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戀愛爲目的的結婚都是耍流氓

文|一口木木噠

在過去的時代中,“不以結婚為目的戀愛就是耍流氓”這句話是很多人的信條。很多人,都抱著結婚的心去戀愛,認認真真,踏踏實實。不說有多浪漫,但是有多誠懇,我們都有目共睹。

然而今天,離婚率一路飆升,結婚率只增不減。或許這是社會的進步,但是也有些悲哀——誰不想,得一心上人,與其共白首呢!

不以戀愛為目的的結婚都是耍流氓

但是很難了。

第一點,科技的進步,讓我們一個人也可以擁有整個世界:通俗點兒說,就是擁有了手機,便可以整天活在白日夢裡,於是很多人都不再有很強的戀愛動機:“是手機不好玩,還是酒不好喝,談什麼戀愛!”這句話,很好地表達了現代青年的真實生活。

第二點,教育的進步,讓我們對婚姻的要求變得更高。這一代的青年,教育水平普遍較高,所以,理所當然地,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對另一半要求也比較高,很多人會因為自己不夠好,對方不夠好而錯失機會。

第三點,輿論的壓力,公眾號裡出軌離婚的文章層出不窮,新聞裡的奇葩人物顛覆世界觀,給我們這一代的擇偶觀,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最好的時代:個人的思想與自由,因為先輩的努力,已經得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的肯定;少數人的選擇也越來越被理解。然而,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挑戰卻是這“最好的時代”帶來的,快節奏的生活幾乎成了必然的選擇,沒有穩定就是最大的穩定。

所以,愛情,這個本來就變化莫測的神秘事物,在現在更是令人琢磨不定。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都是需要經營的。當然,不排除兩個人就是不和,怎麼也經營不好,這種情況。

但是,合理的經營,也就是合理地在婚後談戀愛,可以讓愛情的保質期延長,也可以讓彼此的少男少女心繼續跳動起來。中國式的結婚,不可避免的就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兩種生活方式的碰撞。婚前的激情,在婚後,也會慢慢減退,變成一種責任,變成一種習慣。曾經的愛情,也會被親情佔據大部分。

因此可見,婚後談戀愛的必要性。

清代的文學家沈復,與自己的妻子陳芸就是很好的例子。兩人志趣相投,成親後仍形影不離,分享彼此的樂趣,體味彼此的苦楚。

我國現代的文學大家,文壇伉儷錢鍾書與楊絳先生,更是如此,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曾寫到,當錢鍾書的家人都反對他時,唯有她能理解他;錢鍾書是文學天才,在生活上,卻處處需要她的照顧。楊絳先生還寫到:“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願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圍城的深情,可見一斑。

而著名演員黃磊,也反對把妻子當做親人,他對妻子百般疼愛,結婚十幾年,他也不曾讓她下過廚房。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婚姻中,每個人都可能受委屈,他們的婚姻也不是完美的。但是卻值得我們學習。

婚姻的真諦,不是把曾經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變成一個唾手可得的黃臉婆,也不是把曾經羞澀純情的少年變成一個粗糙的摳腳大漢,更不是,把曾經的的愛情撕個粉碎,拼在一起,改成親情的名字。真正好的婚姻,是一輩子談戀愛啊。

“記得當初,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當兩個人越走越近,所接觸到的優點,變成了習慣;所接觸的缺點,變成了漏洞。在柴米油鹽中,一點點磨掉所有的愛與好感。這種狀態,也漸漸地消失不見了。

其實婚後談戀愛,哪有那麼難,彼此體諒,彼此感恩,就是最好的狀態。不需要有多麼誇張的追求,但是要有愛與陪伴。

雖然你的錢就是我的錢,我也需要驚喜來增添平淡日子中的幸福。

雖然你為我做飯已是習慣,但我還是要喜滋滋地吃完,給你點贊。

雖然我辛辛苦苦一天到晚,但我也懂得你身上亦有重擔。

雖然我已經知道你不只有溫柔那一面,我也需要你在我累的時候噓寒問暖。

一個親吻,一個擁抱,一句溫暖的話,一個體諒對方的行為……就是在婚姻中戀愛。把彼此當做要追求的對象,把彼此的優點都放在心上,就是最好的婚姻。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人講,婚姻是一座圍城。那麼其中的兩個人,更要惺惺相惜,好好經營了。

把婚姻當作愛情的起點,一起經營,一起戀愛,才不枉一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