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罕故事」蘇依勒用真心、真意、真誠詮釋第一書記內涵!

河南村位於賽罕區榆林鎮的偏遠地帶,全村共有620戶村民,在過去是一個比較貧窮落後的鄉村。如今,行走在河南村的大街小巷,我們可以看到家家戶戶都安裝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獨立衛生間,田間金黃的油菜花和蔥綠的大蒜,處處洋溢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氛圍。而這些新變化、新氣象少不了“第一書記”蘇依勒的功勞。

「賽罕故事」蘇依勒用真心、真意、真誠詮釋第一書記內涵!

2015年9月,蘇依勒被選派到賽罕區榆林鎮河南村擔任第一書記。直至今年,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卻做了不少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大好事兒。俗話說得好,“沒有窮人,只有懶人。”如何讓河南村全村六百多戶村民,都能夠富起來,成為駐村第一書記蘇依勒最上心的事兒,也成為村黨支部會議和黨員會議的重要議題。

為了讓人多地少、廣種薄收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在賽罕區委、區政府及榆林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8月蘇依勒協助村兩委會制訂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規劃,在全村現有的2900畝水澆地的基礎上,先種植200畝的育苗基地,下一步進行逐步推廣,爭取早日建成名副其實的大蒜種植專業村。當諮詢後得知該地的大蒜種植不適合北方地區種植時,蘇依勒並沒有放棄,而是又帶領村兩委會人員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進行了考察,並從當地購買了30000斤大蒜種子。

「賽罕故事」蘇依勒用真心、真意、真誠詮釋第一書記內涵!

萬事開頭難,為解決村民缺乏大蒜種植的相關技術,蘇依勒還聯繫了內蒙古農業大學霍秀文教授為技術顧問,全程負責大蒜種植技術,並協助村兩委會積極協調區財政局,籌建一座存儲量為800噸的冷庫,冷庫的建成可以儲存農民種植出的農副產品,以便反季節銷售,現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另外,還按照確定的規劃進行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產真空包裝甜玉米、自釀醋、黃豆醬、臘八蒜、糖醋蒜、蒜片、蒜粉等,增加村民收入,使河南村成為黨建引領村民致富的示範村。

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大蒜已喜獲豐收,蘇依勒積極協助村兩委會組織村民進行晾曬、編辮等相關工作,並積極聯繫大蒜收購商收購大蒜,組織村民進行自銷。根據粗略統計,每畝地可收入4500元左右,除去相關費用,每畝地純收入可達2000多元。此外,河南村的“廁所革命”也是這裡的一大亮點,過去的露天旱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水衝式廁所。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家家戶戶都安裝了新馬桶,讓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上廁所,使每戶村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不僅如此,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蘇依勒以身作則,有效發揮了黨員的積極示範帶頭作用,在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種植大蒜時,他帶領村兩委會黨員們義務為村民安裝光伏發電出工出力,主動帶頭種植大蒜,幫助其他村民進行大蒜的銷售,與普通村民的關心日益融洽。他說,“針對農村黨員的特點,我們要先是把黨員集中起來,先進行黨員教育,把黨員教育好。黨員的思想覺悟提高以後,才能帶動村民們發家致富。”他堅信,只要黨員們心往一塊兒想,勁往一塊兒使,擼起袖子加油幹,未來的河南村一定會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細微之處,方顯真情所在。一個不經意的行為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在蘇依勒駐村工作記錄本上,仔細地記著村裡的大事小事。他說,“只有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摸清摸準、心中有數,及時向村民瞭解對村內各項事務的意見建議,才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地做好農村工作。下一步,我們準備搞鄉村旅遊振興,在村南種些油菜花,做點農家樂。市民來了,賞賞花,拍拍照,既放鬆了心情,同時到農家樂,品嚐本地特色的飯菜,走的時候帶上河南村的特產,以口碑帶動銷售,銷路和品牌也都解決了。”

第一書記不是光鮮的“烏紗帽”,而是沉甸甸的“責任狀”。河南村駐村第一書記蘇依勒用自己的真心、真誠、真意,贏得了村民的信賴,帶領村民走向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新媒體中心 薄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