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守護綠水青山 送出一江碧水

云南:守护绿水青山 送出一江碧水

金沙江在麗江石鼓鎮180度轉向,形成“萬里長江第一灣”。(張文銀 攝)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作為長江上游,金沙江在雲南境內長1560公里,流域面積達10.95萬平方公里,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保護好長江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雲南責任重大!

環境好不好,鳥兒說了算

在昭通市巧家縣金沙江河谷地帶,慄喉蜂虎上下翻飛的身影,在陽光下閃耀著豔麗的光澤,劃出彩色的光帶。

慄喉蜂虎,主要生活在東南亞一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幾年,每年的4-6月都有上萬只慄喉蜂虎在金沙江河谷地帶棲息、繁殖。當地採取相關措施,為慄喉蜂虎繁育創造良好環境。慄喉蜂虎鳥也成為了昭通市繼黑頸鶴之後的又一張生態名片。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草海溼地,太陽剛露臉,成群結隊的鳥兒就在這裡結伴覓食、嬉戲打鬧。2000年以來,鶴慶縣實施退塘退耕退漁還溼地、溼地有害物種清除工程等項目,恢復草海溼地核心區面積4000畝。草海溼地水質從Ⅳ類上升到Ⅲ類,局部達到Ⅱ類。

“溼地保護好不好,就看鳥兒過得好不好。”鶴慶縣草海溼地管理局局長高翔鵠介紹,每年來草海溼地越冬的鳥類種類和數量一年比一年多。據統計,草海範圍內已記錄鳥類達到了189種,白眉田雞、慄喉蜂虎等野生鳥類不斷出現在草海溼地。

鶴慶縣林業局還與上海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簽訂合作協議,就國家溼地公園建設的人才培養、科普教育、科研監測等展開合作。一頭一尾,共同探索長江流域上下游溼地保護合作模式。

“把雲南長江經濟帶建成水清地綠天藍的綠色生態廊道。”4月28日下午,雲南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一直以來,雲南著力讓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已成為雲南幹部群眾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共識。

地處滇、川兩省結合部的雲南省綏江縣、水富縣,自古以來就是雲南進入中原的北大門,也是長江航運的起點。近年來,水富縣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全面實施金沙江流域、橫江流域、中灘溪沿岸綠化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4.18%。綏江縣則堅持以綠色發展為遵循,劃定紅線、守牢底線,堅決落實生態環保制度,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2017年,該縣全面推行河長制,配齊了縣、鎮、村三級河長178名,全縣38條江河庫渠實現河長全覆蓋;並啟動庫區生態修復治理,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1萬畝、陡坡地生態治理1萬畝,森林撫育1萬畝。

云南:守护绿水青山 送出一江碧水

依江而建的綏江新縣城。(人民網 薛丹 攝)

加強省際協商機制,凝聚社會合力

在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陳豪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主要領導要親自謀劃部署,認真研究解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在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落實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主動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兄弟省市的聯繫協調,進一步凝聚社會合力,做好輿論宣傳引導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各項工作部署,確保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作為長江經濟帶11省市之一,雲南認真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積極主動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已發佈的《雲南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提出了雲南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目標、方向、思路和重點,為全省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在“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構建金沙江對內合作經濟帶,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實現聯動發展。

“金沙江開放合作經濟帶是雲南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前沿、重要的資源富集區、省際合作的重點區域。加快經濟帶開放合作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在雲南的具體實踐,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6年7月印發的《雲南金沙江開放合作經濟帶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

2016年12月1日,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四省市在北京簽署了《關於建立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的協議》,並決定每年輪流舉辦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2017年6月29日至30日,首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在重慶召開,四省市政府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互聯互通”主題,就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領域深化合作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協商和探討。同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實施細則》。

產業發展,綠色為先

元謀的青棗、芒果,玉龍的雪桃,永善的臍橙,綏江的半邊紅李子……如今,金沙江沿岸已是繁花似錦、百果飄香的樂園,沿江行走,在不同的區域都可以看到蔚為壯觀的經濟果林。

金沙江流域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永勝縣通過以點帶面、串珠成線、連線成面,引導金沙江沿岸農業轉型升級,帶動全縣現代農業綠色生態發展。綏江縣以綠色發展為遵循,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和庫區經濟,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把沿江的真武山、觀斗山、華峰山、天寶山、峰頂山、箭頭山等六座大山變成了綠色銀行,成為了群眾致富的“聚寶盆”。

然而,產業支撐弱則是制約綏江發展的短板之一,但在招商引資方面的環保門檻卻不低。綏江縣委書記楊淞曾經表示,綏江縣的產業承接不是飢不擇食,寧可不要有汙染的產業,也要堅守住綠水青山。

作為旅遊大省,在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方面,雲南圍繞“健康生活目的地”,也將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融入到旅遊的轉型升級中。

旅遊是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雲南省旅發委主任餘繁介紹,雲南長江經濟帶旅遊資源豐富,雲南必須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思想來策劃整個長江經濟帶旅遊產品和景區的開發,“凡是涉及到和保護衝突的旅遊項目,將堅決停止、不予開發,開發建設更多的生態環保的產品。”

隨著向家壩水電站的蓄水,浩渺壯觀的金沙江水面成為綏江旅遊的核心,旅遊開發已成為帶動綏江未來產業發展升級的核心途徑與優選方向。2018年,綏江以優越的山地自然生態環境,積極開展金江古城、水上飛機、溫泉開發等項目招商引資,力爭引進10個以上的項目。

云南:守护绿水青山 送出一江碧水

慄喉蜂虎停留在枝頭。(張廣玉 攝)

補齊交通短板,實現陸水聯運

水富港擁有“萬里長江第一港”之稱,是雲南唯一能夠實現3000噸級以上船舶江海直達運輸的樞紐港,處於昆明、成都、貴陽、重慶四大城市輻射交會地帶,是雲南實現通江達海和長江上游金沙江下游的重要航運樞紐港,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運輸條件和物資集散地的區位優勢。

2010年6月水富港開港以來,運量逐年增加。2015年1月,水富—宜賓—上海航線集裝箱班輪航運啟航,更是實現了雲南境內貨物通過集裝箱航運通江達海。為進一步發揮水富港的樞紐作用,加快雲南與金沙江流域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合作,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2013年昭通市交通運輸局委託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編制了《水富港總體規劃》。

目前,水富港擴能改造工程正全力推進。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港口功能,通過能力進一步提高,也將完全打通水陸聯運的“最後一公里”。

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有力交通運輸服務保障,雲南省交通運輸廳提出不折不扣完成“交通更順暢”的目標任務,將著力抓好汙染防治,著力構建綜合交通立體走廊,著力打造綠色交通,著力提升航運安全應急能力,配合推進水富至宜賓三級航道整治工程建設,抓緊實施水富港擴能工程及陸水聯運工程,加強昆明等全國性綜合運輸樞紐建設及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

此外,雲南 “八出省、五出境”鐵路通道已有7條建成通車,“七出省”公路已有4條建成通車,從昆明出發連接越南河口的昆河高速、連接緬甸的昆瑞高速境內段,均已建成通車,其他三條出境公路通道正在加快建設,計劃於2020年以前全部建成通車。

立體交通網絡全部建成後,將構築起雲南交通通江達海、連接周邊的樞紐中心,使雲南由原來全國路網的末梢地位,戰略性地轉變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前沿,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