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成:中國是潛在人才大國 10萬人出一個天才就有十幾萬

“2018國是論壇—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於7月16日在京舉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出席並演講。

潘建成:中國是潛在人才大國 10萬人出一個天才就有十幾萬

以下為演講實錄:

潘建成:謝謝主持人。最新的數據出爐,我們可以依據最新的數據來說,但是我今天倒並不是完全想只是就上半年的數據來談我的觀點,我想把短期的數據與未來長期的發展結合起來講,所以我有一個題目,想說中國經濟到了與高質量發展對錶的關鍵時刻,這是我的主題。

為什麼這麼講呢?首先,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韌性就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尤其最近三年來我們遇到很多情況,但是我們的經濟運行保持著異常地平穩。我們剛剛發佈的數據進一步顯示我們已經連續12個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在6.7到6.9%之間,這樣一個0.2個百分點狹窄的區間維持12個季度,這是歷史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它不僅表現在增長的平穩,還表現在物價的平穩,我今天早上來之前查了一下CPI差不多連續6到7年時間在2%左右波動,多數時候低於2%,高於1%,我們這麼長時間沒有通縮的危險,當然PPI也是呈現一個健康的發展發展,所謂健康就是我們改變了過去連續54個月下跌,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難過的日子,2017年出現同比回升,一直到現在,今年上半年6月份,同比保持著溫和的上漲態勢,今年曾經一度環比出現了下跌,但是最近兩三個月環比又出現了上升,所以PPI的溫和上升意味著工業品市場需求的平穩,所以這都是比較好的條件。

這個韌性還體現在什麼,體現在就業非常地平穩,包括增長的穩,物價的穩,還有就業。這個就業穩不僅僅是穩了,它實際上是在改善,就業的形勢在不斷地改善。失業率其實是下降的,因為失業率你要同比地看,我們要同比地看,因為失業率有季節性,同比看我們失業率是呈現溫和下跌的趨勢,所以就業形勢這些年來是一直在改善,所以這樣一個挑戰為我們這樣一個經濟,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為什麼會這麼穩呢,我們要分析,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處於消費結構升級和產業結構升級,新動能形成的關鍵時期,最近一段時間來,這個趨勢一直在延續,我們說消費結構升級,以服務性消費比重不斷擴大為典型的標誌,消費對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強,消費的信心在最近三個季度,連續處於歷史的最高水平,我們很多人分析消費,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分析,我可以跟大家講這個指標它越來越不能夠全面地反映消費了,因為消費更多的是在服務,而不是在商品領域,所以你要僅僅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波動來體現消費,可能會有侷限性。

從我們的數據來看,這個消費貢獻增強的趨勢還在延續,從新動能的形成我們也可以看到,伴隨著全球性的新技術改革,中國很好的融入了這樣一種技術革命的浪潮,最突出的融入了以新材料,重大突破為標誌的物理學的革命,和以大數據、互聯網+,智能製造,共享經濟為標誌的這場數字革命,帶來了我們新動能快速的增長,比如大家說了新能源汽車,機器人(17.320, 0.27, 1.58%)等等,比方說共享經濟,互聯網+,從行業上來看,可以看IT服務業高速增長,這些都代表著新動能的快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我們經濟的韌性的增強,保持穩定,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想特別說,我們要正確地認識當前經濟運行的環境。第一個的環境就是國際經濟環境,這一點前面幾位同志都講的很好,我就不重複了,正好為我這個做了鋪墊,國際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然它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源於中美貿易的衝突的加劇,這個變化對我們至少國際經濟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第二個重大的環境,就是我們十九大之後,我們堅定不移地推動三大攻堅戰,而且目前日見成效,成效越來越明顯,在這個同時我們也必須要清醒認識到一點,就是我們三大攻堅戰其中化解重大風險與汙染防治,這兩個攻堅戰我們目前處於持續的推進時期,堅持不懈,那我們也必須要清醒認識到,在化解重大風險的時候,在加大汙染防治力度,環保督查力度的時候,它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協調難度其實是在加大的,我們必須要清醒認識到過去我們追求的那種又希望經濟增長快,又希望質量高,又希望風險低,這樣一種形勢很難維持。當然,能做到最好,但是如果做不到我們該取什麼,該舍什麼,到這個時候了。

第三點,這個形勢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的是,我剛才說了新動能對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產生了重要的貢獻,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一方面我們要了解新動能增長的很快,比如新能源汽車幾乎成倍的增長,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個新動能總的體量在當前經濟中它並不高,這一點必須清醒,比方說新能源汽車幾乎成倍的增長,似乎對汽車產業產生重大的推動,但是你有沒有想到,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的比重還不到3%,百分之二點幾,它即便是成倍的增長,對於整個汽車產業的推動似乎還不是那麼高的,當然我們說整個新動能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會那麼低。

今年4月份發佈了一個數據,2016年三新經濟增加值,新產業,新業態,新的商業模式,佔整個GDP的比重是15.3,這是2016年的數據,現在我想到了2018年,我們新動能應該在增長,但是一年多前也只有15.3%,現在恐怕也不會太高,所以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總的水平還不高,我們還迫切需要加快新動能增長的步伐,不要感覺到好像我們已經靠著新動能已經可以未來無憂了,遠遠沒有到這個時候,所以這是第二個要正確認識當前的形勢,我特別想說,這15.3%的比重裡面更多的還是量的概念,還不完全是新動能的質,我們知道中興通訊(15.510,1.41, 10.00%)事件更進一步敲響了警鐘,整個新動能的質又是特別重要的,創新的大國重器又是特別重要的,這是第二個對當前環境的認識。

第三點,我們要真正地與高質量發展對錶,怎麼去對錶呢?

我想第一個,我們要充分發揮中國人口大國的優勢。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接近14億人口,而且還不要忘了,我們是一個處在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的人口大國,這個時候中國本身是一個世界最大的市場,這是一個我們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自己其實市場潛力非常大,只不過我們沒有充分地把它挖掘出來。人口大國有很多產業,我們可以自循環就能實現,所以我們很多創新可以通過自己的市場就能夠形成基礎,所以這個優勢我們一定,尤其在今天中美貿易衝突加劇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這個是我們取得未來成功的基石,也是我們對於進行交涉的一個重要的王牌。

第二個,人口大國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我們創新動力形成靠什麼,靠人才,而人口大國它也同時就可以是人才大國,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特殊人才,高人才,高水平的人才,或者用通俗的話說天才,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才,但是一定數目人裡面一定會有天才的,但是人口大國概率差不多的話,14億人口,假定10萬個人裡面有一個天才的話,那麼14億人就會有十幾萬天才,如果這十幾萬天才真正地培育起來,發揮它的作用,那中國的創新能力將是非常之巨大。關鍵是我說的前提是如何培育這樣一個天才環境。

同時也要認識到人口發展的變化,帶來的就業與增長的慣性,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就是今天的就業,因為勞動人口持續五六年的下降,已經不需要那麼高的就業了,但是我們增長速度可以下降,所以我們可以提高經濟增長的容忍度,波動的容忍度,加快與高質量發展對錶的力度,要認真落實中央政治局4月份會議的精神,對得上的抓緊推,對不上的及時趕,不要再抱著過去老的模式不放了,不要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下滑過度擔憂,提高這樣一個容忍度,你不提高這樣的容忍度,你將很難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所以我們各個地方都在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很多地方願意引用總書記的一句話,叫做擼起袖子加油幹,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們同時還要學習“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恆心,只有這樣中國經濟才能真正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謝謝。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