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背後的股權架構如何?

煮茶啦


平安是一家國有企業持股、在香港與上海兩地上市的公司。從2017年三季度報告披露的股東持股情況(如圖)看,如深投控、中國證金、中國匯金、深業集團幾家國資背景的企業合計持股11.52%,遠沒有達到控股比例。而卜蜂集團(即泰國的正大集團)通過商發控股與New Orient Ventures Limited兩家子公司,持股中國平安9.73%,是單一法人最大股東。從所有權來說,平安是國家、外資、民間資本共同持股的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從國內起步,主要收入來源國內市場,但並非完全由國內資本方所有。


回顧中國平安的發展歷程,可以窺探其股權結構的變遷軌跡。1988年,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成立時,招商局蛇口工業園區、中國工商銀行分別持股51%和49%,雖是股份制公司,但本質上是國有企業。1992年,平安獲得全國性的金融牌照,從深圳走向全國,也在此時,平安施行職工持股,引入平安綜合服務(平安職工合股基金,員工投資集合深圳市新豪時投資發展公司的前身)持股10%,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頗具里程碑意義。1994年,為面對金融行業的國際化競爭,平安引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作為戰略投資者,後兩者以6倍淨資產的價格取得13.7%的股份,並在業務模式、管理體系上為平安注入了許多先進的元素。2002年,為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平安引入匯豐作為戰略伙伴,後者入股6億美元,佔比10%,匯豐的加入為平安的國際化發展給予多方面的助力。2003年,平安增資擴股,在全球發售13.88億股,佔公司擴大股本後的22.4%,國資企業持股比例降低,匯豐增持平安至9.9%,成為第一大股東。同時,因平安員工持股計劃設立的江南實業和新豪時分居三、四位,總計持有14.02%的股權,保證了核心團隊在公司的話語權。


歡迎關注微觀商界(公眾號“微觀商界”,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為處於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提供成長微診斷服務,系統思考、深度調研、形成獨立客觀的企業微診斷報告,幫助企業全面審視自己,找到根源、突破成長瓶頸。



微觀商界


1988年,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成立,招商局蛇口工業園區、中國工商銀行分別持股51%和49%。從形式上看,當時的平安也是一個國有企業,只不過是股份制而已。

到了1992年,平安已由中遠集團、深圳財政局和新豪時參與控股。此時深圳招商局和工行的股份已經被稀釋到25%左右。到了1995年也就是三年後,高盛和摩根史丹利也加入進來,在平安分得一杯羹。1997年進行了增資。到了2006年上市之前,中國平安已經轉變為由十多家主要股東控股,股權結構進一步分散。2011年前,中國平安最大的股東為匯豐,佔股15.58%;2012年,匯豐轉讓所持 的平安所有股份,泰國正大集團接盤匯豐,成為中國平安最大的股東。

可見,中國平安的股權結構經歷了從集中到一步步慢慢分散化的過程。除了股權集中度的問題以外,股權結構還涉及股東的構成和股東之間的關係。對於中國金融保險行業的企業而言,外部股東的意義絕不是補充資本金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引進先進的公司治理理念和豐富的、國際化金融發展和經營經驗。

股權結構和公司價值之間的關係微妙而敏感,受到諸多外在治理因素和內部環境構成的影響,具有同樣集中度和多元化程度的股權結構放在不同行業的企業裡,也會產生南轅北轍的效果。從4200萬元的註冊資本起家,到如今資產8732億、2009年前三季度淨利潤69億,平安經歷了跨越式發展。成事在人,人的能力發揮需要良好的機制,機制依靠體制,股權結構又為體制奠定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平安從國企走向股權多元化、合理化的過程,彰顯了一種追求“根本”的智慧,也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治理之路。


大貓財經


謝邀。本人專注股權激勵、股權創新、股權方案領域,歡迎私信諮詢


題主的主問是:中國平安背後的股權架構如何?
輔問是:平安市值最近一年來上漲很快,這家公司股權架構是怎樣的,到底算不算國內企業? 股權君回答的側重點是,“平安到底算不算國內企業”

