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劇場128》練好EQ的人,才有資格動怒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侯剛本 博士

“怒”,是上帝創造人的七情六慾之中,一個自然本真的情緒反應。若從字典上探索關於怒的定義,它除了反應當事人情緒的“氣憤”之外,更可用作主人翁展現外顯的“氣盛”。

情緒似五行,若以“金木水火土”的概念,鏈接“怒”所呈現出來的情感,顯然不論是“氣憤”或是“氣盛”,這樣的內在情感甚至外在行為,給人的直覺還是較為偏向“火”的特質。

活了一大把年紀,回顧自己前半場的人生,40歲以前的我實不相瞞,脾氣真的不太好:“口齒伶俐、個性本真、瀟灑不羈、疾惡如仇、性情剛烈、易急易躁…….”;由於年輕時天不怕地不怕,敢衝敢撞敢闖敢碰,雖說一路走來直到如今,可能也因此闖出了一小片的天地;然而卻也同樣經過“紅塵教室”打滾多年,悲歡離合跌跌撞撞的模塑修剪,直到年過40才能稍稍在情緒的駕馭上,尤其是針對是否需要動怒的生命課題有所長進。

以前總覺得,有些怒不發不快,有些火不噴不爽。的確,在旺盛的血氣肝火當下,盡情噴發氣憤氣盛,確實是件痛快過癮的事。無奈真實生活的生命成本里,許多的怒火它當它噴完後所連帶燒掉的,是後續更多必須付上失去的代價,以及各種因著你所點燃的火,構成大小不等的衝擊與傷害。就這樣,一場人生必修學分裡,時時刻刻總逃不過那些,關於“該不該發怒”或“能不能生氣”的選擇與判斷。它們像極了心性修為經由理性思考與反覆拉扯打磨,才能讓那個自己原本粗糙的部分,變得更加細緻圓潤晶瑩光滑。

坊間眾多“菜市場心理學”的書籍裡,不少教人如何提升EQ不動怒,甚至有技巧發怒的厚黑策略。兩造不同說法均有提醒當事人,遇事不要隱忍更不別做白受罪的受氣包。只是居於下風劣勢者,如何從被動無奈的“苦忍”與“吞忍”,逐漸升華成有謀略有能動性的“智忍”;直到有朝一日,練到怒火來臨已無須透過忍耐,就算這場怒火發與不發皆能適可而止,並且從心所欲恰如其分地做到,“保護自己,點醒他人”的終極果效。

試想一個“EQ超高的人”和一位“EQ極差的人”同時動怒:從心思到情感、從情感到判斷、從判斷到構思、從構思到修辭、從修辭到行為…….;也就是說,那個EQ過人的高人,在執行生氣的情緒時,其實是經過整個事件再三審慎的思考,以及前因後果的精密計算過後,才會做出“我非常明確我必須生氣”,並且拿捏“我要生氣到什麼程度”的決定。即便動怒的後果,可能還是需要付上在所難免的代價;然而這些代價也都是經過當事人,再三反覆的風險評估,確認就算髮怒仍可承受,才會理智按下執行動怒的樞紐。而非恰似那些“EQ不高、思慮不深、心思不密、口才不佳”的發怒者,未經深思熟慮挑起一場盛發的怒火,到頭來燒了自己傷了別人賠了夫人耗盡兵丁;本來沒發沒事,發完了以後就全都是事。倘若這些惹出來的事自己能承擔也就罷了,就怕承擔不了輕則傷身傷心破財消災,重則恐怕連自己或他人的命都賠掉了還贖不了罪,那才真的叫做“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說,若是真要動怒,除非你確定自己居於不敗之地的優勢上風;否則衷心建議你:請把你的EQ練到極致成熟之後再來發怒,才有可能讓這場怒氣光火,在經過精密巧妙的三思執行後,還能讓一場怒火燒下來仍能造就人,一口怒氣發出來還能創造高竿的雙贏,那才是發怒者才智過人的高超本事。

《人間劇場128》練好EQ的人,才有資格動怒

圖:怒火之中若能蘊藏溫潤,方能顯出發怒者思緒縝密的過人睿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