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守护绿水青山 送出一江碧水

云南:守护绿水青山 送出一江碧水

金沙江在丽江石鼓镇180度转向,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张文银 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作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在云南境内长1560公里,流域面积达10.95万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云南责任重大!

环境好不好,鸟儿说了算

在昭通市巧家县金沙江河谷地带,栗喉蜂虎上下翻飞的身影,在阳光下闪耀着艳丽的光泽,划出彩色的光带。

栗喉蜂虎,主要生活在东南亚一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几年,每年的4-6月都有上万只栗喉蜂虎在金沙江河谷地带栖息、繁殖。当地采取相关措施,为栗喉蜂虎繁育创造良好环境。栗喉蜂虎鸟也成为了昭通市继黑颈鹤之后的又一张生态名片。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草海湿地,太阳刚露脸,成群结队的鸟儿就在这里结伴觅食、嬉戏打闹。2000年以来,鹤庆县实施退塘退耕退渔还湿地、湿地有害物种清除工程等项目,恢复草海湿地核心区面积4000亩。草海湿地水质从Ⅳ类上升到Ⅲ类,局部达到Ⅱ类。

“湿地保护好不好,就看鸟儿过得好不好。”鹤庆县草海湿地管理局局长高翔鹄介绍,每年来草海湿地越冬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一年比一年多。据统计,草海范围内已记录鸟类达到了189种,白眉田鸡、栗喉蜂虎等野生鸟类不断出现在草海湿地。

鹤庆县林业局还与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签订合作协议,就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人才培养、科普教育、科研监测等展开合作。一头一尾,共同探索长江流域上下游湿地保护合作模式。

“把云南长江经济带建成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4月28日下午,云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一直以来,云南着力让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成为云南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共识。

地处滇、川两省结合部的云南省绥江县、水富县,自古以来就是云南进入中原的北大门,也是长江航运的起点。近年来,水富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实施金沙江流域、横江流域、中滩溪沿岸绿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4.18%。绥江县则坚持以绿色发展为遵循,划定红线、守牢底线,坚决落实生态环保制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2017年,该县全面推行河长制,配齐了县、镇、村三级河长178名,全县38条江河库渠实现河长全覆盖;并启动库区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

云南:守护绿水青山 送出一江碧水

依江而建的绥江新县城。(人民网 薛丹 摄)

加强省际协商机制,凝聚社会合力

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陈豪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部署,认真研究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落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兄弟省市的联系协调,进一步凝聚社会合力,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各项工作部署,确保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作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之一,云南认真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已发布的《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提出了云南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目标、方向、思路和重点,为全省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构建金沙江对内合作经济带,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实现联动发展。

“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是云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前沿、重要的资源富集区、省际合作的重点区域。加快经济带开放合作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在云南的具体实践,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6年7月印发的《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

2016年12月1日,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并决定每年轮流举办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2017年6月29日至30日,首届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四省市政府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互联互通”主题,就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协商和探讨。同时,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实施细则》。

产业发展,绿色为先

元谋的青枣、芒果,玉龙的雪桃,永善的脐橙,绥江的半边红李子……如今,金沙江沿岸已是繁花似锦、百果飘香的乐园,沿江行走,在不同的区域都可以看到蔚为壮观的经济果林。

金沙江流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永胜县通过以点带面、串珠成线、连线成面,引导金沙江沿岸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全县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绥江县以绿色发展为遵循,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库区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把沿江的真武山、观斗山、华峰山、天宝山、峰顶山、箭头山等六座大山变成了绿色银行,成为了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然而,产业支撑弱则是制约绥江发展的短板之一,但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环保门槛却不低。绥江县委书记杨淞曾经表示,绥江县的产业承接不是饥不择食,宁可不要有污染的产业,也要坚守住绿水青山。

作为旅游大省,在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云南围绕“健康生活目的地”,也将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融入到旅游的转型升级中。

旅游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云南省旅发委主任余繁介绍,云南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丰富,云南必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思想来策划整个长江经济带旅游产品和景区的开发,“凡是涉及到和保护冲突的旅游项目,将坚决停止、不予开发,开发建设更多的生态环保的产品。”

随着向家坝水电站的蓄水,浩渺壮观的金沙江水面成为绥江旅游的核心,旅游开发已成为带动绥江未来产业发展升级的核心途径与优选方向。2018年,绥江以优越的山地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开展金江古城、水上飞机、温泉开发等项目招商引资,力争引进10个以上的项目。

云南:守护绿水青山 送出一江碧水

栗喉蜂虎停留在枝头。(张广玉 摄)

补齐交通短板,实现陆水联运

水富港拥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之称,是云南唯一能够实现3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运输的枢纽港,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城市辐射交会地带,是云南实现通江达海和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的重要航运枢纽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物资集散地的区位优势。

2010年6月水富港开港以来,运量逐年增加。2015年1月,水富—宜宾—上海航线集装箱班轮航运启航,更是实现了云南境内货物通过集装箱航运通江达海。为进一步发挥水富港的枢纽作用,加快云南与金沙江流域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合作,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2013年昭通市交通运输局委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水富港总体规划》。

目前,水富港扩能改造工程正全力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也将完全打通水陆联运的“最后一公里”。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不折不扣完成“交通更顺畅”的目标任务,将着力抓好污染防治,着力构建综合交通立体走廊,着力打造绿色交通,着力提升航运安全应急能力,配合推进水富至宜宾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抓紧实施水富港扩能工程及陆水联运工程,加强昆明等全国性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及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此外,云南 “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通道已有7条建成通车,“七出省”公路已有4条建成通车,从昆明出发连接越南河口的昆河高速、连接缅甸的昆瑞高速境内段,均已建成通车,其他三条出境公路通道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于2020年以前全部建成通车。

立体交通网络全部建成后,将构筑起云南交通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枢纽中心,使云南由原来全国路网的末梢地位,战略性地转变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前沿,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