好,回到正文。

中國平安,全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8年成立。

根正苗紅,中國平安從誕生之日起就是國內企業

1988年,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蛇口成立,招商局蛇口工業園區、中國工商銀行分別持有股份51%和49%。從形式上看,當時的平安就是一個妥妥的國有企業,只不過是股份制而已。而且招商局和工商銀行在業務層面,將很多保險業務都分給了中國平安,所以中國平安在剛開始是不愁吃不愁穿,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一般來說,帶有中國抬頭的公司基本都是國企,其他企業很少能申請到國字頭的。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10號第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決定設立的企業外,企業名稱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家”、“國際”等字樣。 在企業名稱中間使用“中國”、“中華”、“全國”、“國家”、“國際”等字樣的,該字樣應是行業的限定語。 使用外國(地區)出資企業字號的外商獨資企業、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資企業,可以在名稱中間使用“(中國)”字樣。

總結來說就兩點:國企以外不得冠以國字頭;要用也只能在名字中間,注意是中間。所以從這點來說,中國平安99.99%是國內企業。

從股權結構來看,前十股東里多家國資背景公司,第一大股東為深圳市投資控股

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投資者(簡單點可以理解為散戶)股份集中存放的地方,不具有股份的投票權和分紅權等,這些股份的權益仍舊歸屬投資者本身所擁有。

從中國平安2017第三季度的報表來看,前十股東里有深圳市投資控股、華夏人壽(天津國資背景)、中國證券、中央匯金、深業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民政府全資)、華夏基金-農業銀行-華夏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等6家中方國資背景的機構、公司或者資管計劃,總佔比達16.82%。

另外,商發控股有點神秘,互聯網上鮮少有其資料,但據傳也是有國資背景。

所以從股權結構來看,中國平安基本上還是國資在控股。


從公司管理團隊來看,中方人員佔主導

創始人兼公司現任董事長:馬明哲

公司執行董事:孫建一、任匯川

首席財務官:姚波

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蔡方方

首席運營官和首席信息執行官:陳心穎


總結,從出生情況、公司名稱、股權結構以及公司運營管理層整體來看,中國平安是一家國有持股,在香港和上海兩地上市的國內公司。

如果您對回答滿意,歡迎關注股權君;如果您不滿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指證。


股權研習社


答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點點平安股權的信息。


十大流通股東\t持有比例\t本期持有股(萬股)\t持股變動數(萬股)

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t33.85%\t618,754.18\t增持586,214.07

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t5.27%\t96,271.91\t不變

商發控股有限公司\t4.66%\t85,244.56\t新進

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保險產品\t3.77%\t68,831.93\t減持10,000.00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t2.79%\t50,991.05\t減持15,798.41

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t2.65%\t48,380.16\t不變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t2.19%\t40,047.81\t增持7,507.70

New Orient Ventures\t2.10%\t38,445.17\t新進

深業集團有限公司\t1.41%\t25,772.80\t不變

華夏基金-農業銀行-華夏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t0.93%\t17,078.30\t新進

十大股東\t持有比例\t本期持有股(萬股)\t持股變動數(萬股)

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t33.85%\t618,754.18\t增持586,214.07

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t5.27%\t96,271.91\t不變

商發控股有限公司\t4.66%\t85,244.56\t增持25,078.01

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萬能保險產品\t3.77%\t68,831.93\t減持10,000.00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t2.79%\t50,991.05\t減持15,798.41

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t2.65%\t48,380.16\t不變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t2.19%\t40,047.81\t增持7,507.70

New Orient Ventures\t2.10%\t38,445.17\t新進

深業集團有限公司\t1.41%\t25,772.80\t不變

華夏基金-農業銀行-華夏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t0.93%\t17,078.30\t新進


無論從流通股東還是固定股東來看都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控股最多,但這不代表實際操控者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可能實際控股人不止一個,或者真正的控股公司一直沒有出現過,不過現在也只有從上面的信息知道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是控股最多的,也不能不令我們去猜想。


◉‿零度極海‿◉


這樣的企業沒啥說的,國務院親兒子,而且最疼愛的兒子!平安擁有銀行保險券商,全系金融,國內唯一的!其他的最多隻有兩個!中信都不如它!而且陸金所也是除螞蟻外估值最高的,平安是中國最頂級的金融企業!


人長久供嬋娟


看來我錯了,我一直以為中國平安就是以前的深發展。看了前面各位的回答,原來是一家代理人企業。在中國能出現這種巨無霸金融企業,居然不是中央國企不敢相信。這裡面的水不知道有多深,在90年代不是國企能獲得這麼高的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