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除玉米丫子費時費力,增產效果也不好,這樣的行爲還是不要了

縱觀大家的觀點發現很多都是贊同掰除玉米叉子,不過既然贊同掰除玉米丫子就要拿出具體的數據來,沒有數據支撐顯然不具備說服力!在此之前科學興農就玉米丫子的問題曾經進行探討,已經明確指出,如果掰除玉米丫子並不會起到增產的作用,而保留玉米丫子甚至可能會增產。

掰除玉米丫子費時費力,增產效果也不好,這樣的行為還是不要了

而本人查閱相關研究也依舊支持該結論。下面就該問題做一下詳細解讀,也避免大家看到這樣的問題再糾結,同時也為了消除個別人的誤導。下面讓咱們回到科學的軌道,依照科學實驗的數據,來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玉米分櫱的產生

所謂的玉米分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玉米丫子或者玉米叉子,其實這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種正常現象,像我們所見到的小麥、水稻都具有很強的分櫱能力。在野生玉米中,玉米分櫱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但是隨著人類的育種選擇,分櫱的能力越來越弱,分櫱強的植株已經逐漸被淘汰了。

掰除玉米丫子費時費力,增產效果也不好,這樣的行為還是不要了

分別這一特性除了基因型之外,而今的品種來說基本上能夠影響到分櫱的因素也只剩下環境了,像玉米品種、種植密度、施肥的多少以及病蟲害等因素,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來說已經不再由我們所控制,畢竟環境變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密度越大植株植株的養分越少,分櫱也越少;苗期基肥過多營養過剩促進分櫱的產生;病蟲害的時候生長受到障礙,也會促進分櫱。)

掰除玉米丫子費時費力,增產效果也不好,這樣的行為還是不要了

分櫱同產量的關係

一般的看法是玉米分櫱的產生會由於分櫱同主體玉米競爭造成主體營養供給缺乏,從而使得主體生長髮育受到阻礙而造成減產。甚至人們認為分櫱不掰除的話會造成30%的影響。

真的是這樣嗎?科學興農查閱了一些最新的科研研究實驗,不過事實上來說卻並非如此,比如說分櫱增可以增加光合,儲存更多的幹物質,能夠為植株帶來積極性作用。

根據李海弘的研究發現分櫱雖然對主莖的生長髮育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分櫱卻能夠積累更多的幹物質,反而促進了根系的生長髮育。

而在玉米穗子位置看,進行分櫱處理的玉米穗子會更高,而沒有處理的玉米穗子位置相對偏低。但是通過對產量方面分析發現,是否處理分櫱對於產量並沒有什麼影響。

掰除玉米丫子費時費力,增產效果也不好,這樣的行為還是不要了

而與之類似的結論在張小偉、阿布杜熱合曼的研究中也有類似的發現,無論何種種植密度去除玉米分櫱均沒有實現增產的願望。並且掰除玉米丫子費時費力還無法取得增產的效果,這樣的行為還是不要了。雖然這樣的結論同大家的理解有些不大一樣,但是該結論並非一家研究如此。種田還是要科學指導為準啊!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參考文獻:李海弘.玉米不同密度下苗期分櫱處理對產量的影響[J].種子科技,2017,35(04):125+128.張小偉.玉米分櫱與產量之間的動態分析[J].農村科技,2017(10):19-20.阿布都熱合曼·肉孜,王志賢.分櫱對玉米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分析[J].新疆農墾科技,2017,40(04):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