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决战书:随风飘扬的“蒲公英”,机遇与乱象并存

如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霸屏CES一样,2018年的美国CES中国企业占比达到三成,特别是“深圳”开头的科技公司,过半的展品和智能家居相关。有人说这是“中国速度”挑战世界的标志,至少在智能家居产业上走在了世界创新的前沿。

智能门锁决战书:随风飘扬的“蒲公英”,机遇与乱象并存

但是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级产品,国内智能门锁的安装率不足3%,反观国外,智能门锁在欧美国家的普及率超过50%,日韩等国家更是接近70%,差距甚大。侧面的看出,国内市场的诱惑力。其隐藏的蓝海市场,更是超过千亿资金。

智能门锁决战书:随风飘扬的“蒲公英”,机遇与乱象并存

就看智能门锁这个单品,如果消费者不去购买?那么智能音箱,智能晾衣机等等,那么消费者又会如何去购买?从中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就智能门锁本身而言,早已陷入了乱象和机遇的比拼中。

三个黄金风口

智能门锁从来都不缺少场景和需求,至少从2014年的“智能热”至今,这个新兴市场业已经历了三个红利期:

1、2015年兴起的短租市场,相继出现了小猪短租、木鸟短租、途家等等。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小猪短租宣布国内房源已达20万套,其中智能门锁的覆盖率超65%,换而言之,小猪短租一家平台就消耗了13万套智能门锁。假如按照每款智能门锁800元左右的单价计算,仅小猪短租一家就贡献了1亿的市场规模,加上其他近千家短租类、公寓类产品,以及一二线城市中星罗棋布的中高档酒店,这个市场带来的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

智能门锁决战书:随风飘扬的“蒲公英”,机遇与乱象并存

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门锁总产值达到80亿,2017年的总产值估计在150亿左右。那么, 逐渐兴起的短租,名宿,酒店公寓就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小金矿”,仍然是一个亟待挖掘的潜在市场,而客单价更高的C端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香饽饽。

2、自2016年以来,被提及最多的经济命题就是消费升级和新中产,尤其是瑞士信贷研究所给出的数据中,2017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达到3.85亿,2022年有望增加到4.8亿。相信这一系列的报告并非随意揣测,“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强烈共鸣,各类跨境电商的销售规模翻倍式的增长,就连内容付费也在2017年火了起来。有专家为这类人群给出了准确的定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但月入上万甚至数万的新中产们,谁没几次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匆忙打车回到家却发现钥匙落在公司的经历呢?如果你家安装的是可以人脸识别、手机解锁,至少是指纹解锁的智能门锁,这种钥匙落在公司的情况或许就没那么尴尬了,现实又偏偏如此。

3、千禧一代的年轻人不仅是消费升级的忠实拥趸还是买房的主力军,近两年一二线城市的楼盘价格一路飙涨,随便去一个位置尚可的售楼处,买房族就像是买菜一样人头攒动。即便是排除掉一部分的炒房客,也有过半以上的新房是为了居住。

作为互联网和数码科技的原住民,千禧一代的孩子们对新科技从不缺少兴趣,养活了手机厂商,养活了BAT们,养活了几家智能硬件公司,但智能门锁这个行业能不能养活还未可知。

内忧和外患

还真不能怪这届创业者不给力。截止到目前,国内智能门锁有1300多家生产企业,近2800多个品牌,从数量上来说可谓入局者众。但决定一个行业繁荣与否的,从来都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简单抄袭,粗暴贴牌”是媒体用来形容智能门锁行业现状的一句话,导致的结果就是产品过剩而不是产能过剩。 由于市场规则模糊,头部品牌尚未明朗等原因,产品良莠不齐,加之售后服务的缺失,市场教育止步不前。

2015年前后出现了大批依靠众筹崛起的智能门锁平台,可众筹这一模式的先天不足就是“眼球消费”,因为产品尚在众筹阶段,消费者判断的准则便成了宣传概念和产品外观。彼时出现了大量设计新颖的智能门锁,一部分未能量产便已经流产,一部分外观设计被证实华而不实,仅有一小部分的设计创新走向了实际应用。

