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羣效應」是像羊一樣,在一起待久了就變得軟綿綿的嗎?

“羊群效應”是像羊一樣,在一起待久了就變得軟綿綿的嗎?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羊群效應"。

在一個集體中待久了,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但正如毛姆說的那樣:"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有人說:在一個糟糕的環境裡,合群有一個同義詞——浪費時間。

時間是最公平的,每個人都只有雷打不動的24個小時。

你將時間花在"合群、為別人而活"上,就註定花在"自我提升"上的時間就少了。

當你合群時,你是真的喜歡,還是在偽裝?

逼著自己合群,不辛苦嗎?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合群還是獨立?說到底,這只是一種選擇。

沒有所謂的對錯,關鍵是聽從你內心的想法。

如果你為了不顯得格格不入,而逼迫自己去迎合別人,不敢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這才是問題。

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有這樣一段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實的你,就很好。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