一起共進!”

太史慈雖錯過劉備,卻最終得到了明主的厚愛,成為孫策倚重的愛將。人生之路陡然豁然開朗。因為畢竟是孫策開基江東,才使得東吳最終鼎立三國。但萬分可惜的是,太史慈跟隨孫策還沒幾年,便去世了。

此三國大將,義可比關羽,勇不輸孫策,卻臨死前一語道出英雄悲涼

公元206年,這一年太史慈才41歲,臨終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這一句,道盡了英雄壯志未酬的悲涼。因為太史慈死後兩年,便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從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若太史慈沒有死去,必會出現在赤壁戰場之上,從此叱詫三國江湖,必會留下不亞於三國任何一位名將的傳奇,盡展其英姿,完成其壯志。

可惜,卻只留下了“北海單騎救孔融”和“酣鬥小霸王”的兩個傳奇,才跟定明主,嶄露出頭角,便英年去世,只留下我等後人的惋惜聲聲,真是,奈何英雄如何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