由此导致的一个行业乱象就是拿来主义作祟的“简单抄袭”,加之大量贴牌产品的存在,产品上的同质化可以说是将行业推进困局的诱因之一。

智能门锁决战书:随风飘扬的“蒲公英”,机遇与乱象并存

智能门锁的外患无疑就是安全问题。在Geekpwn2017年的年中赛上,一群白帽黑客志得意满,不幸的智能门锁成为黑客们练手的牺牲品,某品牌智能锁的密码瞬间被破解。对吃瓜群众们来说,类似比赛的意义在哪并不重要,不管被破解的智能锁是个别现象还是整个行业的安全隐患,早已下意识认为智能门锁“不安全”。

如果一道形同虚设的锁,能够保护谁的安全呢?尤其是在行业乱象仍在蔓延的情况下,市场教育的进度难关重重。想要解决智能门锁的内忧和外患,所需要的恐怕不只是时间上的成本。

这是一出死局吗?

生死局间,智能门锁会走向何处,面临着两个前提:重塑信任和重建场景。

看好智能门锁这个市场的绝非只有1300多家生产企业,参考欧美和日韩市场的普及率,智能门锁终归是一个不缺少潜力的市场。

京东、天猫以及一些垂直电商平台可以说筹谋许久,如果说天猫改变了当代人的消费习惯,那么它也已然成为教育消费市场的最强动力。而就在近日,天猫超级品类日举办了一场智能门锁专场活动,吸引了鹿客、德施曼、三星、凯迪仕等传统门锁厂商和创新企业,还包括其它一些新兴的品牌——鹿客,云智慧等等

目前智能门锁的市场分割得特别严重,各大厂商都在磨拳擦脚。任何一个渠道都铺满硝烟的味道,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买什么锁,不仅外观设计一样,功能甚至价格都是几乎一样。让人很难选择,厂商们也开始不断的宣传,明星广告,免费试用。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智能门锁决战书:随风飘扬的“蒲公英”,机遇与乱象并存

对于巨头和智能门锁品牌而言都是一个重塑信任的机会,前者意在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以平台背书的形式换取用户信任;后者也应该抓住这一波流量红利,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加速品牌成长。比如云丁科技建立了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500多人的专门团队,从安装流程、安装标准等方面进行统一的培训和管理,并提供全年无休的7×24小时客服响应服务,售后安装师傅在3小时之内上门等售后服务。

重建场景是另一个突围方向。以往的智能门锁,“智能”之处主要体现在用密码、指纹、蓝牙等替代钥匙,在场景上较为单一,或许未来还会引入更多生物识别的方式,但终究还只是围绕“开锁本身”,与智能家居擦肩而过。

在智能家居平台描绘的场景中,智能门锁是重要但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环。比如设想通过手机感知到用户的位置变化,在用户快要到家时提前打开空调、打开电视等等。试想当用户打开门锁的一瞬间,迅速激活家里的智能家居产品,当用户离开家的时候,一些不必要开启的智能家居产品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同时启用家中的报警装置,场景众多不一而足。

比照此前一些智能门锁给出的“硬件云”的概念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程度而言,将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之一并非不可实现,只是对于智能门锁公司而言将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仅仅在国内,百度、阿里、华为、腾讯、小米、京东等数量众多的智能家居生态,且仍缺失相互兼容的标准,如何抉择依旧见仁见智。

当前的智能门锁产业并不轻松,一边忙着拉拢品牌公寓、楼盘等低频高额的“预装市场”,一方面急于开拓千禧一代的消费者,此外还要面临着行业内的各种混乱斗争。可以预见,2018年的智能门锁会迎来更多左右格局的力量,并不是所有的玩家都有出线的机会,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品牌,或将沦为绞肉机里的肉。

改编自—创业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