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味兒|美玉豈止萬人迷,匠人張玉成講述蕭太后河「春水玉」的傳奇

古人認為,玉是天地間的至寶,只有皇族權貴才有資格佩帶在腰上。不同地域、民族對玉文化都有代表性的理解和闡釋,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歷史時期的玉器。

通州味儿|美玉岂止万人迷,匠人张玉成讲述萧太后河“春水玉”的传奇

金代“春水玉”,故宮博物院藏

蕭太后河是通州文化旅遊區的文脈,生活在蕭太后河邊的玉雕匠人張玉成,正在雕琢著一件代表遼代契丹文化的“春水玉”,為我們講述了一段千年蕭太后河的歷史。

通州味儿|美玉岂止万人迷,匠人张玉成讲述萧太后河“春水玉”的传奇

蕭太后河不止是“銅梆鐵底運糧河”,她還是“古韻延芳澱,澤國任鳥飛”詩句中描寫的北京最早期的皇家苑囿區。張玉成介紹,遼代契丹遊牧民族有個傳統習慣,每年不同季節要進行巡遊和狩獵,稱為四時捺缽,延芳澱就是遼代皇族權貴舉行春捺缽的地點。

通州味儿|美玉岂止万人迷,匠人张玉成讲述萧太后河“春水玉”的传奇

《遼史·地理志》記載:“延芳澱方數百里,春時鵝鶩所聚,夏秋多菱芡。國主春獵,衛士皆衣墨綠,各持連錘、鷹食、刺鵝錐,列水次,相去五七步。上風擊鼓,驚鵝稍離水面。國主親放海東青鶻擒之。”這是描寫遼後主率領后妃、文武百官以及侍衛軍到此打獵時的情景。

張玉成介紹,遼代,契丹人狩獵,必須經過蕭太后河。遼代延芳澱的範圍,北至通州的張家灣、臺湖一帶,西至馬駒橋,西南達大興區的採育,東南至廊坊界,曾匯聚成浩淼的澱泊,因其風景秀麗,蓮菱飄香,得名延芳澱。

通州味儿|美玉岂止万人迷,匠人张玉成讲述萧太后河“春水玉”的传奇

金代“春水玉”,首都博物館藏

說到他正在雕琢的“春水玉”,張玉成介紹,“春水玉”並非某種石料,而是人們將表現遼代契丹人在春季,用鶻(海東青)捕鵝雁的狩獵活動的玉雕作品統稱為“春水玉”。

通州味儿|美玉岂止万人迷,匠人张玉成讲述萧太后河“春水玉”的传奇

張玉成雕琢“春水玉”使用的岫玉原石

張玉成介紹,“春水玉”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帶飾為主,通體鏤空浮雕,圖案為一隻天鵝躲藏於茂密的水草、蘆葦或荷花叢中,上方有一隻鶻(海東青)向鵝俯衝而下,作追逐狀。或雕刻為一隻鶻(海東青)的雙爪已經按住天鵝頭,欲食鵝腦,天鵝驚恐長鳴。鶻(海東青)的兇悍,鵝的驚恐哀鳴,表現生動,整個打鬥場面驚心動魄。

通州味儿|美玉岂止万人迷,匠人张玉成讲述萧太后河“春水玉”的传奇

張玉成伸展雙臂表現鶻(海東青)捕獵時的展翅的姿態

鶻,也叫海東青,是一種善捕水禽兇猛的小型鷹隼。《契丹國志》載:“女真東北與五國為鄰,五國之東鄰大海,出名鷹,自海東來者,謂之海東青,小而俊健,能擒鵝鶩,爪白者尤為異,遼人酷愛之,歲歲求之女真,女真至五國,戰鬥而後得,女真不勝其擾。”遼逼迫女真年年進貢海東青鶻,這甚至造成日後女真反遼的原因之一。至金代,女真人沿襲遼代狩獵習俗,通過借鶻(海東青)捕鵝雁,來展現女真人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勇猛精神。

通州味儿|美玉岂止万人迷,匠人张玉成讲述萧太后河“春水玉”的传奇

張玉成介紹,“春水玉”的藝術特色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場景激烈生動,氣氛驚心動魄,讓人感受到春天頑強搏擊的生命活力。

通州味儿|美玉岂止万人迷,匠人张玉成讲述萧太后河“春水玉”的传奇

張玉成介紹,自古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在過去是皇家權貴身份的象徵,王字加一點,就成為了“玉”。對於匠人來說,琢玉要求精益求精,畢生為之。玉字的一點寫在上面,讀做玊,就是有瑕疵點的玉,是一個不合格的匠人。

這件“春水玉”雕琢完成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張玉成介紹,一塊普通的原料,只有通過精湛的手法雕琢才能喚醒玉石的靈魂,呈現出作品的生命力,這是玉雕匠人的一個使命。我要通過雕琢“春水玉”,留下蕭太后河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將通州的運河文化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