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米一萬多名員工,雷軍早就知道用什麼薪酬方式來激勵他們了

員工不滿意薪酬,績效激勵不夠大,怎麼辦?

員工關注的績效模式,才是老闆真正想要的模式!

點擊右上角【關注】”“老闆與員工共贏”頭條號,私信回覆“學習”,贈送您價值9800元的學習視頻、資料一份,掌握豐富、創新的薪酬績效激勵技巧。


前言:據小米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擁有14513名全職員工,小米2017年僱員工資福利支出為40億5千萬元人民幣左右,粗略估算,小米員工平均年薪福利27.9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毛利率方面,從2015年-2017年,小米的寶利來分別為4.0%、10.6%、13.2%,維持較低的毛利率。

面對小米一萬多名員工,雷軍早就知道用什麼薪酬方式來激勵他們了

雷軍是如何平衡員工工資與公司毛利率的關係的呢?

雷軍說,沃爾瑪跟Costco這些零售業給他的經驗就是,低毛利是王道。只有低毛利,才能逼著你提高運作效率。而小米要接近成本來定價,高效率就是王道,沒有高效率,這個公司會賠得一塌糊塗。

“我不記得在哪裡看過一句話,說企業不賺錢就是犯罪,企業的社會使命就是要賺錢提高效率。但是類似於亞馬遜的神話,只有貝佐斯做到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我們既然不想坑用戶,又要賺錢,就只能用所有的聰明才智來提高效率。”

但雷軍強調,提高效率不等於剋扣員工。所以,僱每一個人的時候,小米都需要精挑細選。“人才最重要,尤其是高科技公司,老闆都是孫子,技術大拿才是爺,當不好孫子的老闆不是好老闆。”

比如虎哥,Hugo Barra,安卓的產品副總裁,谷歌的全球副總裁。雷軍用了3年多的時間,說服他到小米工作。

雷軍強調,人,對於一個高效率的公司來說,是最重要的資產。“我們儘量少僱人,對這些人卻有一個要求:前兩三百人,全部十年以上經驗。因為只有這樣的經驗,才能使一個公司高速發展而不翻車。”

當然,創業公司的發展過程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中途會不停的有人上車和下車。但是,對於小米來說,核心管理團隊始終牢固。那麼,如何留住人?

雷軍認為,必須 打造利益共同體

有競爭力的報酬並不等於重金、高薪,雷軍當時定了一套組合方案,邀請人才加入時會給3個選擇條件:

第一,可選擇和跨國公司一樣的報酬;

第二,可選擇2/3報酬,然後拿一部分期權;

第三,可選擇1/3報酬,然後拿更多期權。

實際情況是:有10%的人選擇了第一和第三種工資形式,有80%的人選擇了第二種,小米工資“2/3的報酬”也是不低的數字,足夠員工照顧生活,因為他們持有股票,非常樂意與創業公司一起奮鬥,共同成長,戰鬥力也會很足。

給老員工各種加薪的8種更有效的方法:

面對小米一萬多名員工,雷軍早就知道用什麼薪酬方式來激勵他們了

1)增加新的價值點。隨著老員工的能力增長,可以勝任更多工作、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2)老員工帶教新人。發揮老員工的特長。

3)積分累計福利與獎勵。根據老員工過往的有效表現進行持續

4)技能晉升評級工資。對隱性價值進行切合實際需要的定位。

5)加薪與增值匹配。員工加薪是因為增加了更多的價值。

6)將年功折算為合夥人份數。通過團隊共贏的結果進行再分配。

7)優先入股權。讓有價值的老員工與企業面向未來、分享發展成果。

8)年終特別獎勵。設立在年終兌現的各種與表現、貢獻、結果相關的激勵機制。

所以,一個企業,想要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必須要解決三個事情:

第一、讓員工的每個行為,都能得及時的反饋。

第二、給員工做事的過程給予欣賞,給做事的結果給予激勵。

第三、讓員工的行為和企業的利潤掛鉤,和自己的收入掛鉤。

【企業如何構建以員工為中心、以激勵為導向的薪酬模式】

1、讓員工為自己幹,讓員工自己為自己加薪。

2、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結果是王道,效果是力道。

3、員工得利,企業獲益。員工賺到錢了,企業會賺到更多的錢。

4、企業要想實現利益最大化,必須先做到員工價值最大化。

5、人才是資本,也可能是成本,這由他創造的超價值和剩餘價值來決定。

作為老闆應該會發工資:

什麼樣的薪酬方式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給員工增加加薪的渠道,讓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高薪

將員工的薪酬與價值結合起來,員工獲得高薪資,企業獲得高績效,實現員工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面對小米一萬多名員工,雷軍早就知道用什麼薪酬方式來激勵他們了

薪酬全績效模式 ——結果導向,數據說話,效果付費

我們認為,做企業不應該給員工發固定工資:

老闆:工資 每個月都會給,每年都會漲,可是員工做的產值和價值卻未增加;

員工:幹多幹少錢都一樣,幹嘛多幹?xxx他每天那麼拼命,不還是和我拿一樣工資?

這就是固定工資的弊端!

當然,為了達到目標,一些企業制定了考核,做不到就罰,不管制定是的目標是否科學,客觀,最終都會打擊員工積極性!

而很多企業注重 考核 ,嚴抓過程,往往流於形式或者半途中止,忽視了結果。

如何讓員工做到數據說話,結果導向?看圖

面對小米一萬多名員工,雷軍早就知道用什麼薪酬方式來激勵他們了

現在我們從總工資裡面拿出60%-80%作為彈性工資,分攤到各個K指標上(崗位價值)——薪酬分塊

A.將工資細分模塊,根據目標完成度,發放相應工資,充分激勵能者多勞,減少企業閒耗。

B.根據不同職位,設置不同比重的薪酬架構,最大程度激勵員工積極性。

C.每個職位的績效考核,必須有明確的數據指標作為標準,以結果為導向,員工的激勵與壓力並行。

總結:將面對過去的福利轉變為面向未來的獎勵。將加薪成本轉變為激勵動力。


  •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 更多行業案例內容,歡迎關注“老闆與員工共贏”,持續分享更多幹貨!
  • 如您正面臨企業識人用人、薪酬績效以及合夥人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和我私信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