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

東北講武堂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是東北地區歷史最久,培養軍事幹部最多的軍校,創立於1906年。它與雲南講武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並稱“中國四大軍官學校”。

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

1918年末,張作霖就任東三省巡閱使。1919年3月,在“東三省講武堂”原址重新開辦講武堂,校名定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 先後舉辦8期,張作霖兼任堂長,張學良進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成為講武堂炮兵第一期學員。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後,張學良就任東北保安總司令,改校名為“東北陸軍講武堂”,兼任校長。從第1期至第11期止,東北講武堂畢業生總人數為3557人,另有各種專科班畢業學員1000餘人。

開學典禮 在北大營操場訓話

張學良將軍是我在東北講武堂第10期學習時的校長,他早期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我在講武堂學習時,他既是我的校長,也是學長。

我最初是在瀋陽北大營第9期講武堂候補生總隊學習。北大營東北西三面,各有三座營房,總隊部在北面中間營房,正面有條大路直達南大門,大路東邊是東大操場,西邊是西大操場。東大操場北部築有一個檢閱臺,講武堂候補生隊開學典禮就在這裡舉行。

開學日上午8時起,全總隊的官長、學員列成隊伍,等候總隊長張學良前來參加。10時,張學良從大元帥府帶著幾個秘書、十幾個隨從,乘坐七八輛大小汽車來到北大營。張學良一行先在總隊部休息片刻,後由王瑞華陪同上了檢閱臺。第一大隊長王守中向總隊長報告後開始了閱兵式,閱兵完成後進行開學典禮。

張學良那時有二十七八歲,中等身材,面貌英俊,頭戴黃色軍帽,著黃色軍裝,腰繫武裝帶,挎著短劍,金質的將軍肩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他講話時,讓學員們稍息聽,自己立正講,講了40多分鐘。他的聲音最初有些發啞,但越講越響亮,有時慷慨激昂地揮動著右手。

他訓話的大意是,軍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軍事人才,能夠練好軍隊,保衛國家領土完整,維持地方長治久安。他說,在東北外蒙被割,旅大被佔,鐵路、礦山被外人管理、開採;在關內香港、澳門和其他港口、重要城市被租、被借,久借久租不還,幾處鐵路、礦山也被外人管理、開採,國家領土已不完整。至於地方治安,國家政治沒有統一,各霸一方,時有戰爭,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也沒能長治久安。大家要好好學習,結業之後再入講武堂深造,將來才可以帶好兵、打好仗,保衛國家、安定百姓,才能不愧祖先、不愧官長的教育,不愧父老血汗的培養!

張學良訓話之後,站在方形隊伍的前面。我們很多學員都是第一次見到張學良,聽了他的訓話,感到實話實說,情真意實,均深表敬佩。

大元帥府 弔唁被炸身亡的張作霖

1928年6月4日早上8時許,我們正在營房院內擦槍,忽然聽到從皇姑屯一帶傳來爆炸巨響。值星的分隊長孔慶田走出隊長室,急令學員們整理好槍支,進入課室聽候命令,等了一會兒又令學員回到宿舍。

這一天沒有正式出操,也沒有正式上課。隊長、學員都在疑慮,直到晚間中隊長王冠儒由總隊部回來,才集合學員宣佈說:張作霖大元帥乘專車由北京回來,經過老道口,被人埋下的地雷炸傷。黑龍江軍事督辦吳俊升被炸死,還炸傷、炸死數十人。地雷不知是何人所埋,具體細節尚未調查清楚。

中隊長還告誡學員們,這是一個重大事件,大家知道後一定要遵守軍紀,不要亂說亂動、胡猜亂想……但是學員們回到宿舍後又說又想,做種種猜測。有人認為,這樣爆炸力強大的地雷不可能是私人所造,一定是兵工部門製成,但是中國還是外國製造的很難確定。

星期日放假我到城內去,在一家飯館聽到人們在講,張大元帥已被炸死,是日本軍隊埋的炸彈。總參議楊宇霆、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與張大元帥同車,他們先在皇姑屯站下車沒有被炸,可能是他們預先知情,夥同日本軍隊搞的陰謀。少帥想給大帥報仇,可是自己兵力和日本兵力比相差太遠,怕打不過惹大禍,只好忍氣吞聲。

