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在鄂尔多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蒙、汉、满、回、达斡尔等42个民族。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的照耀下,各族群众相亲相爱、休戚与共、携手相助、奋力拼搏,谱写了一曲和谐、发展、繁荣、自强、奋进的团结乐章……

现在,这朵耀眼的团结之花,一路芬芳,正绽放在祖国的北疆。

抓宣传教育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石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发展民族教育,学习使用蒙古语文,鄂尔多斯民族中小学都开设蒙古语文教学课。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不仅唱响大江南北,对于鄂尔多斯来说,更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种价值诉求、一种育人情怀。

走进东胜区天骄街道办事处安达社区,集“民族特色、党员教育、广播电视、宣传文化、科学普及、普法教育、技能培训、便民服务、体育健身”九位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让人眼前一亮,少数民族文艺队正在排练厅翩跹起舞,另一旁民族特色医疗服务也在有序开展着,随处可见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栏……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

加强民族团结,思想教育是基础。多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各级党校教学课程,推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每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和各民族节庆活动等为载体,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和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以及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市直或旗区每年从国家和自治区民委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对市直副处级以上干部和旗区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法规专题讲座,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同时,市财政每年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费200万元,专门用于全市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板报等方式,营造各族学生团结友爱的氛围,让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起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树典型模范 绽放最美民族团结之花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保护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图为祖孙三代交流蒙古族妇女头饰手工制作技艺。

民族团结还在于每一个个体的身体力行,把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思路熔铸为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开小车、忙致富,办起公司谋新路,蒙汉共育幸福树”。阿文色林的话朴实而充满希望。他是受国务院表彰的第六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为了让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门克庆嘎查的蒙汉兄弟一起脱贫致富,阿文色林四处奔走,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先从改变生态环境入手带领农牧民植树种草,先后多次在嘎查进行大面积飞播造林,使19万亩荒漠变成了绿洲,让昔日贫穷落后的门克庆嘎查,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如今在鄂尔多斯市,像阿文色林一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还有很多。达拉特旗民族幼儿园的袁永珍园长是全区第九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她始终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心,突出面对面的教育,将多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到园所建设当中,让全园教师和幼儿在丰富的文化中感受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用袁永珍自己的话说:“我们幼儿园里民族团结先进事迹不胜枚举,在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里处处充满了同学情、兄弟情、师生情、民族情,‘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了不平凡的民族团结事迹,在基层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人人向善,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感动,更是鄂尔多斯各族人民心手相连、亲如一家的赞歌。

促示范创建 汇聚和谐发展磅礴之力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扶持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图为鄂尔多斯草原的牧家乐旅游接待户。

2015年8月9日至17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鄂尔多斯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4个代表团的6240名运动员共襄盛会,谱写了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更离不开示范创建的引领与促进。

• 2016年,鄂尔多斯市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递交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申请报告,并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列入全市“十三五”规划;

2017年9月7日,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向各旗区党委、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

同年9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之后,各旗区党委、政府也陆续制定、印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几年来,全市上下科学研判形势,合理统筹布局,从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来重视民族工作、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准格尔旗和鄂托克旗分别被中宣部、统战部、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等16家单位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自治区民委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团结,汇聚起了和谐发展的磅礴之力。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我们凝望着生长于斯的家园幸福感油然而生:一条条坦途连接内外,跃动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居,安住着万千百姓;一所所设施齐全的校园,书声琅琅……这美丽的画卷,记录着鄂尔多斯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强产业 助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走进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石灰音苏莫嘎查

,一栋栋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沁人心脾的瓜果之香扑鼻而来。“在这里干活儿,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也稳定”“我们农牧民也有了自己的实体产业”“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几位正忙着摘菜的农牧民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2017年6月,伊金霍洛镇石灰音苏莫嘎查四社多方筹资266万元,成立了吉格塔拉种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建有蔬菜大棚11000平方米,蔬菜种植区15亩,工具间、蔬菜存储间550平方米。2017年11月份运行以来,月收入在6万元左右。播种、灌溉、收获……红红火火的劳动场面,点燃了石灰音苏莫嘎查农牧民致富的希望。

一叶知秋,一管窥豹。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把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立足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旅游文化等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2000万元,在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心和少数民族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切实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大力扶持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和民贸企业发展,

全市3家企业列入国家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行列,32家企业纳入自治区民贸企业行列;

落实扶持资金945万元,先后打造了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布拉格新村等5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各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塑文化 构筑民族团结精神纽带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音柴达木嘎查68岁的哈勒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她唱法独特,声音清脆而明亮,曲调高亢而悠扬,能够自编、自弹、自唱,被誉为“民歌演唱艺术大师”。50多年来,哈勒珍一直致力于培育传承人,让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得以延续。用哈勒珍的话说:“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原汁原味地传到下一代人手中,这样,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才能延续和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鄂尔多斯市,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已不仅仅是个体的身体力行,更是政府的自觉行动。为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市政府出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加强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依据。

同时,积极探索文化引领发展新路径,把民族文化品牌做优做强,实施了成吉思汗陵园、阿尔寨石窟、苏力德祭祀、鄂尔多斯古籍文献丛书等一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程,创作了《鄂尔多斯婚礼》《森吉德玛》《永远的成吉思汗》《石榴红了》等一批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

。此外,全市各旗区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利用当地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举办传统那达慕等,大力扶持农牧区民间文化组织和民间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鼓励和扶持农牧民群众开展家庭那达慕、珠拉格(马奶节) 、马文化节等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扩大民俗文化活动范围,使民俗文化活动延伸到农牧民家庭。

促和谐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今年63岁的莫日根嘎是杭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的一名的退休教师,他每天除接送外孙上下学之外,就是喜欢约上几个老友,唠唠如今党的惠民好政策。莫日根嘎清楚地记着,自己是1980年参加的工作,那时的蒙古族学生上学就可享受助学金。

到上世纪90年代,蒙古族学生上学可减免学费。进入新世纪后,“两免一补”“大学生资助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像阳光一样温暖着蒙古族儿女。莫日根嘎高兴地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

正如对蒙古族学生的“厚待”一样,多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民生优先理念,以保障民生促民族团结进步,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 按照全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每人每年100元标准设立并落实少数民族贫困救助金1240万元,救助少数民族特困家庭2456户;


  • 在全市组织举办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技培训班和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班60期,培训少数民族学员6000余人;


  • 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对考取大专及以上院校的鄂尔多斯籍蒙古族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7000元的补助;


  • 在全区率先推行15年免费民族教育;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优先安排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苏木公路通车率达到100%,嘎查公路通车率达到90%,牧区照明电入户率达到9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5%……一系列惠民举措让温暖的阳光照射到了每一个角落。

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鄂尔多斯最炫民族风!

今天,承载党和国家的关心与厚望,凝聚各民族的智慧与力量,鄂尔多斯两百万各族群众正团结一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