人們的議論有真有假,有虛有實。我當時曾想到,這個重大事件一定還有餘波。經過數日,總隊部決定組織一個代表團弔唁張大元帥。每中隊選兩名學員,第九中隊選我和趙應坡參加。弔唁代表團由第二大隊中將大隊長曾廣麟率領。在總部集合時給每個代表發了一塊黑布纏在左臂上作為哀悼標誌,我還是第一次戴上這樣的孝箍。

曾廣麟大隊長坐著小汽車,我們學員列隊徒步前往。北大營到大南門裡大元帥府,小汽車只用十幾分鍾,我們學員卻走了一個多小時。

大元帥府的東西轅門,軍警林立,車水馬龍,弔唁人群,熙來攘往。正大門前,喪幡孝幛,迎風飄蕩;正大門內,僧道誦經,金磬齊鳴。我們弔唁代表團先被招待人員讓至一個棚內休息,然後由司儀人員領到樓前靈堂。

這時,我看到張學良頭戴孝帽,身穿孝服,含悲忍淚,站在靈旁。靈兩旁還有一些穿著孝服的男女,有立有跪。在司儀人喊“三鞠躬”時,我們學員向靈柩行了三鞠躬禮,張學良還了三鞠躬禮。

行完吊禮後,我們弔唁代表團被讓到一處餐廳,那裡早已擺好三桌素席,曾廣麟大隊長沒有就座,他令我們宴後自由回隊。我們正在吃飯之際,張學良來了。我們全體起立,他讓我們坐下,表示了謝意。

他告訴大家:大元帥歸天,是日本人埋的炸彈。日寇是他的父仇,又是國仇,這種不共戴天的大仇早晚必報。他希望我們能和他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驅逐敵寇,治國安民。

他講這番話時滿眼含著熱淚,聲音非常悽慘,我們聽了很受感動。他走後,我們百感交集,食不下咽,先後離開了大元帥府。

東北易幟

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

張作霖被炸死以後,東北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東北軍人心不穩,日本帝國主義又虎視眈眈。張學良父仇未報,又恐大權難保,處在萬分憂慮之中。這時,蔣介石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司令之職,派吳鐵城和宋美齡向張學良遊說,爭求合作,一致安內攘外,並以陸海空軍副司令長官作為條件。於是在9月間,東北換成了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此即所謂“東北易幟”。

東北易幟後不久,原來在地下活動的國民黨,公開地成立了省黨部,還秘密地組織了清黨委員會,對當地國共分裂時分出去的共產黨黨員和由關內轉移過來的共產黨員進行清查檢舉,殘酷迫害。東北原有的憲兵、警察也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10月間,我在吉林軍隊時結交的好友蕭軍(時名劉吟飛),由哈爾濱來瀋陽插入了我所在的第九中隊,同我在一起學習。他有一位朋友王宜之,住在瀋陽工業區東北陸軍高等軍事研究班學員葉開家。王宜之經常來北大營看我們,我們在假日也常去看他。經王宜之的介紹,我們認識了葉開。葉開是上海人,共產黨員,在大革命時參加過北伐戰爭,當時在地下反帝大同盟擔任領導工作。我們結識之後,葉開常將共產黨的刊物和反帝大同盟的宣傳品送給我們學習,這是我和蕭軍第一次接近共產黨人。我們雖然讀到了共產黨的刊物和宣傳品,可是對共產黨的理論學說以及共產黨的革命任務、路線、方針和政策,還是知之甚少。

學員被捕 怒斥東北憲兵司令

在講武堂規定的軍事課程學完後,通過考試的學員就可結業。這時有人提議組織同學會,以便將來分配到各部隊後可以經常聯繫,成為一支能夠保國衛民、團結戰鬥的軍事力量。大家決定由我起草同學會組織章程。我還沒有起草完同學會的組織章程,一天深夜正在酣睡之時,中隊的值星官孔慶田挎著紅帶子、總隊的副官劉克武提著黑紅軍棍,就將我喚起,把我押送到了總隊部一間辦公室。那裡已經有9名被押送到的各隊同學,大家面面相覷,不知所以。

這些同學中我最熟的是十中隊的同學張寄千和郎乾樞,我正想問問他們為什麼被押送到這裡,這時總隊部的一個值日副官就將我們集合在燈火通明的院內甬路的旁邊。總隊副王瑞華穿著一身便裝,從他的辦公室內走了出來,完全不像平日在操場上穿著軍裝訓話和檢閱時那樣威武了。他站在我們面前說:“是憲兵司令陳興亞要同我們10人談話,要談什麼問題,不知道。”之後就對站在他身旁的憲兵司令部偵緝處處長雷恆成說:“這10個學員交給你了,你就交給陳司令吧!不過,你要記住他們可都是張學良長官和我的學生!”

雷恆成沒穿軍裝,只穿著件灰色長袍,戴一頂灰色禮帽。他狡猾地說:“是陳司令要同他們見面談一談,並沒有其他問題。”他引領我們10名同學坐上了5輛小汽車,每輛兩名同學,還有兩名憲兵早坐在車內。在小汽車行進時,兩名憲兵都靠近了車門,這時我才明白是被捕了。

東北憲兵司令部在瀋陽小南門裡路西。直到快要黎明,陳興亞也沒有來,天亮時將我們分開送到憲兵分隊的看守所。

蕭軍知道我被捕以後,將我的衣物、書籍加以整理,把我保存的共產黨刊物和反帝大同盟的宣傳品以及還沒有起草完的同學會組織章程全部銷燬。他去找總隊副王瑞華詢問,聽說是中隊裡有人寫黑信,密告這10名同學都是共產黨員。

蕭軍懷疑是九中隊司務長武克文寫的黑信,因為九中隊被捕的人最多。被捕的人都查過武克文管理的伙食賬,發現他有貪汙舞弊行為。蕭軍對王瑞華講了武克文的可疑情況,王瑞華就令他的副官對武克文進行了審問。武克文說他沒有寫,王瑞華就以他有貪汙舞弊行為為由,將他打了一頓軍棍,開除了軍籍。

蕭軍知道我是被憲兵司令部逮捕後,就不斷給我送去衣物和錢,幾次要求探視,都未得到准許。蕭軍同朋友王宜之、孫東垣一起去求過東北軍二十四旅旅長黃師嶽幫助解救。黃師嶽是王宜之的好友、孫東垣的同學。黃師嶽去見張學良彙報工作,講了憲兵司令部逮捕軍士教導隊、講武堂候補生隊10名學員的事件。張學良非常驚異和氣憤,馬上打電話責問陳興亞和王瑞華。這兩人就說因張學良那時正在處理重大問題,又在精神不安之時,深恐為此小事分神,影響大事,所以沒有請示,沒有報告。

張學良認為陳興亞別有用心,給予申斥,令陳興亞迅速給他送去兩名被捕學員,由他自己問明處理。當天午後,陳興亞令雷恆成將我和張寄千從憲兵分隊押到憲兵司令部,再由雷恆成陪送到大元帥府。張學良在大元帥府東花園的一個客廳裡接見了我們。

我向張學良一五一十講了我們編印同學錄、合影、聚餐的經過,也講了組織同學會是為了更加精誠團結,更好地保國衛民,反對外敵侵略。他見我們講得真實、誠懇,聽後表示很滿意。

這天,張學良穿著便衣,身體軟弱消瘦,精神頹廢萎靡,坐在一個沙發上,幾乎是半臥在那裡,有時還合上雙眼,似乎要睡著的樣子。聽我們講完後,他才挺身端坐,聚精會神地對我們說:“關於10名同學被捕的事情,在未聽黃師嶽報告以前毫無所知。現已查明,同你們所講的完全一致。這個事件是陳興亞被壞人所騙造成的冤案,罪在陳興亞身上。”

最後,他還安慰我們:“你們現在都是講武堂候補生隊的學生,今後都要進入講武堂學習軍事,希望不要灰心失望。今後,要好好學習軍事知識和要領,大家團結一致,共同保國衛民,做社會的棟樑,不負父老鄉親們的祈望……”

臨別,在我們向他敬禮離開時,他慢慢站了起來,望著我們招手相送。在雷恆成陪伴我們從大元帥府回到憲兵司令部時,那8位被捕的同學已經集合在那裡,等待著我們一同歸隊。

畢業典禮 告誡“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在我們被捕期間,東北講武堂本校已經進行了考試。蕭軍被取入第二總隊炮兵隊。我被釋放後經過補考被取入第二總隊騎兵隊。

張學良是東北陸軍講武堂校長,教育長是鮑文樾。當時,校址在瀋陽城東福陵西的東山嘴子,共有東西南三個大院。炮兵隊和騎兵隊都在南大院,校本部也在南大院。

西大院是第一總隊,東大院是第二總隊。這期第一總隊錄取的學員是在職軍官和離職軍官;第二總隊錄取的是大、中學生。第一總隊學員是以軍官待遇,第二總隊學員是以軍士待遇,因為有此區別,以致畢業時把第一總隊名為第9期,第二總隊名為第10期。

1930年夏,東北陸軍講武堂舉行畢業典禮,張學良偕夫人于鳳至和秘書長袁金鎧及隨從一行20多人前來參加。張學良身著灰布軍裝,繫著武裝帶,佩戴領章。他的身體比以前強壯了些,精神比較充沛,語音也比以前洪亮,他講了30多分鐘,還是立正姿勢,有時仍然激動地揮動右手。

他說,一個國家能夠繁榮富強,數億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必須有精強的武備。只有武備,才能保衛國家領土的完整,維護人民生活幸福長久。因此,我們人人要了解武備的重要性,特別是身為軍人更必須瞭解;在學校裡學了武備知識,畢業了到部隊去就要應用。最後他希望畢業的學員們記住“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句話,要時時刻刻提高警惕,做好準備。

他講話時,他的夫人于鳳至和秘書長袁金鎧站在他的身後。于鳳至體態修美,面色紅潤,披著垂肩鬈髮,穿著深紫長衫,拎著黑色提兜。而袁金鎧則已老態龍鍾,頭戴紅結黑緞帽,身著右襟灰綢衫,手裡還持一把大摺扇。

張學良講完後,袁金鎧以旁若無人的姿態,邁著方步,揮動摺扇,向前走了幾步,也講了起來。他說,張學良副司令長官講的保衛國家、保衛人民要有武備,只是講了一個方面。有武備還要有文事,沒有文事就治理不好國家,治理不好人民,也不容易使國家富強、使人民安定,也就不容易抵抗外國侵略。人人應該瞭解有武備還得有文事,文事武備缺一則不可,兩者必須並行不悖。

這個後來當了偽滿大臣的袁金鎧,在張學良面前如此無禮,大家都感到驚異。當我們知道他是張學良的啟蒙老師後,也就不以為奇了。

在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我被分配到東北騎兵訓練總監部,分派到鄭家屯騎兵團。

一副對聯 畢生是非任人說

1931年春,我被調到洮南洮遼鎮守署參謀處任上尉參謀。是年夏,又被調到吉林舒蘭東北陸軍六十六團第二營營部擔任副營長。在這一時期聽人們議論,張學良常在凌格飯店與趙四小姐、朱五小姐跳舞,還吸食鴉片成癮,身體也受到損傷。九一八事變後,我在哈爾濱參加抗日活動時聽人議論,張學良在事變前就已離開瀋陽,住在北京不理軍政,還聽從蔣介石不抵抗日寇侵略的賣國政策指令,把東北的大好河山整個丟掉,已經成為失地流亡的將軍。人們對他失望,也感到惋惜。

1934年,我在蘇聯學習時,見報載評論張學良說,他的父親被日軍在皇姑屯炸死,他想報父仇,迫於形勢,才同蔣介石聯合、易幟,歸順中央。他本想得到蔣介石的支持對付日軍,可是日軍侵略時,蔣介石竟不准他抵抗,他的大仇未報反而失掉東北三省,遭到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的痛恨和唾罵。他是有口難辯,萬分痛苦,已經辭職到了國外。

1935年秋,我回到東北又聽人們談論,張學良已經回國,在陝西領著東北軍同紅軍作戰。1936年末,我在新疆又聽到人們讚揚張學良將軍,說他在和紅軍作戰中受到共產黨主張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號召的影響,受到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抗日救國運動的推動,出於愛國熱誠,為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發動了“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蔣介石不得已同意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經過同共產黨人一起協商,簽訂了八項抗日救國協定。蔣介石聲稱以人格擔保其實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對抗日救國作了重大的貢獻。

可是,當讚頌聲尚未消去之時,人們又對他惋惜起來,說他放了蔣介石後,不應該隨蔣到南京去,結果蔣介石將張學良抓住交軍事法庭審判,又玩弄陰謀,假為特赦,實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從此,他失掉了自由。

張學良被囚禁多年之後,據說曾經對探望他的人講過,他想好了給自己的一副對聯:兩字任人說不肖,一生誤我是聰明。

每當我追憶起張學良將軍時,就想起他的這副隱喻又有些明示的對聯。

郵 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